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伤仲永复习课件(ajian).ppt

30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52233831
  • 上传时间:2018-08-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0M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Page ￿￿1伤 仲 永王安石文言文阅读复习Page ￿￿2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方向; 2. 把握复习要点Page ￿￿3中考原题再现(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4~18题 共12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 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 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 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 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 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 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4.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臣本布衣( )②由是感激( ) ③深入不毛( )④夙夜忧叹( ) 【答案】(2分,每小题0.5分)①平民,百姓 ②感动,激动,感慨 ③草木 ④早晚 【解析】“布衣”是常见文言词语,指的都是平民。

      感 激”注意古今异义,在这里是“感动”的意思,没有感 谢的意思毛”“夙夜”注意语境含义,可联系“不毛 之地”“夙兴夜寐”等成语来推断“毛”“夙”的含义来推 断 【考点】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2分)①躬耕于南阳( ) ②还于旧都( )③以告先帝之灵( ) 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答案】(2分,每小题0.5分)①在 ②到 ③来 ④拿【解析】“于”在这里都是介词在①句中表示处所,②句 中表示方向以”在③句中连词,表示目的;在④句是 介词,表示处置对象考点】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作用16.翻译句子4分)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答案】(4分)①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2分)②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文章,我涕泪交流 ,不知说了些什么(2分)解析】第①句重点注意“许”和“驱使”的含义第② 句重点注意“临”、“涕”、“所言”的含义。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1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答案】(2分)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 定中原,兴复汉室解析】“此”是代词,因此根据上下文可概括作 者所做的两件“报答”的事这道题实际上是文 意概括,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考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18.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 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2分) 【答案】(2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 ;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1分 ,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 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得1分)【解析】概括人物的精神和启示,可根据文中 提到的内容概括,并联系生活分析其现实意义 即可考点定位】理解人物思想性格特点Page ￿￿10中考文言文复习要点 :1、识记重点字词的解释;2、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3、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Page ￿￿1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 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 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 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 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 人矣伤仲永王安石(1)伤仲永 (2)世隶耕 (3)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邑人奇之 (7)或以钱币乞之 (8)环谒于邑人 (9)称前时之闻: (10)“泯然众人矣”伤:为……感到惋惜 隶:附属,隶属 收:团结 就:写好 文理:文采和道理 邑人:同县的人 乞:花钱请(仲永题诗) 环谒:四处拜访 闻:好名声 泯:消失复习检测一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红色字词(每题1分)Page ￿￿131、组长统计本组得分情况,总结失分原因2、组内交流导学案“特殊字词整理”部分的内 容, 做好展示准备小组交流学习 特殊字词整理 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邑人 “扳”同“攀”,牵、拉 2、一词多义自、闻、然、其、之、以、于3、古今异义尝、是、稍稍、或、闻、复、众人4、词类活用伤、异、书、日、奇、宾客、利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 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好名声) 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那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其: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代词,诗)4.父利其然 (代词,与“然”同义复用那样) 1.忽啼求之(代词,代书写工具)之: 2.借旁近与之(代词,他)3.邑人奇之(代词,代这件事)4.于舅家见之(代词,代方仲永)5.不能称前时之闻 (结构助词,的)以: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介词,把)2.或以钱币乞之(介词,用)于: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介词,向)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返回古今异义未尝识书具 古:曾经今:品尝,尝试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此,这今:常用做判断动词 稍稍宾客其父 古:纷纷今:稍微古今异义 或以钱币乞之 古:有的人今:或者,或许不能称前时之闻 古:好名声今:用鼻子嗅复到舅家 古:再,又今:重复,往复泯然众人矣 古:普通人,一般人今:许多人返回Page ￿￿19词类活用 1、伤仲永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为……感到惋惜 2、父异焉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感到惊异 3、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5、邑人奇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为……不寻常 6、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 对待 7、父利其然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返回重点句子翻译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 乞之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1、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2、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 意3、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能立即 写好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4、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请他的 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请(仲永题诗)5、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 习6、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 的名声相称Page ￿￿221、组内串译课文2、交流“重点问题理解”部分内容, 做好展示准备小组合作学习重点问题理解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 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伤”这一主题 是如何体现的? 2、方仲永才能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 合文中原句回答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 因是什么?4、你从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谈 一谈。

      Page ￿￿24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伤”这 一主题是如何体现的?答:伤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 因为仲永原本是天才,没有得到后天 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通过从仲永的天资过人到平庸无能 的对比体现出主题Page ￿￿252、方仲永才能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 文中原句回答:⑴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 大不如前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⑶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 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Page ￿￿26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 人”,原因是什么?答:主要原因是“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贪 图眼前小利,目光短浅,没有让他进 行后天的学习Page ￿￿271、下列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A.自为其名 名之者谁B.未尝识书具 尝射于家圃C.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不能称前时之闻 先帝称之曰能B复习检测二Page ￿￿282.指出下列划横线的词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 项( )(2分)A.其诗以养父母 帝感其诚B.邑人奇之 渔人甚异之C.于舅家见之 战于长勺D.或以钱币乞之 不以物喜DPage ￿￿29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分) A. 临川先生即宋朝文学家王安石 , 文中提到的 “ 先人 ”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

      B. 文章略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 , 而详写此后的 情况 , 先抑后扬 , 对比鲜明 , 表达了作者的惋 惜之情 C. 本文语言十分简炼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仅一句话就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 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D. 本文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叙议结合 , 借事说理 Page ￿￿305、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2分)答:写出了仲永的天资聪明,与后文平庸形成对比,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 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 后天成才的关系,更能突出伤这一主题4.翻译句子2分)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他未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有一 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