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九一体化综合交通发展规划.doc
27页昌九一体化综合交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目 录前 言第一章 发展基础 1一、交通基础设施 1二、交通运输服务 3三、存在的问题 5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目标 7一、指导思路 7二、规划原则 7三、发展目标 8第三章 规划方案 10一、综合运输通道规划方案 10二、公路规划方案 12三、轨道交通规划方案 13四、水运规划方案 14五、民航机场规划方案 16六、交通枢纽规划方案 16七、运输信息化规划方案 17第四章 实施计划 18一、公路网 18二、轨道交通 18三、水运 19四、民航机场 20五、交通运输枢纽 21六、运输信息化 21第五章 保障措施 22一、加强组织领导 22二、建立协调机制 22三、强化组织实施 23四、加强资金筹措 23五、保障项目用地 24 前 言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是新形势下我省深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策应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举措,对于引领全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现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提升昌九地区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和一体化水平,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按照同城一体化发展要求,调控引导区域内外部交通协调发展本规划范围包括南昌市、九江市所辖全部县(市、区)、开发区规划基期为2012年,规划目标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第一章 发展基础新世纪以来,南昌、九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领先全省快速发展,已基本构成了由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模层次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综合运输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一、交通基础设施(一)公路设施2012年底,昌九地区公路通车里程2.98万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24.8%,公路网密度达到113.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22公里高等级公路(高速、一级公路)里程1113公里,占总里程的3.7%,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干,以国省县道为基础的公路网络高速公路主要有横向的彭湖高速、杭瑞高速、永武高速、杭长高速、沪昆高速,纵向的福银高速,形成了“一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国道普通公路主要有G105、G316、G320等。
二)轨道交通设施2012年底,昌九地区铁路营运里程71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119公里,铁路网密度达到271公里/万平方公里主要有横向武九铁路,铜九铁路、沪昆铁路,纵向京九铁路,形成“两横一纵”骨架铁路网城际轨道交通有昌九城际,省会南昌市启动了轨道交通建设, 1号线和2号线正在建设之中三)水运和港口设施1.航道昌九地区拥有长江(江西段)和赣江、信江两横一纵国家高等级航道,形成了以长江和赣江信江为骨干,赣江东河、修河及鄱阳湖区航道等为辅的航道网络2012年昌九地区通航里程约1750公里,其中:长江(江西段)一级航道156公里,赣江(南昌至湖口)二级航道175公里,赣江(市汊至姚湾)三级航道13公里,赣江东河(南昌至瓢山)四级航道87公里2.港口昌九地区有九江港、南昌港,属于全国规划布局的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九江港包括长江沿江港区和鄱阳湖港口群,长江沿江港区包括瑞昌、城西、城东、湖口、彭泽五个港区,鄱阳湖港口群包括湖口、庐山区、星子、都昌等港区;2012年底,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45个,货物吞吐能力4663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30万标箱,旅客通过能力470万人次南昌港主要港区包括东新、鸡山、张洲、龙头岗、樵舍、昌东等货运港区和一个旅游客运港区;2012年底,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105个,货物吞吐能力2075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万标箱,旅客通过能力18万人次。
四)民航机场设施昌九地区民航机场设施主要有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和九江庐山机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是国内重要干线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级,设计年吞吐能力为旅客1200万人次及高峰小时4000人次九江庐山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设计年吞吐能力为旅客50万人次二、交通运输服务1.客运服务2012年昌九地区共计完成全社会客运量2.3亿人次,是2008年的1.1亿人次的2.1倍,年均增长20.1%下图是近年来昌九地区全社会及各运输方式客运量示意图从各方式客运量增长趋势看,公路客运量增速最快,2012年是2008年的2.4倍,年均增速高达23.8%,高于全社会整体水平,充分显示近年来昌九地区公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铁路发展相对处于滞后阶段从全社会客运结构看,铁路份额由2008年的20.9%降低到2012年的9.4%,远低于公路(86.9%)综合客运存在运输分工不合理,客运结构失衡的突出弊端,尤其是包括铁路在内的各类轨道运输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铁路(轨道)交通市场份额有很大的增长潜力2.货运服务2012年昌九地区共计完成全社会货运量2.2亿吨,是2008年的0.9亿吨的2.3倍,年均增长23.8%下图是近年来昌九地区全社会及各运输方式货运量示意图。
昌九地区货物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水运和铁路为辅,三者市场份额分别为83.1%、8.8%、7.3%从各方式货运量增长趋势来看,自2008年以来,公路货运量增速最高(26.4%),其次是航空(17.3%),再次是水运(16.8%),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最低,仅10.2%3.总体评价目前昌九地区内各运输方式齐全城市群内各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货运输量,公路占据绝对主力地位,占全社会比重均超过80%但从周转量上分析,铁路以承担中长距离客货运输为主、水运则以承担中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为主,公路则主要承担中短途客货运输;全社会旅客周转量公路高于铁路,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公路份额接近60%,铁路、水运市场份额相当2012年昌九地区交通运输运营情况表主要指标单位南昌九江城市群合计全社会旅客运输量万人112261196823194其中:铁路万人14017762177公路万人90031114720150水运万人03838民航万人8227829全社会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12678204其中:铁路亿人公里293362公路亿人公里7444118水运亿人公里000民航亿人公里24-24全社会货物运输量万吨95281254122069其中:铁路万吨29713151612公路万吨8510981918329水运万吨71612201936民航万吨5.405.4全社会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377361738其中:铁路亿吨公里10442146公路亿吨公里262209471水运亿吨公里11110121民航亿吨公里0.2-0.2三、存在的问题尽管目前昌九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省内相对发达,但与发达地区典型城市群成熟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与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经济、畅通、快捷、安全、绿色的要求仍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主要表现为:1.综合交通骨干线网总体规模不足、线网质量不高目前铁路营业里程为710公里,路网密度为2.7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客运专线(昌九城际)119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98万公里,路网密度为113.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一级公路以上仅为3.7%骨干线网总体规模不足、线网质量不高2.综合运输网络结构不尽合理、运输方式尚不完善尽管近年来南昌至九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昌九高速公路作为福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境车流与城际车流混行,能力已趋饱和;国道G105路况技术标准和服务水平较低,客货混行严重;昌九城际铁路同时开行动车组、普速客车和跨线列车,既承担区域对外客运交流功能,又承担城际功能,影响客运服务质量和水平昌九综合运输通道结构不尽合理,对城市群覆盖面较窄,难以适应未来城际客货运输快速增长的需要昌九地区对外快速通道大部分处于在建或待建,运输供给存在阶段性缺口3.昌九地区内部各城镇之间、城乡的快速通道尚未形成,轨道交通地位需进一步提高昌九地区内部城镇之间、城乡之间路网通达度不高,公路技术等级偏低,尤其缺少便捷的快速通道,还不能较好的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出行和旅游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4.昌九地区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协调不够目前昌九地区各种交通方式均有不同程度发展,但铁、公、水、空等各种交通方式发展相对独立,衔接配合层次低、范围小,尤其是港口码头的集疏运仍以公路运输为主,铁水联运体系缺失,交通网络重要节点缺少必要的配套衔接各种交通方式的客货运站场大部分是独立设置,服务组织相对独立,缺少衔接配套设施,没有统一信息沟通平台,尚未充分实现铁、公、水、空货运“无缝对接”和客运“零距离换乘”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要求,加快推进规划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打破行业、区域限制,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转向一体化发展,南昌、九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一体化发展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把昌九地区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在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二、规划原则适度超前原则着重于抓住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促进中部崛起和鄱阳湖生态经济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基础网、枢纽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在基本建成交通基础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客货运输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达到运输总体供给能力适度超前高效合理原则着力追求交通体系内部的协调性和效益性,使交通体系达到最大的效率,实现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6个方面的完整统一,以及交通运输体系的高效性目标绿色发展原则着眼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基础设施,坚持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岸线和通道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的显著提升,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智能交通原则致力于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建立起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管理体系,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最终使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智能化一体化交通原则打破南昌、九江两市原有交通骨干线网在地域上的局限性,整合两市各类交通资源,从有利于发挥两市各种运输方式的总体优势出发实现交通运输资源的共建共享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形成完善的快速道路系统、多层次的轨道系统、高效畅通的水运通道、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总体上达到发达地区都市区的发展水平,综合交通运输网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适度超前。
2.时效性目标(1)内部时效性目标:两市中心城区内实现交通出行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