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脸花瓶与认知语言学.ppt
18页认知语言学与人脸/花瓶•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 以第2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 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 诞生,大约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 始成型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 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 生成语言学天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 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 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 知识的根本图形- 背景理论 • 丹麦心理学家Rubin ( 鲁宾) 约在1915 年设计了著名的人 面/ 花瓶图( the Face / Vase Illusion) ,后来被完形心理学 家借鉴运用到对知觉组织进行研究之中, 重点论述了视觉 和听觉输入是如何根据突显原则来组织的他们认为主体 的知觉认识往往包括图形和背景( figure and g round) 两 部分信息, 人们倾向于在背景中感知图形Talmy ( 1978) • 首先将图形- 背景理论运用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他认为, 图形是一个运动的、或概念上的可动物体,它的场所、路 径或方向可被视为一个变量, 其特别的价值是突显背景 是一个参照体, 它本身在参照框架中是固定的, 相对于这个 参照体, 图形的场所、路径或方向得到特定描写。
• 根据图形- 背景理论知道, 一个事物在被认知 的过程中被分为优势和次优势, 即图形和背景一 般说来, 人们不能同时既看到人面又看到花瓶, 因 此图形和背景不能被感知和理解为同一个东西 图形是包含于背景之中但又突显于背景的成分, 在 认知中占优势, 是最为明显的成分, 成为注意的焦 点而背景相对于图形来说在认知中不占优势, 突 显程度较低, 可作为认知的参照点从图形- 背景理论分析英语图形- 背景理论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 对于同一 幅图画, 如果关注的视角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是不 一样的可以做这样的假设: 一个句子, 如果关注 的重心和视角不同, 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 将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中的一些结构歧义句子, 利 用图形- 背景理论来进行分析根据认知语法, 一 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不但涉及概念的内容,而且还 涉及识解( construal) 那一内容的特殊方式句法结构歧义• 由比较结构的简略所引起的句法结构歧义 • 由- ing 形式引起的句法歧义 • 由于介词修饰的界限不清引起的 • 由并列结构的简化引起的句法歧义等 一、比较结构的简略所引起的句法 结构歧义• 在英语里, 比较结构的简略式也常常会引起句法 歧义,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某些成分的省略而引 起的。
在从句中, 当某些成分省去以后, 可能只 剩下主语和宾语了要想使句子的意思清楚, 须 根据句子的结构, 补充被省略的成分, 使从句的 结构和语义一目了然当然, 这种补充是灵活可 变的这种可变的补充导致了比较结构的歧义 例如: • I am fond of music as much as my daughter• 对于例句, 描写的客观情景由于认知主体的识解 方式不同, 视角不同, 突显了不同的关系,因而就 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与著名的“脸/ 花瓶”试 验一样, 究竟是以“脸”为背景突显图形“花瓶 ”, 还是以“花瓶”为背景突显图形“脸”这在 很大程度上依据观察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句中, 我们选择的图形是I, 背景是my daughter, 就得 到(a) 的意义; 如果是相反则得到句(b) • (a) 我喜欢音乐, 同样也喜欢我女儿 • (b) 我和我女儿一样都喜欢音乐二、结构歧义有时是由于介词修饰 的界限不清引起的• 例句: • The mother observed the child in the garden. • 在这个歧义句中, 介词短语“in the garden”既可以修 饰名词短语“the child” 也可做状语修饰动词 “observed”。
对于这个歧义句, 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些理 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作一个整体 它包括两个部分, 即the mother( observed) 和the child如果把描述的重点放在主语the mother 上, 那么 就可以把它看作是图形, 而宾语the child 就可以看作是 背景介词短语in the garden 是用来对主语也即图形部 分进行补充说明的这样就可以理解为The mother, who is in the garden, observed the child; 当把宾语the child 看作是图形时, 描述的重心就发生了改变, 此时主 语the mother 就成了背景部分, 而介词短语in the garden 则是用来对宾语进行修饰的, 此时可理解为.The mother observed the child, who is in the garden. 可以看出, 改变句子中的图形和背景部分, 就可以很好 地分析这种歧义结构了三、并列结构的简化引起的句法歧 义• 一些简化的并列结构可能产生句法歧义, 与比较结构的简略式相似, 并列结构中后 一个并列句由于省略了某些成分或使用了 助动词, 只剩下一个或两个成分了。
根据 前一个并列句结构, 后句中的这几个成分 可能与前句的主语有关, 也可能与前句的 宾语( 或宾语从句) 有关请看下面的例 子: • John gave Fred a nickel and Mary a dime.• 在例句中, 被简化的Mary a dime 是一个歧义 结构, 其中的Mary 可以与前句的主语John 并 列, 成为句中并列的两个图形之一, 这样, Mary 就是后一句的主语, 间接宾语Fred 被省去了 (a); Mary 亦可与前句的Fred 并列, 成为句中 并列的两个背景之一, 此时, 它就成了后一句 的间接宾语(b) , 在两种情况下, a dime 皆为 直接宾语, 句义却相去甚远 • (a) 约翰给了弗雷德一个五分镍币, 但玛丽却给 了弗雷德一个一角的银币 • (b) 约翰给了弗雷德一个五分镍币, 却给了 • 玛丽一个一角的银币坚持住!不要晕!马上接近尾声了 !总结• 在具体言语交际中, 说话者究竟是用哪一 个意义, 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同 的, 对于图形和背景的划分也是有区别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个体的主观意图而 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当某部分为图形, 另一部分为背景时, 这并不意味着背景不 重要, 而是说它不是焦点。
但如果没有它 又不行: 一方面, 句子就不能满足所说的 完形特征; 另一方面, 图形也得不到烘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