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丁教育百科教育心理学专题六.ppt
59页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广东省中小学代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培训课程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专题六六六心理健康与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本专题的主要内容一二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问题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任务、内容和类别)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一、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相对应于生理健康的概念,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其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内涵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一、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我国陈家麟教授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内涵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国教育界中,关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中,较为公认的标准是: 第一,对自己有信心第二,对学校生活有兴趣第三,喜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四,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
(二)常见的问题行为1、问题行为的界定 所谓问题行为,是不良适应行为、偏差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及非社会行为的通称 台湾吴武典教授认为,问题行为是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二)常见的问题行为(一)心理健康的内涵中对问题行为的定义为:按个体行为的性质,凡带有反社会性或破坏性的行为都称为问题行为,因此行为不利于他人;此外,行为中带有不良适应性质者,亦属于问题行为,因此行为不利于自己心理学词典】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2、问题行为的分类台湾学者吴武典把问题行为分为六类:(1)外向性行为问题包括逃学、不守规律、打架、破坏、离家出走等违规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2、问题行为的分类台湾学者吴武典把问题行为分为六类:(2)内向性行为问题包括畏缩、消极、过分依赖、焦虑反应、做白日梦、自恋、自杀等情绪困扰和非社会行为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2、问题行为的分类台湾学者吴武典把问题行为分为六类:(3)学业适应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不做功课、缺乏动机、非智力因素导致的成绩不理想等。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2、问题行为的分类台湾学者吴武典把问题行为分为六类:(4)偏畸习癖包括吸拇指、咬指甲、口吃、尿床、烟瘾、酒瘾、性不良适应等不良习惯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2、问题行为的分类台湾学者吴武典把问题行为分为六类:(5)焦虑征候群包括紧张、发抖、强迫、恐惧、歇斯底里等神经症和神经质行为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2、问题行为的分类台湾学者吴武典把问题行为分为六类:(6)精神病征候 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认定问题行为的四个因素 1 1 1 1 行为本身是否符合个体的年龄、性别和发展程度; 2 2 2 2 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场合是否恰当;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认定问题行为的四个因素 3 3 3 3 周围人对此行为的看法 4 4 4 4 行为对个体来说,是否不适当、是否严重,是否已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以及个体与别人相处的困扰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分类内容性质心理健康教育包括①心理素质培养②心理健康维护 ①发展性教育 ②补救性教育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自我意识教育(2)学习心理教育(3)人际关系调适(4)生活和社会适应(5)心理健康的知识强调: 生命教育和性心理的重要性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3、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类分类类型①性质②形式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团体发展性教育、团体补救性教育、个别发展性教育、个别补救性教育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渠道一专 门 渠 道(主要由专任心理老师负责)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一)专门渠道 1 1 1 1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2 2 2 2 面向班级学生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一)专门渠道 3 3 3 3 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小组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渠道二非 专 门 渠 道(学校其他工作和人员的配合)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二)非专门渠道 1 1 1 1 在各科教学中、在学校和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思想、原则和方法。
2 2 2 2 重视心理教育学校环境与社区、家庭环境的构建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二)非专门渠道 3 3 3 3 加强教师心理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促进其工作水平的提升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三、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一)团体心理训练 团体心理训练是针对有同样需要的学生群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训练通常团体训练的小组人数由10-20人构成,不宜过多内涵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三、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一)团体心理训练根据内容不同,团体心理训练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生理水平心理机能人格健全社会群体心理四个层次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一)团体心理训练 根据内容不同,团体心理训练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 1)生理水平的训练)生理水平的训练例子生物反馈训练、放松训练等;生物反馈训练、放松训练等;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一)团体心理训练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训练等;想象力训练等; 根据内容不同,团体心理训练可以分为四个层次:((2 2)心理机能训练)心理机能训练例子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
(一)团体心理训练果敢训练、自信心训练等;果敢训练、自信心训练等; 根据内容不同,团体心理训练可以分为四个层次:((3 3)人格健全训练)人格健全训练例子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一)团体心理训练 根据内容不同,团体心理训练可以分为四个层次:((4 4)社会群体心理训练)社会群体心理训练例子如人际能力训练、如人际能力训练、领导才能训练等领导才能训练等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2、团体心理训练的设计与组织(一)团体心理训练(1)设计 针对团体训练主题的要求,透过有效的训练活动,来实现团体训练的目的自信心训练,其核心是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敢于表达、增强自我效能感等如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2、团体心理训练的设计与组织 (1)设计 方法可以有方法可以有书写我是谁、自画像、优点轰炸、剧情表演、角色扮演、果敢训练、拓展训练、成功经验获得、重新自我定位等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2、团体心理训练的设计与组织(1)设计一般每次2个小时,共8-10次训练的时间训练的时间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
2、团体心理训练的设计与组织要求团员遵守规定,必须保证要求团员遵守规定,必须保证每次都参与每次都参与2)组织:组织者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协组织者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要强,要善于兼顾团体和个调能力要强,要善于兼顾团体和个人的需要,促进全组成员的提升人的需要,促进全组成员的提升②①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2、团体心理训练的设计与组织(2)组织:③最好有助手协助最好有助手协助④注意要求对他人隐私的保密注意要求对他人隐私的保密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二)心理健康教育课1、课程目标: 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与提升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二)心理健康教育课作用类型①生活心理教育②学习心理教育 ③职业心理教育如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等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调适、考试心理等目标确定与职业规划教育等2、课程内容: 涉及心理的各个层面,一般概括为: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3、课程设计与组织(1)设计:一般采用“主题—单元”的设计模式,即先确定主题,拟定单元题目,再写成教案。
主题—性心理指导 单元—我进入青春期了 心里涌动着烦恼 是喜欢,还是爱? 我该如何拒绝 早恋的利和弊例子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设计要求 1 1 1 1 主题紧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可系统全面、也可有特色 2 2 2 2 单元题目明确、响亮、有吸引力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设计要求 3 3 3 3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教学方法和场地恰当,符合年龄特点;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设计要求 3 3 3 3 教学准备充分; 内容具有科学性,结合学生实际; 教学步骤流畅、有层次、动静结合,有启发和内化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2)教学方法类型①认知法②讨论法 ③操作法例子阅读、故事、录音录像、艺术欣赏、参观访问、认知调整等。
自由发言、专题讨论、配对讨论、脑力激荡、意见箱等游戏、表演、角色扮演、劳动、测验、行为训练、作业等主要包括三大类: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3)课堂组织一般包括三个环节:热身 引导思考 总结提出问题情感反馈形成性评价讲解要求操作游戏作业与展望明朗化祝福与道别1 1)开始部分)开始部分2 2)进行部分)进行部分3 3)结束部分)结束部分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4)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组织原则 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平等尊重性原则启发领悟性原则 教寓活动性原则 创新与机智原则“各有各精彩”见书253—258页课例: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思考:心理课与团体心理训练的区别1心理课团体心理训练区别是系统性课程,涉及心理发展的各个层面;主要针对某一个主题来进行2.对象心理课团体心理训练区别是面向所有学生, 只是针对有需要的学生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3心理课团体心理训练区别按每周一节或每两周一节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利用课外的时间4心理课团体心理训练区别注重领悟与内化, 注重技能提升和矫正所以,心理训练通常需要每次2小时。
思考:心理课与团体心理训练的区别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5心理课团体心理训练区别可以由经过培训的老师进行,必须由专业心理老师承担思考:心理课与团体心理训练的区别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三)个别心理 个别心理是指透过一对一的良好咨访关系、应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来帮助来访学生解除心理困扰、促进其健康成长的过程内涵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三)个别心理 个别心理的核心特征是会谈,即利用恰当有效的谈话技术来达到咨询的目的特征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3、会谈技术(1)如何获得来访学生的信任?专注的态度温暖的眼神恰当的目光接触开放的身体语言等(1)非言语技巧包括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3、会谈技术(1) ①同理心 ②正向关怀 ③无条件接纳 ④真诚 (2)言语技巧如何获得来访学生的信任?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会谈技术(2)怎样有效提问与回应? ①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 ②具体化技术 ③释义 ④隐喻鼓励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会谈技术(2)怎样有效提问与回应? ⑤情感反映 ⑥即时化 ⑦对质 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
会谈技术(3) ①合理解释 ②启发领悟 ③情绪抚慰④认知调节 ⑤行为指导⑥自我暴露咨询对话分析:见书263-265页怎样协助来访学生改变?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小结 1 1 1 1 心理健康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重要条件; 2 2 2 2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而必须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小结 3 3 3 3 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学素养,增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的技能 4 4 4 4 “全员参与”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口号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祝老师们身心健康!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Thank You!Thank You!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四十四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