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第3章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配套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5页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第3章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学习目标:1.从概念、判断、逻辑规律等层面,了解、认识逻辑谬误的主要类型2.运用形式逻辑相关知识,判断表达和交流中的逻辑谬误,分析成因3.在阅读和表达活动中,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提升思维品质学习活动:任务一:补充隐含前提,保障论证可靠【教材案例】福尔摩斯: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牵走,它竟毫不吠叫,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柯南道尔《银色马》 【分析】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没有被惊醒 (论据2)隐含前提:有狗叫就会惊醒睡在马房里的人狗没有叫 (论据1)隐含前提:狗看到陌生人就会叫所以,牵走马的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论点)必备知识1.什么叫论证?由断定一个或者一些判断的真实性,进而断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这就是论证论证由论点、论据通过论证方式组成2.论证和推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推理只是断定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关系或者有或然关系;推理并不一定要求前提的真实性论证则要求论据的真实性,由此保障论点的真实性论证的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点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证方式相当于推理形式。
3.为何要补充并甄别隐含前提的真实性?在一个复杂的论证中,为了简便起见,论证者常常把一些他认为真实性十分明显的前提省略掉,但是,论证的错误也常常发生在这些被省略的前提上论证者认为真实性十分明显的前提,不一定事实上就是真实的同时,又由于它被省略了,人们就不容易发现它的错误因此,我们在研究一个论证时,应当特别注意哪些前提被省略了,它们是不是真实的拓展 隐含前提案例】某作家出身贫寒,他父亲是一个弹棉花的匠人,但他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在一次聚会中,有个富家子弟当着众人的面对他高声说:“ 听说你父亲是个弹棉花的那他为什么没有把你也培养成弹棉花的呢?”作家微笑着反问:“ 你的父亲一定是位绅士? ”“那是自然富家子弟高傲地回答那他怎么没有把你也培养成绅士呢?”大家听了,都笑了分析】论据:你父亲是弹棉花的匠人隐含论据(前提):如果父亲具有什么身份或属性,那么儿子也就具有什么身份或属性论题(结论):你也应该被培养成弹棉花的匠人关注隐含前提 保障结论正确】第一、事实性隐含前提如:①蚯蚓在湿润的地面上每分钟可以爬30厘米,可见蚯蚓比人的步行速度慢很多明确】这句话的隐含前提是:人的步行速度每分钟远远超过了30厘米。
恢复论证结构完全正确②雨燕每小时飞行可达110千米,可见雨燕飞行的速度比动车还要快明确】这句话的隐含前提是:动车的速度每小时低于110千米实际上动车的时速一般是200千米,按照常识我们不会接受这个结论第二、价值性隐含前提如:①白鳍豚濒临绝种的危机,所以,我们必须保护白鳍豚明确】省略的大前提:所有濒临绝种的物种都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一切M都是P)小前提:白鳍豚是濒临绝种的物种S是M)结论:白鳍豚是我们必须保护的(即我们必须保护白鳍豚)S是P)②媒体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有些负面事件应减少报道,我们应该正面引导社会风气,弘扬正气,以鼓舞士气补充隐含前提对论证的意义?【明确】如果隐含前提为假,整个论证的效力就会降低,结论的可接受性也就会受到影响隐含前提可能具有争辩性,可能有潜在的欺骗性我们要恢复隐含前提,重构论证过程,以检验论证的可靠性养成关注隐含前提的思维习惯,既有助于在论证有效性分析中寻找到对方的逻辑漏洞,也有助于我们写作议论文时主动检查自己的论证是否经得起对方的质疑任务二:运用间接论证,丰富论证方式1.排除法或者闭关,(B) 或者送去,(C) 或者等别人“送来”,(D) 或者自己去拿,(A) (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不能闭关,(B) 不能送去,(C) 不能等别人“送来”,(D)所以,只有自己去拿。
A)求证: A真证明:或A真,或B真,或C真,或D真已知: B、C、D假所以,A真(运用了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2.反证法:通过确定反论题的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论题:《祝福》 的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p)设立反论题:《祝福》的故事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非p)如果故事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非p) 就不可能有“旧历”的说法,(q)可是课文头一句就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q假→非p假)所以,《祝福》的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非p假,所以,p真)【反证法论证过程】要证明论题: p先设立反论题:非p如果非p,那么q;非q,所以非p假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规则,推出非p假)确定反论题非p假根据排中律,非p假,所以,p真拓展案例】一个心脏病患者做梦遇到台风, 自己从楼上跌下来,接着整个楼房倒塌下来压在自己身上他害怕极了,于是心脏病发作,死在床上你认为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如何?能否证明你的猜测?【分析】论题:这则故事不真实p)设立反论题:假设这则故事真实非p)确定反论题非p假如果该患者于睡梦中心脏病发作死在床上,(非p)那么,所有人都不会知晓他临死前的梦境; (q SEP)故事的讲述者知晓他临死前的梦境,即:有人是知晓他临死前的梦境的,(SIP)因此非q;所以,非p为假。
充分条件的否定后件规则)所以,这则故事不真实非p假, 所以,p真)3. 归谬法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和矛盾,从而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常用于反驳为了反驳命题p,可以先假定p真,然后尤其推出它所含有的推断q,而q是明显荒谬的,于是,就可以通过否定推断q进而否定命题p归谬法的逻辑,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式,形式是: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课本案例】P96有人认为“君子慎其独”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语言,我们今天还使用它,会使思想倒退到封建社会去果真如此,那我们今天所说的话,大多来自古代社会,山水草木、日月风雨且不必说,就连“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以史为鉴”等也来自古代社会,甚至出自封建士大夫之口照这些人的逻辑,这类语言也不能说了,那我们今天只好做半个哑巴了分析】命题p:我们不能继续使用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语言假定p真:如果我们不能继续使用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语言,(p)那么今天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古代成语就都不能说了; (p' )如果这些成语不能说了,(p' )那么我们就是半个哑巴q)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继续使用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语言,(p)那么我们就是半个哑巴q) (假言三段论)q是明显荒谬的,于是,就可通过否定q进而否定p。
归谬法的逻辑根据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式形式是: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所以,p假结论即:我们今天可以用封建时代士大夫的语言拓展案例】流行与高雅有个作家参加晚会,晚会上演奏的音乐让他感到厌烦朋友向他解释:“正在演奏的是流行歌曲作家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趣味高雅的吗?”朋友说:“不高雅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作家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雅的了?”【分析】如果流行的就是高雅的,(p)那么流行感冒也高雅;(q)并非流行感冒高雅,(非q)所以,并非流行的 就是高雅非p)小结学习论证方法,目的是更好地阅读和写作论述类文本本节课选择隐含前提来讨论,是因为生活中运用论证时常常省略一些我们以为众所周知的前提,补足这些隐含前提,我们可以通过检验前提的真实性来判断论证是否可靠、有力然后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排除法、反证法、归谬法等间接论证方法同学们在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不断揣摩逻辑原理,熟练掌握这些方法,方能增强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