
社会保障角度下的民工荒分析.docx
13页从社会保障角度看新生代民工荒一、 引言 1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22.1新生代农民工的含义 22.2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性与权益诉求 2三、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 32.1医疗保险 42.2农民工失业保险 42.3农民工子女教育: 52.4农民工住房保障 6四、农民工社会保障解决方案的摸索 73.1医疗保险解决方案 73.2失业保险解决方案 83.3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题的对策 93.4农民工住房保障解决方案 10五、结束语 11摘要:随着年终的临近,民工荒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农民工进城大军的主体逐渐由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所替代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的了民工荒,本文以社会保障的角度分析农民工与否选则进城打工进行分析,着重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子女教育和住房保障等方面进行展开并研究其对策核心词:新生代农民工; 民工荒 ;社会保障一、 引言“民工荒”一词来源于,是指民工短缺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目前南方某些重要都市,并特别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而如今,民工荒问题持续不断升温全国各地都开始不断地浮现民工荒,不仅老式的东部沿海经济地区民工荒,并且在此前纯民工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也浮现了不同限度的民工荒。
社会保障是“民工荒”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李佐军指出,“民工荒”本源是“权利荒”,社会保障的严重缺位使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面临许多风险和不拟定性,因而对农民工的劳动供应决策产生悲观影响而如今,农民工的主体逐渐由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替代,这一代对于社会保障及融入都市的渴望更加强烈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2.1新生代农民工的含义“新生代农民工”,重要是指80后、90后出生的年轻人,她们出生后来就上学,上完学直接进城打工一方面,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她们渴望进入、融入都市社会,而我们在诸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她们的准备她们以“三高一低”为特性:受教育限度高、职业盼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有规定高,工作耐受力低2.2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性与权益诉求2.2.1文化限度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限度普遍高于父辈,的一项职业供求分析报告表白,高中文化限度的劳动者是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体,占所有求职者的44.5%,其中55.3%的求职者是职高、技校、中专文化限度;初中及如下文化限度的求职比重为2 8 % ;大专文化限度的求职者比重为2 0 % ;大学及以上文化限度的求职者比重为7.6%。
2.2.2务工目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基本上不是基于生存需求,而是为了谋求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更好的发展契机,她们大多但愿有一技之长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2.3生活方式第二代农民工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较大在社会交往方式、待人接物水准以及价值观等生活方式方面体现出更多维的选择2.2.4职业声望第二代农民工择业时,不仅仅关注薪金水平,工作岗位等因素,她们更加注重职业的权利、晋升机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等社会地位资源状况以及“对人的尊重”问题,更多的但愿得到社会承认2.2.5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新生代农民工的思维方式以都市为坐标,对农村完全陌生,她们完全离开了农村,成为与父辈相区别的城里人,与父辈思想所固有的保守和僵化相比,她们体现得尤为开化2.2.6都市认同感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但愿在城里买房,能像城里人同样生活她们的“都市梦”也比其的父辈更执著同步,第二代农民工是更需要市民化也是更容易市民化的群体,她们更加渴望都市的文明,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都市人三、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劳动保障关乎农民工的切身经济利益,也是农民工在都市立足的重要物质基本农民深证市农民工社会保障调查工劳动保障历来都是农民工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
如下是对民工荒最为严重的珠三角地区深圳的一项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调查调查成果显示,深圳市农民工日均工作时间9.2小时,月均工资1753元,其中建筑业平均工资达到2785元本研究重点调查了农民工的各项劳动保障待遇,其成果却令人堪忧如图所示:农民工不享有病假工资、带薪休假、产假工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均高达68.4%、74.5%、71.3%、65.3%、68.1%、77.6%和72.5%只有享有工伤保险的比例稍高,为52.0%总体可见,尽管社会各界多次呼吁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保障,但农民工群体仍处在一种“劳无所保”的状态都市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漠视,形成了E.S.LEE推拉理论的拉力,将向都市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往回拉 而在这些保障中,新生代农民工最看重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因此如下就是对这四项研究2.1医疗保险 2.1.1农民工医疗现状“看病难,看不起病”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作为生活在都市的农民工,她们看病更难、更看不起病,健康风险十分严重,基本没有健康保障权据调查显示,农民工生病后来有59.3%的人没有花钱看病,而是仗着年轻、体质好,硬挺过来的。
固然另有40.7%的人不得不花钱看病,但看病支出绝大部分是自费农民工为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原本应当享有与城乡职工平等的医疗保障权益,但由于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多数农民工被无情地排斥在了医疗保障机制的大门之外这种现象不仅彰显出国内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和医疗卫生资源在分派上的显失公平,同步导致了农民工的流失 2.1.2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制约(1)农民工既不同于城乡居民,又有别于农村居民,若参与城乡职工社会医疗保险有许多制约因素,而参与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伙医疗保险制度又与农民工务工现状相背离,致使农民工中的大多数都处在无保障状态2)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与农民工的特点不相适应一方面,目前国内医疗保险制度重要是针对城乡固定工设计的,并且规定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等几大险种“捆绑”参保农民工普遍年轻、少病、流动性强、失业再就业转换快,加上工资低,对某些险种规定不迫切,不同群体之间的需求差别也很大,导致部分农民工宁愿公司增长少量工资也不乐意参保另一方面,医疗保险门槛高、承当重现行的医疗保险缴费原则的起点多以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例为原则,但是,有资料显示,超过70%的农民工实际工资达不到最低缴费基数。
3)法律对农民工医疗保障权利的保护也不到位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理》规定,失业主体仅限于城乡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民合同制工人持续工作满1年后失去工作的,只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一次性生活补贴,不能享有城乡职工的失业保险待遇2.2农民工失业保险 2.2.1农民工失业现状在对北京地区的外来民工调查发现,33.5%的农民工遭遇过错业,失业时间在1-2月的为最多失业保险是农民工参保比例最低的一种险种农民工失业后缺少经济救济和社会保障,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心理压力,部分找亲戚朋友老乡借钱,部分是靠自己过去的积蓄,而有更多的人是决定返回家乡这也应证了托大罗模型M=f(d)f′>0 d=p·w-r 农村人口向都市的迁移量或迁移率与就业概率成正有关,都市就业机会越多,来自农村的劳动力移民规模越大而p越小及失业率越高,迁移人数就会越少 2.2.2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的制约(1)受惠面窄现行农民工失业保险政策只是针对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而事实上,农民工普遍参保率低,在国内大概1.3亿农民工之中,其中6000万人有劳动合同因而,尚有诸多未参保的农民工没有被考虑进去2)农民工失业保险金太低国内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为387元/月,不到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农民工的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就更低,这样低的失业保险金主线局限性以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此外,城乡职工在领取失业保险期间生病的,可以享有医疗补贴金;而农民工只是一次性的补贴,对她们生活的保障十分有限。
2.3农民工子女教育: 2.3.1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由于农民工子女群体的特殊性,导致其在接受教育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第一,部分农民工子女仍然无法进入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而只能就读于办学条件比较简陋的民办学校或无正规办学资质的民工子女学校第二,农民工子女在流入都市接受义务教育后,与后续高中阶段等非义务教育难以顺利衔接可以获得在流入地都市继续接受高中教育的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微乎其微,然而,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的初级中学完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后,她们需要作出两种选择:要么中断学业留在都市中自谋出路,要么回原籍参与高中升学考试而父母与子女无法割舍的情感和盼望子女收到高质量教育的矛盾,使某些农民工选择了返乡2.4农民工住房保障 2.4.1农民工住房保障现状农民工居住模式居住地作为农民工在都市的栖息地,居住模式的差别一定限度上体现农民工与都市社会的关系本调查从三个维度来考察农民工的居住模式,如表所示:其一是“未找到工作之前”,53.3%的农民工居无定所,15.6%居住在出租屋;其二是“目前状况”,43.6%的农民工仍居无定所,另有39.9%住在集体宿舍;其三是“最久居住方式”,居住在集体宿舍的比例最高,为44.2%,另一方面有15.8%的农民工住在出租屋,另有14.5%农民工始终以来居无定所。
作为一种另类的社会空间形态,宿舍劳动体制随着全球化生产的去地区化而在现代中国浮现居住在集体宿舍的农民工,由于其生活的集体性特性,将使个体与都市社会生活场合的接触极为有限于她们而言,都市仍然只是工作场合和临时的栖息地2.4.2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的制约2.4.2.1政府在农民工住房保障供应中的角色缺位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解决基本还是依赖她们所从事的职业类型,政府还并没有在农民工住房保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为农民工提供工棚或宿舍都是公司或单位为了吸引农民工工作的福利措施,但这种边沿化的住房方式决定了农民工的居住质量并不会很高 2.4.2.2住房保障方式的单一性目前,《国务院有关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只是规定了,有条件的地方,城乡单位聘任农民工,用人单位和个人可缴存住房公积金,用于农民工购买或租赁自住住房对她们而言,准时足额拿到工资才是最实惠的,公积金制度的实行反而使她们现时收入减少而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由于已出台的住房保障政策以及各地摸索实践的住房保障模式形式单一,内容不完善,实际覆盖面不广,导致农民工短时间内还无法实质上共享到相应城乡居民可以享有到的住房保障权利没有一种稳定并且合适的住房,使诸多农民工选择反乡。
四、农民工社会保障解决方案的摸索3.1医疗保险解决方案3.2.1完善政策法规要想将大量的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范畴,一方面必须想措施改善她们的经济条件,通过政策法规解决农民工工资过低问题,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保证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不受侵犯同步,要加强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和法规的研究,从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制定和完善符合农民工实际的参保政策和法规,给农民工更多的关注和福利,为农民工参保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保证3.2.2区别不同状况作为保障对象的农民工,规模巨大且构成复杂,鉴于农民工身份和职业的特殊性,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可以分为不同种类,采用不同模式农民工”可以分为两类“:离土又离乡,进厂也进城”的受雇于人的农民工和涉及从农村来到城乡但户口仍然为农民的从事个体工商业的经营者后者的收入整体比前一类农民工要高,因此应当鼓励或规定她们参与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从医疗保险层面消除城乡二元的格局但是“,离土又离乡,进厂也进城”的受雇于人的农民工的收入往往不高,并且就业岗位不固定,目前规定她们参与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符合实际3.2.3制定灵活参保措施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应当有一种灵活的参保措施,对于选择参与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