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斜塔上的实验(5).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5179360
  • 上传时间:2018-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7.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十八、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2.体会文章用倒叙手法开头的巧妙构思 学习重点: 目标2、 学法指导: 1.学生学会多渠道搜集整理资料 2.学生学会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大千世界,充满着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 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茶水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今 天,我们也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同学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 这是两个铁球,一大一小,当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时,哪个球会先落地呢? (学 生回答) 其实,四百多年前,一位年轻人曾经在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后 人称这个实验为“著名的斜塔实验” 这个年轻人是谁呢? (学生回答) 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伽利略吗? (学生介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斜塔上的实验》 ,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所具 有的精神和品质 (揭示课题——《斜塔上的实验》 ) (一)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如下信息 1.伽俐略 2.亚里士多德 3.比萨斜塔 4.人物传记的一般常识。

      5.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学生在家做“自由落体”实验,观察比较结果,准备上课演示并交流 3、文章写了伽俐略的哪两个发现?为什么会有这两个发现 学习研讨(一)导入 (二)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探讨预习成果 1.介绍比萨斜塔 2.介绍伽俐略、亚里士多德 3.请一生做“自由落体”实验,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交流发现的规律 4.写人物传记一般是按时间顺序,从小时候写起,但课文却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 律的经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生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同步导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学习文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同上1,2学法指导: 1.学生学会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把握人物精神2,圈点相关语句,把握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检查 二、深入研讨,把握重点 首先,请同学们速读浏览课文,仿照黑板上给出的填空题,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概括 《斜塔上的实验》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表现了 。

      三、研究重点 阅读一篇文章,关键是找出文章的重点内容,也就是那些值得我们去重点研究的内容请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确定学习重点 (确定重点内容)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确定的学习重点为斜塔上的实验部分,那么在伽利略专心于实验 时,学生和教授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3-19节,找出相关语句,抓 住关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出示问题: 伽利略专心于实验时,学生和教授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 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讲解范例: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 这句话中“不客气”和“嘲笑”说明了学生看不起伽利略,对伽利略做法的一种不理解, 对伽利略是一种嘲讽和讥笑的态度 (小组交流语句,分析, ) 提示:在分析语句时,要抓住关键词,体会词语含义,分析句子作用 学生试评析: 1、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 分析:“也”和“骂”说明学生们对老师是如此,连教授,有思想的人也对伽利略的做法 持坚决反对态度, “狗血喷头”说明骂得很凶 “天高地厚”指事物的复杂性, “不知天高地 厚”说明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伽利略是个天真无知的人, 这些词都是贬义,表明伽利略当时所面对的反对势力之巨大。

      2、 “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不会忘记 分析:“胡闹“说明教授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是小孩子的把戏, “威胁”说明教授们心中也 有点恐慌 3、表演的地点在比萨斜塔,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 上的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 品宣判死刑 分析:“表演”说明对伽利略来说这只是一次公开演示,从另一侧面反映伽利略很有信心,这已不是一次实验 教授们穿着长袍反映了他们对这件事的郑重,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他们想看看伽利略会在 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比萨斜塔上做出怎样荒唐的“游戏” ,学生“不客气地嘲笑”使得 他们最想看到这个可笑的老师会怎样出丑 “大家“说明观看这次实验的人数之多,场面之大 “吵吵嚷嚷,兴高采烈, ”说明议论之 声很多,大家兴致很高,神采飞扬 前面是“给他一顿教训”后面变成了“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说明所有的人对这次实验都 抱定了一定会失败的想法这“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 说 明教授们认为伽利略的思想和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荒唐的程度,他们要彻底败坏伽利略的 名声,让他永远抬不起头来。

      4、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 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分析:“嘘”说明就在实验的最后关头,人们都不忘给伽利略施加压力,想迫使伽利略在 最关键的时候放弃当实验进行时,人们的态度从一阵“哄笑”到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 反映了他们愿望的破灭 5、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这样那样滑稽玩意 儿 分析:“神圣”反映了当时人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评价很高,奉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和经典, “滑稽”是令人发笑的意思,这里指那些教授对伽利略的实验及实验器材的鄙视 他们的态度动摇了伽利略的想法了吗? 面对来自周围的巨大压力,伽利略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请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 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学生阅读相关语句、分析) 1、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 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 本宝书“ 分析:“重新检验说明是再次检验,也反映了以前有人检验过,但没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的 结论,说明伽利略不是把前人的结论当作真理,而是要用实验去证明。

      反映了伽利略注重 实验、实践,不迷信权威的精神 2、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伽利略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分析:“拒绝”说明伽利略的坚持, “乐于”说明伽利略愿意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刚才大家分析得都不错,其实,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我们要能坚持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和 分析课文,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认真阅读文章,把握重点内容,结合关键词语,体会语句的深刻内涵,在反复阅读的基础 上得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我想,此时的你一定对伽利略有了更深的印象和了解了,你认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科学家 呢? 我认为伽利略是一个 科学家 (学生回答) 四、拓展延伸 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呢? 老师赠言: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 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 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中国) 作业:同步导学板书: 斜塔上的实验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然节奏原则↓ 追忆孩童、中学时代↓ 自由落体实验十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体会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 3.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 学习重点: 1、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2、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3、新颖的开头艺术与鞭辟入里的结尾艺术 4、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学法指导: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课 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的知识术语应点到为止,不宜过分深入,以此 来化解难点本文观点鲜明、结构谨严,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太难,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读 中体味,注重学生自我发现,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一)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注意加横线字的意思)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二)根据课文注释填空 ①贝多芬是德国 家、 家,作品有 、 、 等 ②爱因斯坦是 家,最重要的成就是 、 ③莎士比亚是 国 时期的戏剧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喜剧 、 ,历史剧 、 ,悲剧 、 等 (三)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最想让同学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请提出来 学习研讨(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 2+1=?3+4=? 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括号的内容在讲解时展示] 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 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评价归纳: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 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在课前我们请大家做一回小老师针对文章提出问题,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朗 读课文,在小组内将问题进行整理,写在纸上,准备在全班进行交流 2.学生集中纸片,由全班同学选择最想研究的问题分小组进行研究、讨论 [老师可指导学生将相关问题再次整合,小组讨论时,教师可巡回指导] 3.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讲解、陈述小组研究的成果 补充:教师参考讨论问题 (1)怎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可举例说明) (3)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两个事例?试联系自 己的生活体验,补充一两个事例。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过渡:有人认为, “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 ,你认 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价] 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 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 1.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 1+1=? 4+9=? 5+7=? 6+18=? 附答案: 1(里)+1(里)=1(公里) 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 5(月)+7(月)=1(年) 6(小时)+18(小时)=1(天) 2.思维体操:请说出回形针的用途?尽可能多说 [展示回形针的图片] 3.你来评一评: 一群小学生在空地上踢球一个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坏了一位长者家的窗玻璃这个孩 子跑到长者家里,当头就是一句“一块玻璃多少钱?”人们对这件事情看法不一,归纳起 来有三种: (1)没有逃走,主动上门赔钱,应予以表扬;没有道歉可以原谅2)赔钱就是认错、道歉的表现 (3)首先应该道歉,同时应该赔钱 你赞成哪一种?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各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有其他看法也可 以提出来。

      四、小结本课 作业:同步导学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