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三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doc
5页高三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5 页2007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三校联考高 三 语 文 试 卷(命题 钱华南 审核 唐小勇)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共 42 分)一、(18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掮客 歼灭 熏陶渐染 三缄其口 B.峻拔 疏浚 隽言妙语 怙恶不悛C.惬意 书箧 挈妇将雏 锲而不舍 D.亢奋 炕席 伉俪情深 引吭高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饿殍 兜圈子 仗义执言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B.潦倒 走一趟 真知卓见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C.陈规 破天荒 流芳百世 河泽而渔,焚林而猎D.拮据 侃大山 力精图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政府多次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双方关系就顺利发展;反之,就遭受挫折。
②随着欧元的启动,欧元将成为一种与美元 的主要货币③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宋徽宗画的“曲颈飞鸿” 、 “扬尾斗牛”受到猎人和牧童的 ,留下了千古笑谈④在 5 月 4 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 ,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A.声明 对抗 指责 协约 B. 声明 抗衡 指摘 协议C.申明 抗衡 指责 协议 D. 申明 对抗 指摘 协约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高老头给了两个女儿许许多多的钱,结果自己死在一个阁楼上时却不名一文B.媒体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这次成功发射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导,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听到这喜讯都奔走相告C.他们对任何问题的研究都是先摸索探测再细心研究,真正做到了管窥蠡测,十分严谨D.这个装修公司的施工队确实不一般,无论什么样的房屋,经他们一装修,都能蓬荜生辉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B.今年央视倡导“开门办春晚,全民办春晚” ,更多的民间原创节目和原生态歌舞走上了舞台。
C.储藏谷物的仓库,在稻谷入仓之前,要事先做好清洁工作D.据来自美国海军部的消息,一艘美核潜艇在神秘失踪 10 小时后又奇迹般地恢复了联络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在学校组织的元旦晚会上指挥演奏《黄河大合唱》 你们看,他着装潇洒,神态从容;情绪饱满,动作有力;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B.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渲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还是确信有这种事?C.总之,在伊拉克得手,从一个时期看,美国可能成为国际大棋局的“最大赢家” ;而从长期看,海湾地区新的矛盾凸现,美国将面临新的更大麻烦D.他常用“蚊子叮泥菩萨(看错了对象) ”这一歇后语,幽默、诙谐地批评那些不重视调查研究、指挥莽撞、办事马虎的同志二、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保 护 湿 地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惜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 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的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 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多、分布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目前我国湿地消失和退化极度严重,湿地生态系统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湿地面临的各种威胁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造成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湿地的缩减和破坏,又造成生态灾害日益频繁近 40 年来,我国已有 50%的濒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 1000 个天然湖泊消亡,三江平原 78%的天然沼泽退化湿地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威胁生态系统平衡海岸带湿地开发秩序混乱,布局不合理,近岸海域的污染和赤潮等使海岸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
湿地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全国大型河流 61%的河段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东部地区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化已成为公害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林遭到过度采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湖底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直接对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使在今天,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脆弱性仍未得到公众以及一些管理者的认识和重视人们在开发利用湿地过程中,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导致湿地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湿地资源在得不到正常休养生息的情况下,变得日益脆弱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严重威胁仍在进一步加剧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新世纪具有环保意识的人们要像保护人类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7.下面是对“湿地”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高三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5 页A.湿地是地球上具有比森林、海洋更高价值的生态系统B.在自然界所有的生态景观中,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C.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河流、湖泊都可称为湿地。
D.人工开挖的河塘、水渠或引水而成的泥涂也可称为湿地8.不属于造成我国“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的一项是( )A.生态灾害频繁B.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过度利用C.环境污染D.涵养林过度采伐9.下列说法与原文信息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湿地具有多种独特的生态功能,世界上 20%的已知物种生存于湿地环境,所以有“地球之肾”的美誉B.出于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考虑,我们要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好湿地资源C.长江洪水的隐患主要源于对湿地资源的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致使长江中游流域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D.湿地生态功能具有脆弱性的一面,如果不保护好湿地,将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存环境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上如果失去了湿地,人类就失去了生存资本B.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许多物种已经或即将在地球上消失C.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湿地破坏最严重的国家D.新世纪(21 世纪) ,人们对保护湿地才有了充分的认识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纵 囚 论 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大辟:指死刑B.此岂近于人情哉 人情:人之常情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冀:希望D.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兹六年矣 B.若屡为之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若事不济,此乃天也C.约其自归以就死 D.乃罪大恶极木欣欣以向荣 臣乃敢上璧13.下列各句中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一项是(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B.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C.夫意其必来而纵之D.纵而来归,杀之无赦1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见的一项是( )A. 《纵囚论》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说理文中名篇,文章以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中心突出取胜B.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 ,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C.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D.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第Ⅱ卷(共 108 分)四、 (20 分)1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2 分)译文: (2)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3 分)译文: (3)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3 分)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菩 萨 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高三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5 页[注]沉水:一种香料1)作者李清照是我国宋代 派的代表词人,但她晚期的词作兼有 派之长,使她能够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分)(2)本词是李清照在北宋灭亡南渡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后的作品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怎样写景叙事抒情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对此进行简要分析4 分)答: 17.填空 (任选一题,6 分)(1)对于人生,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见解: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