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九专题 第28课 方山子传.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56810212
  • 上传时间:2022-0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9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九专题 第28课 方山子传 第28课 方山子传 河东狮吼“惧内”最闻名的莫过于苏东坡《方山子传》中的陈慥(字季常)陈季常是四川青神人,与东坡是内亲,他怕老婆的状态为东坡所深知故东坡作诗曰:“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闻名典故“河东狮吼”便出于此堂堂七尺男儿,听得夫人一声吼叫,竟然连手中的拄杖都掉地上了,而且因过分惊慌导致内心一片茫然这实在是“惧内”史上的传奇之作 陈季常,号方山子,凤翔知府陈希亮之子苏轼作风翔签判时曾与陈季常交游其时陈季常任侠好酒,豪气满怀十九年后苏轼贬官黄州团练副使,途中相遇陈季常,其已变成了隐士苏轼感于人世变迁而为他作传,谓其弃富贵而隐居于深山幽谷为“有自得”文章刻画人物笔墨精约而生动传神寥寥数笔便把方山子青年时的豪气与隐者之风描绘得活灵活现所以李刚己说:“此篇跌宕有奇气 1.读准字音 (1)闾(lǚ) .(3)慥(zào) .(5)傥(tǎnɡ) . (2)遁(dùn) .(4)矍(jué) .(6)阳狂垢污(yánɡ,同“佯”) .2.说明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变更志向、行为 ..(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惊异相视的样子 ..(3)方山子傥见之与:或许,可能 .(4)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鞭马奋起 ..(5)此岂无得而然哉:不满意,不自得 ..3.说明以下多义词的意思稍壮,折节读书:志向,节操.??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季节,季节.(1)节?杖汉节牧羊: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强本而节用,那么天不能贫:节约. 过岐亭,适见焉:恰好?.?临汝:到??去(2)适?余自齐安舟行适.?,少事:舒适?某为泾州,甚适.4.说出以下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义:遗制今义:死者生前的照片或画像 (3)使从事于其间 ..古义:从事政事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4)河北有田 ..古义:黄河北岸 今义:河北省5.说出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说明其义 (1)余既耸然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闾里之侠皆宗之:名词用作动词,尊崇,敬爱 .(3)见方山子从两骑:使动用法,使??跟从 .6.说出以下文言句式的类型(1)稍壮,折节读书:省略句,省略主语 (2)鹊起于前:介词构造后置句 7.翻译以下句子(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译文:(2)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译文:答案 (1)这或许就是古代方山冠的老式样吧?(要点:岂,表揣测语气;遗像,遗制,古今异义词)(2)英气勃勃的神色,照旧在眉宇间显现,莫非他真是在山野间蛰居的人吗?(要点:见,同“现”;岂,表反问语气) 1.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此时此刻哪些方面呢?答:答案 (1)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2)生活看法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4)其家庭状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皆弃不取2.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受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答:答案 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识,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怜悯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3.面对“不遇”于世,方山子的选择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分析 答:答案 弃绝浮世,安贫乐道,以实现精神的回来理由:(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所谓“折节”即强自抑制,变更初衷,可见“驰骋当世”并非源自其内心的根本追求2)“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可见虽归隐仍不掩当年豪侠之气隐或是侠,只是自处的方式不同而已,方山子不变的是一以贯之的不与世苟合的精神追求,是铮铮傲骨3)富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一“皆”一“独”表现了方山子弃绝浮世的决绝的看法这样的弃绝表现了他对“终不遇”的全然不顾与超脱阳狂垢污”亦是这种决绝的表现。

      4.从“耸然异之”,到“此岂无得而然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路历程? 答:答案 震撼、钦佩、追慕,以及对现实人生的坚决的选择——旷达自适,超脱荣辱沉浮故而结尾作者以“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行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作结,可见心憧憬之,更使得文章蕴生余波荡漾、含蓄不露的奇气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出自司空图的《诗品》,是对“豪放”特点的描述),只有精神世界特殊饱满的人才会作出这样的人生选择方山子是这样,苏东坡也是如此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你谈谈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饱满形象的 答:答案 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同等起先,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到底是谁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终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照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方山子,光、黄 间隐人也 方山子,是光、黄二州之间的隐士 签判时与其相识 少 时 慕 朱家、郭解为人, ? 光、黄:光州、黄州。

      他年轻的时候,艳羡朱家、郭解的为人, 闾里之侠皆 宗之 对乡里的侠士都很尊崇《史记·游侠列传》闾 稍 壮, 折 节??渐渐长大成人后,就一改往昔所为用心 里:乡里宗:尊崇、敬爱读书,欲 以 此 驰骋 当世,然终读书,盼望通过读书施展自己的理想,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赏 不遇 晚 乃 遁于光、黄间 曰岐亭识重用的时机到晚年便隐遁到光、黄二州间一个叫岐亭的地方庵居?折节:变更志向、行为驰骋:施展理想 ?? ?遁:隐匿岐亭:镇名,在今湖北麻城居住在草屋中,蔬 食, 不与世 相闻弃 车马,毁 冠 服, 以素食为生,不与世人交往舍弃了车马,毁除了礼冠服制,徒步往来 山中,人莫 识也庵:草屋名词作状语,???徒步往来于山中,世人都不相识他在草屋中识:相识见 其所著帽, 方 屋而高,曰:“此岂 古方看到他所戴的帽子,是高高的方顶形,便争论说:“这或许就是古代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屋:帽顶山冠的老式样吧?”于是便称他方山子因:于是,因此余谪居于 黄,过岐亭,适见 焉曰:“呜呼!我被贬官到黄州,经过岐亭,恰好见到了方山子惊异道:“哎呀!此 吾 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 在 此?”方山子这是我的老挚友陈慥季常呀,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呢?”方山子亦 矍然 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 之故,也很惊异地盯着我,问我来这里的缘由我告知他自己来这里的缘由,?适:恰好,正好矍然:惊异相?俯而不答, 仰而笑, ?? ?视的样子故:缘由,原因他低头不答复,突然抬头笑起来,呼 余宿 其家 环堵 萧然, 而 妻子 奴婢 招呼我到他家去他家四壁萧然无一物,但他的妻子、儿女及奴婢皆有 自得 之意妻子:古今异义,妻子? ??都带着自足的神色自得:自足余既耸然异之耸然:惊异的样子独 ??我感到特别惊奇异:认为??很惊奇私下念方山子 少时, 使 酒 好剑, 用财 想着方山子年轻的时候,爱好饮酒和击剑,挥霍金钱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 骑, 像粪土一样十九年前,我在岐下,看到方山子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挟 二矢, 游西山 挟着两支箭,到西山游猎 整数与余数之间岐下:凤翔,因? 鹊 起 于 前, ? 其地东北有岐山,故名有一只乌鹊在前面飞起, 使骑 逐 而 射之, 不获 方山子怒 他便让骑马的随从追上去射它,没有射中方山子大怒,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