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借喻和借代.docx
6页2022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借喻和借代 2022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借喻和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哺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
请看下面两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关的词语“吃尽”“血肉”都采用了相应的比喻说法这句话可改为明喻“最可恨那些敌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了我们的血肉”A2是借代,不能换成明喻因为与客体(毒蛇猛兽)相关的词语(榨尽、血汗)没有改为与它相应的说法,可见客体只是作为一个代号,换个名字罢了,并不是用来打比方的毒蛇猛兽代指反动统治者或敌人改为一般说法就是“最可恨那些反动统治者榨尽了我们的血汗 第二组中B1是借喻,可转为明喻“那个人像大白熊一样向我扑来形象地描写了那个外国人肥胖的身躯、笨拙的动作,又像熊一样凶狠而在B2中“大白熊”仅代指那个又白又胖的外国人,是用某人的特征来代替该人,与它相应的词语“答应”没有改成描写动物相应的说法若改为一般说法就成了“那个人答应了我的价钱但不能改为明喻:“那个 2022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借喻和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
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哺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
借喻) 〔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关的词语“吃尽”“血肉”都采用了相应的比喻说法这句话可改为明喻“最可恨那些敌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了我们的血肉”A2是借代,不能换成明喻因为与客体(毒蛇猛兽)相关的词语(榨尽、血汗)没有改为与它相应的说法,可见客体只是作为一个代号,换个名字罢了,并不是用来打比方的毒蛇猛兽代指反动统治者或敌人改为一般说法就是“最可恨那些反动统治者榨尽了我们的血汗 第二组中B1是借喻,可转为明喻“那个人像大白熊一样向我扑来形象地描写了那个外国人肥胖的身躯、笨拙的动作,又像熊一样凶狠而在B2中“大白熊”仅代指那个又白又胖的外国人,是用某人的特征来代替该人,与它相应的词语“答应”没有改成描写动物相应的说法若改为一般说法就成了“那个人答应了我的价钱但不能改为明喻:“那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