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三节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7页九年级化学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节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三节 氧气的制法实验四氧气的性质和制取从本周开始我们要研究具体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在学习时要抓住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决定了制备它的可行的方法下面所列为对本周知识点要求的不同层次1. 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碳、硫、铁、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所发生的反应2. 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初步概念3. 根据氧气的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4.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及制备中注意事项等5. 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6. 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7. 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二. 重点分析和讲解1. 氧气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色味态密度水溶性三态变化(物理变化)无无气比空气略大不易溶(-183℃)淡蓝液体,(-218℃)淡蓝雪花状固体液氧为了便于贮存,运输,使用,贮存在蓝色钢瓶中2. 证明一瓶气体是O2:法一:将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O2。
法二: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里,如果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此气体是O23. 氧气化学性质 文字表达式 现象 注意事项碳+氧气二氧化碳C O2 CO2燃烧,放热,氧气中白光,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燃烧的木炭缓缓伸入集气瓶中硫+氧气二氧化硫S O2 SO2燃烧,放热,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 O2 P2O5 燃烧,放热,黄光,冒白烟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 O2 Fe3O4在氧气中可以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装置中放少量水或砂子,防止炸裂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混合物) O2 H2O CO2 燃烧,放热,氧气中发白光,生成水雾,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碳、磷、硫、石蜡既可在空气中燃烧,又可在氧气中燃烧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几乎在氧气中更可以燃烧,且更剧烈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的,有的在空气中无法燃烧结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1.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概括为“多变一”这两种反应类型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共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还有两个在后几章学习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常用氧化剂2. 氧气的用途利用氧气的氧化性且氧气与其它物质反应均放出热量1)供给呼吸医疗、登山、潜水、航空2)炼钢3)宇航利用燃烧放出的巨能推动火箭升空4)气焊是乙炔气从焊枪出来后被点燃,放出的热相当多,可达到3000℃,这个温度足以使金属(铁等)熔化,再冷却便可把金属焊接在一起因此,气焊是物理变化3. 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蒸发 液氧(沸点高) 液氧(使温度介于 两沸点之间)空气液态空气 氮气 液氮(沸点低)原理:沸点不同方法:蒸发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催化剂,催化作用1)在试管中加入 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2)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发生的现象在实验(1)中,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实验(2)是在室温下进行的,只是加入了少量二氧化锰,木条复燃了,这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分解出氧气经测定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量无变化,且化学性质也无变化,但过氧化氢放出氧气速度快了,容易了,说明二氧化锰有“使过氧化氢迅速放出氧气”的本领我们把二氧化锰叫催化剂所起作用叫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或触媒)① 催化剂特点一是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二是本身质量,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如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生成氧气的催化剂它的作用是加快放氧速度,但对于一定量的氯酸钾来说,加不加二氧化锰,最终产生的氧气一样多,就是快慢不同<2>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MnO2)(H2O)(O2)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 (KMnO4)(MnO2)(K2MnO4)(MnO2) (O2)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概括为“一变多”注:过氧化氢:无色液体二氧化锰:黑色固体,不溶于水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可溶于水锰酸钾:绿色固体,可溶于水 氯酸钾:白色固体,可溶于水氯化钾:白色固体,可溶于水<3> 仪器装置以氯酸钾制氧气为例)装置分两部分左边是发生装置(制取装置),下边是收集装置见P16图1-16)连接仪器安装时注意:先固定木块,酒精灯,调节试管高度,使酒精灯外焰能加热到药品集中部位;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试管内出气导管刚刚露出胶塞为宜;铁夹夹在距管口1/3以内;排水法收集时,伸入集气瓶内的导管尽量短些<4>如何判断气体收集方法从两方面入手第一、看该气体是否溶于水,不易溶于水则可用排水取气法第二、比较该气体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如该气体比空气密度大则用向上排气法,相反则用向下排空气法向上,向下指的是集气瓶口向上或向下例:O2不易溶于水排水法O2密度比空气略大向上排气法理论上两种方法均可,但实际都用排水法收集O2,因为这样收集的氧气较纯而排空气法收集的O2不纯原因是O2密度比空气只是略大,密度相差的多的用排气法较好 (向上排气法) (向下排气法)无论是用向上排气法,还是向下排气法导管都必须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排水法收集O2时注意,当导管口出现均匀连续气泡时方可收集,刚开始出的气泡是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不是氧气,而是空气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水沿导管倒流而炸裂试管<5> 操作步骤安装仪器→检验气密性→装药→加热→收集→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模拟试题】选择题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变成冰 B. 酒精挥发C. 铁生锈 D.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2. 某学生取mg氯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制氧气,在实验中他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中,其实验结果和加热mg纯净的氯酸钾相比,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相同 B. 反应速率加快C. 生成氧气量多 D. 生成氧气量不变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加入催化剂一定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 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4. 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在不产生其它气体的条件下,在容器中应该燃烧的物质是( )A. 硫粉 B. 蜡烛 C. 红磷 D. 木炭5. 下列各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前者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后者有浓厚白烟生成的是( )A. 蜡烛、铁丝 B. 硫磺、红磷C. 硫磺、木炭 D. 镁带、白磷6. 判断硫在氧气里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 放出大量的热B.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C. 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D. 固体变成液体最后变成气体。
7. 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对二氧化锰的作用叙述得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锰可分解放氧 B. 催化作用C. 使反应降低温度 D. 使放氧速度加快8. 加热下列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的是( )A. 高锰酸钾 B. 二氧化锰C. 碱式碳酸铜 D. 液态空气9. 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有火焰产生的是( )A. 木炭 B. 铁丝 C. 硫粉 D. 红磷10. 下列变化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氧化反应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 硫在空气中燃烧C. 点燃蜡烛 D.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11. 木炭,蜡烛分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燃烧时都发光并放出热量B. 燃烧后,分别向两个集气瓶中倒少量石灰水,石灰水都变浑浊C. 燃烧后,瓶壁都有水珠出现D. 都是跟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12. 与二氧化锰颜色相同的物质是( )A. 氧化镁 B. 四氧化三铁C. 高锰酸钾 D. 红磷13. 会严重污染空气的气体是( )A. 水蒸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14. 铁丝在和氧气反应前,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是( )A. 生成物是黑色的四氧化三铁B. 铁和氧气的反应是氧化反应C. 铁和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D. 为了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15.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 )① 加热 ② 装入药品 ③ 停止加热 ④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 将导管移出水面 ⑥ 收集氧气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①⑥③⑤C. ④②①⑥⑤③ D. ④②①⑥③⑤16. 下列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气不易溶于水 B. 氧气具有可燃性C. 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反应D. 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17. 下列物质里含有氧气的是( )A. 二氧化锰 B. 氯酸钾 C. 空气 D. 氧化镁18. 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化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物共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19. 从AD中选择答案填入①—④的空白内A. 分解反应 B. 氧化反应C. 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D.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