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doc
28页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2.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3.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4.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5.度:覆盖6.香腮雪:雪白的面颊7.弄妆:梳妆打扮8.罗襦:丝绸短袄9.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美人头发重重叠叠中的金背小梳在日光的照射下闪烁不定,像乌云一般的头发飘拂着雪白的脸庞,娇慵起身画细长弯曲的眉毛,缓缓摆弄着妆容,拿前后两面镜子照看头上的饰花,花与容颜交互辉映在镜子里。
将画好的新贴绣在短袄上,图案是成双成对难以分离的金鹧鸪 清晨旭日光辉映照在金色画屏上,有明有暗,金光闪烁闺中人还没起床,一抹乌黑蓬松的秀发披散在雪白的香腮上终于懒懒起床了,慢腾腾地梳洗妆扮,描画蛾眉 双鬓簪了鲜花,对着妆台上的座镜从正面照,又拿着带柄的手镜从背后照,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美艳绝伦妆扮完毕,便开始在丝织短袄上,帖绣成双成对的金鹧鸪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开头两句,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光艳毕现在短短十四字中,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首句中的“小山”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一解认为指屏风山的小山许昂霄《词综偶评》说:“盖指屏山而言”则全句意为:屏风上雕绘着重重叠叠的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灭地闪烁另一解认为指眉《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8221;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又一解认为指发髻。
8220;金明灭”指首饰,或金银牙玉小梳背,在头发间光彩闪烁8220;重叠金”,谓把眉毛画成黄色,像金一般重叠(金,或指“金钗”)杨慎《词品》说:“北周静帝令人黄眉墨妆,其风流于后世8221;全句是说,眉上涂的颜料有的掉了,因此金光有明有灭,暗示睡觉后妆残了的意思首句说眉上的颜色褪了,次句说头发蓬蓬松松地快垂到腮边了,三、四两句才接着说女主人公懒洋洋地起床画眉和梳妆这样前后呼应,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写她梳洗和打扮齐整了,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便拿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镜子里交叉出现了她的脸孔和花饰它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末两句写她穿上新贴图样的绣花丝绸短袄,袄子上盘着一对对金色的鹧鸪这双双对对的鹧鸪,勾起她无限的情思 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开头两句,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显得多么光艳!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色彩和闻到香味,而且试图触动读者的全部感官在短短十四字中,竟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技巧不能说不高。
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8221; 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8221;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这两句,已写出女主人公娇慵万分,所以第三句点出一个“懒”字,这才不使人觉得“懒”字突兀不仅不觉得突兀,反觉得它与上文扣得很紧因为眉残了,便画眉;发松了,便梳妆第四句末用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无聊已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这首词艺术技巧极高,浓墨重彩清人刘熙灾在《艺概》中说:“温飞卿词,精纱绝人(伦),然类不出乎绮怨8221;说得相当中肯. 因为我们有《离骚》的这一个传统,用美丽的衣服代表美丽的才德可是,我以为使张惠言能够做这种联想的,除去他衣服装饰得美好以外,在这首小词的上半首有一句话,更是有这种作用和这种意义的就是“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8221;表面上只是写一个美女懒懒地起床来画眉在梳妆,可是“蛾眉”两个字,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语码,就是上一次我已经提到过的那个俄国的Lotman说的那是一个culture tradition8220;蛾眉”已经在中国文学诗歌的使用的历史之中成为了一个语码。
从屈原开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8221;最早的“蛾眉”,其实是出现在《诗经》,《诗经》的《卫风·硕人》说“螓首蛾眉”,说这一个女子,说这是卫国的庄姜的美丽,说她前额很宽广,像一个蝉的一种方正的头8220;蛾眉”,中国的《诗经》,最古老的诗歌,用最古老的美感的形象,它说这个女子的眉毛就像飞蛾前面两个触角,这样弯弯的长长的,“螓首蛾眉” 可是当《离骚》,屈原使用它的时候,那个“蛾眉”就不只是单纯的美丽的女子了,而是有了象喻的意思因为屈原是用这个蛾眉,代表男子的才德的美好而《离骚》这篇作品,在我们中国旧日的读书人是必读的一篇作品,是传颂众口的所以这个文化传统就从屈原的《离骚》就建立起来了所以到了唐朝的李商隐,写过一首题目叫做《无题诗》,不是七言的律诗,而是五言的古诗他说,“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说一个女孩子八岁就知道爱美了,懂得偷偷地照镜子,就能够画出来那么修长、那么曲折、那么有情调的长眉,“长眉亦能画”。
而李商隐的这首诗也是一首象喻的诗,也是用“蛾眉”代表男子的品德的美好如果“蛾眉”是男子才德的美好,画眉毛,学着画眉毛,就是追求才德的美好所以李商隐这首《无题诗》都是写女孩子追求美好的8220;懒起画蛾眉”,中国“懒起”有个传统的,说“懒起”还有传统吗?“懒起”有传统 唐朝的诗人(杜荀鹤)写的说是“承恩不在貌,叫妾若为容8221;“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说我也要化妆,可是我对着镜子就觉得懒,我就懒得化妆,为什么?因为“承恩不在貌”,像王昭君是很美丽的,可是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最后去“和番”了,到了“胡地”去了杨贵妃得到唐玄宗的宠爱,不仅只是因为杨贵妃长得容貌的美丽,你看那个《长恨歌传》上所写的,陈鸿的《长恨歌传》,说她是“先意承旨”,“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焉8221;说她能够揣摩皇帝的意思,皇帝没有说出来,她都迎合了。
8220;承恩不在貌”,得到皇上喜爱的人,不在乎你美丽不美丽我美丽也没有用,美丽不一定得到皇帝的宠爱8220;叫妾若为容”我怎么样化妆,没有人懂得欣赏我的这种美丽所以“欲妆临镜慵”,所以我对镜子就觉得很懒,我画给谁看,现在的人就不懂得欣赏这种美丽了所以现在你就看到温庭筠这首小词,不但是说衣服装饰得美好,让人想到屈原《离骚》的“初服”,而且“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那个“懒”跟“迟”都有了作用是因为没有人欣赏,而女子没有得到一个男子的欣赏,就如同一个士人,一个读书人没有得到政府,没有得到朝廷的欣赏是一样的而这是什么?这是culture code,是文化的语码,本身隐藏了这样的作用叶嘉莹 山长水阔,梦魂杳杳,永远不知他身在何处,周遭有何人发生何事,永远不知他容颜与心绪一封信不知如何辗转才能到达他手中,一句话不住如何才能说与他听,一颗心不知如何才能呈给她看便是相思无尽也只得日日凭栏独倚,看春花开秋叶落,雨打芭蕉雪覆寒梅,原上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却始终等不到他的人归来。
你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也没有关系,因为没有人在意你的秀颜丽姿,或者在意的人不是你心里的那个人你满怀愁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只有风知道,也许新人已在侧旧人早黯淡,至好不过一处相思两地闲愁无济于事你唱着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也没有用,天长路远魂飞苦,长相思摧心肝 我国有句美学格言说:修饰即人英国莎士比亚也说: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修饰是复盖在心灵上的一件外衣,姿态举止的行为,是透过心灵辉映在外衣上的一集光束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修饰和姿态举止,是他(她)的心理特征和思想个性的反映因此,抓住一个人的修饰和姿态举止来进行描写,就能写出他(她)的心态特点和个性特征,收到从一斑窥全豹的艺术效果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乃“为谁梳洗为谁容”的闺中怨情女子对为悦已者容的重视正因为女子非常重视为悦已者容,一旦悦已者别去,她就无心修妆打扮懒得起来梳洗整妆,就是这种“膏沫谁容”的幽深怨情的具体表现待她起来弄妆梳洗,对镜簪花,从前后镜中看到美面与花枝交映生辉,不禁顾影自怜,深感红花易谢,红颜易老,青春虚度的悲哀当她穿上花罗袄,看到上面成双成对的鹧鸪花纹,更增加了独守空房,坐失华年的无穷幽怨。
词人只写了这位思妇的修饰和姿态举止,不言哀怨而哀怨自深 秋天的早晨,阳光坚硬明朗如金属,带着黄金一样的色泽投射在地面,把树影从马路的那边一直拉伸到这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