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阳大米”产业化意见.pdf
4页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原阳大米”产业化意见 “原阳大米”产业化意见 原阳县地处郑、汴、新三角腹地,县域面积达1340 平方公里, 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该县地处黄河北岸, 区域地貌属于黄河冲积平原 区,全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20010万平方米,占全县耕地面积约 1/3 ,主要分布在沿黄河大堤背河洼地一带,具有天然的绿色地势和 引黄灌溉的优越条件 地理性标志的“原阳大米”独具特色,晶莹剔 透,软筋香甜, 适口性强,是河南省最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原粮之 一,被誉为“中国第一米”, 曾多次荣获国家金奖 为落实新乡市委、 市政府进一步打造、 叫响原阳“中国第一米”的精神,本人就“原阳 大米”产业化谈几点意见 一、原阳水稻生产应始终坚持优质化的特色 原阳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据原阳县志记载,早在东汉时期 就有水稻种植上世纪60 年代末原阳县原武镇引黄种稻成功,拉开 了原阳县乃至沿黄水稻快速发展的序幕,使昔日的盐碱荒地逐渐变为 “鱼米之乡”尽管沿黄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只有10.005 万平方米 12.006 万平方米,但自引黄种稻成功至今,原阳乃至沿黄水稻生产 始终把优质放在首位,使得“原阳大米誉”满全国,价值很高。
原 阳大米”品牌的创建和提升离不开以下三点的支撑 1. 优质品种是“原阳大米”品牌创建的关键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新乡市水稻品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 1970-1990 年) ,主导品种为新稻6811,后期搭配郑梗 107第二 阶段( 1990-2005) ,主导品种为豫梗6 号和黄金睛上世纪90 年代 初原阳县黄金晴成为原阳县重点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是主导品种; 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到 2005 年,由于豫粳 6 号产量高、效益好,长期 作为主导品种,在全市种植面积占到60% 80% ,成为第一大品种 1992 年“原阳大米”经农业部稻米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 检验化验八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被誉为“中国第一 米”第三阶段( 2005 年至今) ,主要品种为豫粳6 号、新稻 18 号、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新丰 2 号、郑稻 19、方欣 1 号、新稻 22 等优质水稻品种这些优质 品种的选育成功为进一步打造、 叫响“原阳第一米”品牌创建提供了 关键支撑纵观几十年来, 原来水稻种植生产应用的品种几乎全为优 质品种 2. 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是“原阳大米”品牌创建的基础 原阳紧邻黄河, 背河洼地且域内多为黄河故道盐碱地,引黄灌溉 后使土地得到黄河水的滋润从而使土壤得以改善,有机质及矿质营养 元素丰富。
在原阳的稻田里,水稻不仅可以获得上层土壤的丰富营养, 而且还可以吸收下层的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从生态气候 条件来看,原阳县位于北纬 35,在水稻生育期内, 日照时数 1180h, 有效积温 2400以上,年降雨量500mm 以上,多集中在 78 月份, 雨热同季,非常有利于水稻生长当地9、10 月份秋高气爽,温差较 大,与水稻灌浆结实期所需最佳的气候条件相适应,更有利于水稻灌 浆结实和提高稻米品质 优越的土壤、 水源及气候等生态环境条件造 就了“原阳大米”一流的品质 3. 相关配套技术是“原阳大米”品牌创建的保障 安全的稻米, 是靠安全的栽培过程中出来的自从“原阳大米” 品牌打响以后,从事水稻栽培的科研工作者也越来越重视水稻的无公 害、生态、有机和标准化(精确定量)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利用目 前,原阳县正在尝试和推广的优质水稻相关栽培技术模式主要有稻 鸭、稻蟹和稻鳅共作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这些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 使水稻生产做到“三不”, 即不化学除草、 不施用化肥、不化学治虫 在水稻田养鸭、养蟹和养泥鳅以后,这些生物在田间的活动、觅食, 完全可以起到除草、灭虫、消灭田螺、施肥(鸭子的粪便)和中耕浑 水作用,控制杂草和害虫的危害,促进水稻生长和发育,提高水稻产 量, 水稻不受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进一步确保了稻米的安全性, 为“原 阳大米”品牌的创建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推广轻简栽培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原阳水稻生产的必然 选择和当务之急 水稻是一种高产作物, 但是也是一种投入较多的作物特别是水 稻从播种至收获时间较长, 农事活动多, 劳动力投入量高于一般大田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作物,且劳动强度较大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劳动力逐渐升值, 劳动力投入在水稻生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种稻经济效益偏低在不少 地方已成为严重影响农民种稻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就急需推 广适应当今水稻发展的轻简栽培技术轻简栽培技术即运用现代种子 技术,简化种植业程序,改变或优化传统技术措施,降低劳动力和物 质的消耗,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的综合栽培技术对于 水稻而言,它包括了水稻直播、抛秧、机插栽培技术,即利用多孔塑 系秧苗或利用沙床培育小苗等各种形式的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与良 种、农机配套的水稻机插秧、旱育秧、直播稻的栽培技术 目前原阳县水稻种植方式绝大多数仍采用徒手移栽模式,栽培技 术落后,机械化率低,种稻劳动强度大等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 年我国水稻机插率为27% ,机收率为 67% ,而据调查,整个新乡市水 稻机插率不到 1% ,机收率不到 15% 。
而同类型水稻种植区的江苏省, 直播稻种植就达 60% 以上,局部达 80% ;机插稻达 30% ;移栽的不足 10% ,机械化效率相当高因此,要稳定新乡市水稻种植面积,急需 推广水稻轻简化种植技术 要大力推广水稻盘育机插技术,水稻盘育 机插技术是一种水稻种植模式的重大变革,能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作 业效率人工栽插水稻 1 个工日 533.6 平方米,而机械化栽插 1 小时 就能达到 3335平方米 4669 平方米,每工日能栽插33350 平方米左 右,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外,机械化插秧节约成本,人工栽 插方式每 667 平方米费用 130-160 元,而机栽插每 667平方米费用 60 元左右,相比节约成本70100 元要大力推广机械化收割以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为契机, 健全完善水稻机械化服务组织,全面推进 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三、企业化运作、 规模化种植和“原阳大米”品牌的维护是原阳 稻米产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新乡市年产稻谷28 万吨左右,大米加工销售企业要集中 在原阳县,多时达到百余家,但大多数是小作坊式的碾米厂,没有规 模,管理混乱,质量难以控制,而且带动能力弱、品牌竞争力差。
现 已整合到 41 家,有市级龙头企业稻夫米业、龙誉米业、迪一米业、 黄蕊米业等但是,由于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稳定的原料基地,因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为收不到稻谷而使机器闲置, 造成了加工企业有产能无产量;加工企 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紧密,出现大米价低企业不按照订单价 收稻,大米价高农户不卖稻给企业的情况种种现象迫使原阳大米不 能顺利地进行企业化运作和规模化生产 要加大稻米企业化运作就必须通过制定政策,扶持大企业、 限制 个体和小企业进行稻米生产销售具有精深加工能力的龙头企业有 23 个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避免小企业、个体作坊去抢购优质稻 谷原料,深加工企业要花大力气改善和提高优质稻米的加工技术,改 造和更新设备,使好谷加工出好米,做到在规模、精深加工、精品名 牌及组织化程度上实现新突破树立起23 个知名商标品牌品牌 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顾客心目中的形象品牌 后面就是市场 要通过有过硬品牌的大企业来开拓高端稻米市场为 此,就必须以稻米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着力加强龙头企业、生产基 地、市场体系和质量体系“四项建设”,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形 成规模、经纪人队伍促进、 建立市场带基地、基地促市场的规模化种 植模式。
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和 升级,使该县稻米生产由过去的品种杂乱、粗放种植、麻袋销售改 变为品种优良、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管理、精细加工、精美包装,优 质米的包装要与国际接轨,着力改进包装工艺,力求新颖性,安全性 相统一,并着意体现企业自身特点、特色,且部分采用真空包装、充 氮包装以延长货架寿命,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笏 ------------最新【精品】范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