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doc
7页研究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摘要:Op. 31的《降b小调谐谑曲》是肖邦四首谐 谑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唯一具有谐谑性质的谐谑曲,无 论是在和声色彩、曲式结构上,还是创作手法等方面,都为 后世树立了榜样文章旨在通过研究乐曲的创作背景并分析 乐曲曲式结构,对这首音乐作品的音乐特征和演奏技巧提出 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深刻地体会作品魅力,准确地传递作品 表达的信息关键词:肖邦;谐谑曲;昔■乐特征;演奏技巧一、创作背景1、肖邦的生平简述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1810年3月生于华沙 的近郊少年时代的肖邦,音乐才华出类拔萃,凭借着对音 乐的热爱与执着在华沙脱颖而出,并逐渐成长为19世纪浪 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他继承和发 展了波兰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同时创造性地吸收了欧洲古典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开拓了近现代钢琴艺术的新天 地19世纪华沙沦陷,20岁的肖邦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 这是肖邦创作的分水岭,从华沙时期愉快和开朗的情绪基调 慢慢转变,思想日趋深刻,气势更加宏大,从抒情音诗特点 的创作风格逐渐向民族史诗式演变肖邦的一生作品颇丰,共创作有作品200余首,除17 首歌曲、大提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是钢琴与人声或其它乐 器的组合外,其余全部都是钢琴曲。
2、降b小调谐谑曲的创作背景降b小调谐谑曲,创作于1837年这时,肖邦在巴黎 偶遇了乔治•桑,两人迅速地陷入爱河,同时,他的创作也 进入成熟期,这时期的音乐作品层次分明,充满戏剧性,尤 其是降b小调谐谑曲,无论是主题部分三连音的深深疑惑与 后面响亮和弦形成的鲜明对比,还是呈示部中欢快的气氛与 中间部第一主题的温柔婉转的迥然不同,矛盾的个性在这首 曲子中展露无疑二、音乐特征《降b小调谐谑曲》的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全曲分为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1、呈示部乐曲一开始以二分音符和三连音开头,安静而充满疑 问,沉默片刻之后,一个四分音符和一连串的和弦真正的拉 开了乐曲的帷幕,回答了人们心中的问题在华丽的不安和 戏剧的对比中,巧妙的连接了主部和副部随着副部到来, 不安的情绪慢慢散去,欢快、优雅的旋律正悄然响起,让人 回味无穷2、 展开部展开部从265小节开始,到583小节结束,可以分为两 个部分第一部(265〜467)是对主题的陈述,引用主题中 的部分材料,对主题进行深刻剖析尤其在第一部分的结尾 处,从c小调转到E大调,右手是一连串华丽的琶音,与左 手的三拍子相结合,产生一种活泼的基调,也是这部分的精 髓所在。
第二部分(468〜583)主要展开的是比较富于动力 的第二主题,这一主题经过多次的发展,最终结束在降b小 调的属和弦上3、 再现部再现部的内容与呈示部部分相同,然而戏剧性的展开部 插在两者中间,两个乐段给人的感受也大不相同同时,为 了区别两个乐段,再现部的尾声从第8小节开始,音乐的原 有顺序完全被打破,最后引出了全曲的尾声4、 尾声第一主题在尾声中被压缩成短小的音乐材料并且再次 展开,最后当机立断的以几个和弦漂亮的结束了全曲三、演奏技巧肖邦《降b小调谐谑曲》是一首热情洋溢的充斥着烂漫 气息的抒情诗艾勒特说:“这首谐谑曲必定是作于幸福的 时刻”全曲都布满了热情与典雅、疑惑与惆怅、秀丽与深1、 演奏速度把握准确的速度、精准的节奏,是演奏前的必要准备工 作之一这首谐谑曲的开头是快速的3/4拍,为了更好地 控制三连音、四分音符以及四分休止符,练习时可以把速度 放慢,当达到要求后再加速呈示部的速度要求为急板,适 合=84左右的速度;展开部的速度要求为沉重的行板,适 合=60左右的速度演奏时,必须保持最精确的节奏,虽 然在音乐的进行中随着思绪、呼吸的变化,速度会有细微 的改变,但不能因此误解作者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 演奏力度在《降b小调谐谑曲》中,细节部分的力度变化丰富多 彩,使乐曲的旋律更加绚丽多姿例如在呈示部第一主题出现的是一个小节中,存在着鲜 明的强弱对比,在前两个小节的寂静过后,迎来的是铿锵有 力的f f ,之后又回归到原来的寂静之中(sotto voce —ff—pp)o在展开部中,第一乐段中的第一句采用了 sotto voce, 第二乐段的第一句采用了 f,这样的对比,让本来完全相同 的乐段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感觉,为全曲高潮的到来做了强有 力的铺垫再现部与呈示部部分乐段相同,因此在力度方面两者没 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当全曲进入尾声,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 法,在A大调不停地减弱,直至进入降D大调,才开始逐步 渐强,最后辉煌的结束了全曲肖邦在作品力度的处理上始终强调感情的贯穿作用,从 而是音乐形成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3、音乐术语第1小节:sotto voce:轻声(低声),刚刚能听得见 的声音要求在演奏双手三连音时动作敏捷,声音外柔内刚, 可以采用弱音踏板,更好突出后面的强音第65小节conanima:勇敢地,有精神地,有活力地 这一段抒情的,无拘无束的旋律,展示出一种欢快的情绪, 透露出奔放的激情。
演奏时,可根据每小节和弦的变化,合 理的安排踏板第265小节Sostenuto:绵延,指乐句或片段中所有的 音符需按其所示的音值,予以奏足,要奏得绵延舒展这个 词汇写给高声部,高声部的旋律平缓,尽量把每个音符的音 色弹得丰满sotto voce:轻声(低声),刚刚能听得见的 声音这个词汇写给中声部,中声部是高声部的烘托,因此 不能喧宾夺主第281小节Delicatissimo:极其精致、纤细、娇弱地 此处是连续的五度模进上行,声音要清澈、透亮连贯,运用 一个长踏板,仿佛蜻蜓点水后留下的涟漪,走到顶点后慢慢 散去第334小节Leggiero:轻巧的,此段是一些愉快的、银 铃般的华彩音型,像过山车般的琶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由轻盈飘逸到雄壮豪迈的经过句,逐渐推动音乐的发展第492小节Agitato:激动的,激荡的,焦急的上声 部依然为平缓的旋律,中声部映衬着躁动的三连音,更加突 出来此乐段不安的情绪4、踏板运用踏板的合理运用在肖邦作品中尤其重要,肖邦被人们称 为“钢琴诗人”,他的音乐旋律非常优美,演奏其作品时对 手指自我控制能力的要求极其苛刻,在手指技术达到的情况 下,踏板的使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520小节至535 小节,合理的运用饱满的踏板,能更好的推动音乐发展;724 小节至732小节就不能踩得太深,可运用2❷3踏板而且是 切分踏板,使旋律更为清晰。
四、结语清楚的了解降b小调谐谑曲的写作背景,掌握乐曲的音 乐特征以及演奏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演奏这首乐曲,从深处 体会作者传达的意境作品演奏时,需要充分发挥丰富的想 象能力和向他人展示自我的表现欲望,并怀着对音乐深深的 热爱,结合以精湛的演奏技术,才能将作品发挥的淋漓尽致, 更加细腻的把握这首谐谑曲参考文献:[1] 黄细英.肖邦第二谐谑曲浅析[J]•云南艺术学院学 报,2006 (2).[2] 张浩.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风格探析[J].剧作家, 2006.[3] 田晓野.关于肖邦谐谑曲的音乐理解与演奏技术的 探讨[D]青岛大学,2009.[4] 冯智全著.肖邦大型作品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8).[5] [德]坡兹尼亚克.肖邦的谐谑曲[J].上音译报,1995 (11).[6] 邵义强译•最新钢琴讲座一8钢琴名曲的演奏诠译 II [M].全音乐谱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73年版.作者简介:阳馥伊(1988-),女,汉族,广西桂林市人,艺术学学 士学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师,主要 研究钢琴演奏与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