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银川——神秘的贺兰山岩画.docx
3页探访银川——神秘的贺兰山岩画 【暑期特殊节目】探访银川 走进石头上的史诗——神奇的贺兰山岩画 现已至七月中旬,如若在洛阳必是热浪滚滚,“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的真实写照,而如今置身于宁夏银川,太阳虽也挂在天空中,却感受不到丝毫的紫外线照耀,反倒如秋天一般凉快,一阵阵的清风卷着沙土的气息袭来,不知不觉便让人精神一振 坐在大巴车上,窗外的景色虽不像洛阳这种重工业化城市那么科技发达、到处高楼大厦,却比洛阳绿化更甚,一条路上满满的全是树,bRT通道上看不见半点垃圾,出了城市原来就不多的高楼已经“绝迹”,甚至连小平房都起先慢慢稀有,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的沙土地,地上满满的都是耐旱的绿色植物这里天气不热但是空气干燥,路上稀有的行人大多数都是戴着防沙纱罩的回民,看不清他们的表情,整张脸上,唯一能看清的就是他们眼底那对远方的敬意 顺着他们的眼神往远处看,是苍茫水接天的方向,天空中飘着一层雾,模模糊糊的也看不太清晰,只能依靠颜色的改变依稀辨别出一座山的形态正在努力设想那座山的形态和名称,大巴车上导游姐姐的解说就时机正好的响了起来。
“同学们,现在都抬起头来,顺着车窗望你们的正前方看去,你们可以看到一座石褐色的山体,这座山脉就是精忠岳飞所作的诗句‘踏破贺兰山缺’中的‘贺兰山’贺兰山名称来源于古代的鲜卑贺兰氏人曾居住于此而鲜卑贺兰氏源于古代部落贺兰部贺兰氏在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之后,融入汉族贺兰山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记载的是《隋书・赵仲卿传》隋朝开皇三年,赵仲卿为攻打突厥而出贺兰山网上有一种说法,说贺兰是蒙古语‘骏马;的意思,这是特别错误的蒙古人是13世纪的南宋后期才在外蒙古高原兴起后南下而贺兰山至少在隋朝就已经得名,唐、宋时已成为名山明显的时空错位况且,蒙古语称马为‘毛勒’,美丽或俊为‘高依’,所以俊马的蒙古语称‘高依毛勒’根本与‘贺兰’毫无关系所以,贺兰山一名是来源中国古代的贺兰氏才是最合理、最正确的 听完导游姐姐的讲词,我不由得茅塞顿开,哎呀,原来这就是岳飞同志口中的大名鼎鼎的“贺兰山”呀!久仰久仰! 大巴一路直驶贺兰山,七绕八绕最终绕到了贺兰山脚,从车窗望去,山上光秃秃的,一棵植物都没有,山峰的山崚在阳光下显的锐利无比,如一把菜刀的刀刃一般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让人毛骨悚然真是座名符其实的“石头山”啊!在我的殷切期盼下,贺兰山近了,近了。
越近就越激烈,越近就越感叹:“啊!这贺兰山是有多高啊!”此时大巴已经一鼓作气跃上了盘山马路,这时候再仰头望向贺兰山,从半山腰起先就已经隐没在吞吞云雾之中了,隐隐隐约,让人无法捉摸的透信任但凡见到这幅景象的人都会不禁赞美吧! 下了大巴,电瓶车又刚好的赶到了我们面前,跳上电瓶车,我们一同赶往那神奇的贺兰山盘山马路跌宕起伏,真和庐山有一拼呢!马路旁边马路旁边便是石沟,大大小小的碎石更加的起到了躲藏岩羊的作用 进入贺兰山岩画爱护区贺兰山岩画在贺兰口内,里面有中国游牧民族凿刻在崖上的真实画面,有人像,射猎和()斗争场面,还有文字、图腾等画画面大多粗犷质朴,是中国古代文明一大奇迹岩画大多是先用工具凿刻,再用其他工具磨刻,最终用一种石料涂抹而成的置身于青山绿树之中,观赏着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岩画,我仿佛看到了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的劳动方式,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画是神圣的“太阳神”太阳神大大的眼睛,眼睛内还有一个小圆,头部四周还有放射状的光线,外形很怪异传闻很久很久以前,盘古开天辟地,就有了白天和夜晚,人们还不知道太阳会下山,以为到了夜晚,太阳被人气跑了,不敢回来了,所以他们奉太阳为神,在岩石上刻上太阳的形象,希望留住太阳,让太阳始终为大地投送光线。
没有开天之前,宇宙一片黑暗,人们不能活动,黑夜给人类带来不便,因此人们很仰慕太阳配上神话传闻,太阳神的形象就更为高大和神奇 这些岩画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才智,向后人讲解并描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令我们惊羡不已但缺憾的是很多岩画被风化和破坏,看来,我们要进一步爱护好古代人民的宝贵遗产,让其发扬光大呢! 一抬头,竟已经是正午了,因为下午还有活动,我们便都怀揣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向贺兰山告辞坐上大巴扭头向后看去,早上的云雾已经尽数褪去,贺兰山的全貌呈现在我们眼前它还是那般宏伟逶迤,山峰直插云霄,气概无畏这段山脉、这座主峰如刀剑般凌厉,又如父亲般慈祥可不是吗?就是它包涵了古人对后人留下的心愿,也是它含笑看着这世界渐渐改变贺兰山,我们后会有期! P.S.:哎呀呀呀好久不见啊亲们!呜呜不要怪我没有照片啊哒,实在是因为导游说什么“贺兰山这儿不要照相,光线会对岩画有影响”……你们放心!下一篇确定会有的!!按例感谢青林阿姨的漂漂信纸哟!@青林的世界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