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11章交变应力讲义.ppt

18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8201953
  • 上传时间:2019-10-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90.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11章 交变应力 (Alternating Stress),授课人:尹久仁,2,11.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 (Alternating Stress and Fatigue Failure),实例,齿轮啮合点受交变应力,3,火车车轴承受交变应力,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应力称为交变应力,4,交变应力引起的失效与静应力作用下,虽然应力低于屈服极限,但长期反复之后,构件也会突然断裂即使是塑性较好的材料,断裂前却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疲劳失效(Fatigue Failure)疲劳失效的实质,5,疲劳 (Fatigue) 在循环加载下,发生在材料某点处局部的、永久性的损伤递增过程经足够的应力或应变循环后,损伤累积可使材料产生裂纹[固1),或使裂纹进一步扩展至完全断裂(图2)出现可见裂纹或者完全断裂都叫疲劳破坏法国的J.-v.彭赛列于1839年首先论述了疲劳问题并提出“疲劳”这一术语 但疲劳研究的奠基人则是德国的A.沃勒他在19世纪50~60年代首先得到表征疲劳性能的S-N曲线,并提出疲劳极限的概念疲劳研究虽有百余年历史,文献极多,但理论不够完善近年来,断裂力学的进展,丰富了传统疲劳理论的内容.促进了疲劳理论的发展。

      当前的发展趋势是把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结合起来从本质上探究疲劳破坏的机理6,11.2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幅和平均应力,7,对称循环——交变应力的max和min大小相等,符号相反脉动循环——交变应力变动于某一应力与零之间,静应力也可看作是交变应力的特例,这时应力并无变化,故,8,11.3 持久极限 (Fatigue stress or Fatigue limit),机件因疲劳而完全断裂后的断口,9,发动机叶片根部的疲劳裂纹,10,在疲劳宏观断口上往往合两个区域:光滑区域和颗粒状区域疲劳裂纹的起始点称作废劳源实际构件上的疲劳源总是出现在压力集中区,裂纹从疲劳源向四周扩展由于反复变形,裂纹的两个表面时而分离,时而挤压,这样就形成了光滑区域,即疲劳裂纹第二阶段扩展区域第三阶段的瞬时断裂区域表面呈现较粗糙的颗粒状如果循环应力的变化不是稳态的,应力幅不保持恒定,裂纹扩展忽快、忽慢或者停顿,则在光滑区域上用肉眼可看到贝壳状或海滩状纹迹的疲劳弧线发动机叶片疲劳断口上的贝壳状纹迹,11,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常常按破坏循环次数的高低将疲劳分为两类: ①高循环疲劳(高周疲劳): 破坏循环次数高于104~105的疲劳,一般振动元件、传动轴等的疲劳属此类。

      共特点是:作用于构件上的应力水平较低,应力和应变呈线性关系 ②低循环疲劳(低局疲劳): 破坏循环次数低于104~105的疲劳.典型实例有压力容器、燃气轮机构件等的疲劳其特点是:作用于构件的应力水平较高,材料处于塑性状态很多实际构件在变幅循环应力作用下的疲劳既不是纯高循环疲劳也不是纯低循环疲劳,而是二者的综合12,疲劳试验,最大弯曲应力为,13,疲劳性能 材料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高循环疲劳的裂纹形成阶段的疲劳性能常以S-N曲线表征,S为应力水平,N为疲劳寿命S-N曲线需通过试验测定试验在给定应力比R或平均应力m的前提下进行,根据不同应力水平的试验结果,以最大应力max或应力幅 a为纵坐标,疲劳寿命N为横坐标绘制S-N曲线表示寿命的横坐板采用对致标尺;表示应力的纵坐标采用算术标尺或对数标尺在S-N曲线上,对应某一寿命值的最大应力max或应力幅a称为疲劳强度疲劳强度一词也泛指与疲劳有关的强度问题为了模拟实际构件缺口处的应力集中以及研究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常需测定不同应力集中系数下的S-N曲线14,疲劳性能 材料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高循环疲劳的裂纹形成阶段的疲劳性能常以S-N曲线表征。

      S-N曲线,S-N曲线需通过试验测定N——疲劳寿命,采用对数标尺,S——应力水平,可用最大应力max或应力幅 a表示,15,S-N曲线,16,在S-N曲线上,对应某一寿命值的最大应力max或应力幅a称为疲劳强度疲劳强度一词也泛指与疲劳有关的强度问题确定疲劳强度的方法——试验,试验时,使第一根试样的最大应力max,1较高,约为强度极限b的70%经历N1次循环后,试样疲劳 N1称为应力为max,1时的疲劳寿命(简称寿命)17,钢材等寿命图,18,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