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龙江县湿地保护与建设的思考.pdf
4页对龙江县湿地保护与建设的思考 徐振刚 李耀辉 (龙江县华民乡政府 龙江县统战部 黑龙江龙江 161100) 摘要: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 与人类的生存、 繁衍、 发展息息相关, 是自然界最富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 湿地与森林、 海 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因此, 加大湿地保护与建设是关系到我国半干旱地区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龙江县现有湿地发挥着提供水源、 蓄 洪防旱、 控制污染、 调节气候、 提供能源、 水运、 保存基因, 提供天然产品、 美化环境等作用 一、 基本情况 (一 )自然情况 龙江县系半干旱地区, 境内有一江十一河 (嫩江、 野马河、 苇莲河、 乌力根河、 罕达罕河、 麒麟 河、 库堤河、 济沁河、 雅鲁河、 白山河、 库勒河、 绰尔河 )河流交错纵横, 流经境内总长 426公里, 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207 . 85亿立方米, 其中容水 199 . 63亿立方米、 地表径流 3. 56亿立方米、 地 下水调解贮量 4 . 66亿立方米有水库 8座, 总库容量 4458万立方米。
由于众多河流的改道, 使 许多支流形成了现代的闭流无尾河, 因之在低洼平坦处, 漫溢而成了 406个星罗棋布的小型湖 泊, 汇集大片的湿地湿地主要为沼泽土和沼泽化草甸盐土, 还分布有苏打盐土和黑碱土本 地区植物据调查统计, 湿地范围内, 有水生植被、 沼泽植被、 草甸植被和地带性植被四种类型, 有 高等植物 400余种, 湿地主要有明水、 沼泽、 湿地草甸三种类型, 组成了地域广阔的永久性或季 节性淡水沼泽地地貌蓄水量在 4 . 9亿立方米左右湿地共有无脊椎动物 500余种, 脊椎动物 339种; 鱼类有 53种, 经济鱼类为鲤、 鲫、 泥鳅、 白鲢等 19种以上, 年平均鱼类产量可在 4 , 000吨 左右鸟类约 242种,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7种、 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35种 (二 )湿地变化情况 龙江县现有湿地总面积 147 . 4万亩, 其中天然湿地 125万亩 (草场湿地 97万亩, 水域面积 28万亩 ), 人工湿地 22 . 4万亩 (主要分布龙兴镇 0 . 2万亩、 杏山乡 0 . 37万亩, 头站乡 1 . 8万亩, 白山乡 0. 38万亩, 鲁河乡 2 . 1万亩, 广厚乡 7 . 8万亩, 华民乡 7 . 9万亩, 黑岗乡 0. 38万亩, 济沁 河乡 0 . 5万亩, 景星镇 0 . 06万亩, 灌区 0. 84万亩 )。
目前全县湿润地保护较好, 基本没有受到 破坏, 依旧保留着原有风貌和自然景观, 发挥着提供水源、 蓄洪防旱、 控制污染、 调节气候、 提供 能源、 水运、 保存基因、 提供天然产品、 美化环境等作用在湿地栖息的动物、 鸟类较多, 物种多 样性齐全, 在湿地这个天然屏障的拥抱下, 龙江县变成了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之地 二、 湿地带来的效益 (一 )生态效益 湿地具有巨大的蓄水和气候调节能力, 是许多珍稀、 濒危鸟类的迁徙地和繁殖地, 生态价值 35 黑龙江水产 2008年第 1期 体现在: 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濒危鸟类、 迁徙鸟类以及其它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繁殖和停歇 地二是调节区域气候, 在增加空气湿度, 控制土壤侵蚀, 降解环境污染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 用在上世纪 40年代 - 70年代, 龙江县周边地区基本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三是实现区域 生态平衡湿地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然性、 多样性,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充分发挥 不同生态系统的效能, 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四是维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应量, 支持农、 牧、 渔业生产五是增加蓄洪能力, 有效地缓解汛期压力, 保护了耕地和群众的生命财产。
(二 )社会效益 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 又是众多野生动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湿 地与人类息息相关, 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 因此湿地被称为/ 生命的摇篮 0、 / 地球之肾0和/ 鸟 类的乐园0科学利用使生产方式在转变, 龙江县农民依靠湿地资源从事养殖业、 捕鱼业和芦苇 等多个产业,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绿色品牌正在唱响由于拥有良好 的环境, 龙江县荣获全国绿色米业基地称号, 是绿色食品基地和绿色肉羊之乡; 文化产业正在兴 起, 湿地具有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 是人们观光旅游、 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认清这些物种的演化 历史, 预测这些物种的未来, 是人们认识自然、 科学摸索自然规律的基地 (三 )经济效益 湿地资源极为丰富, 在全县的湿地仅鱼类就有 19种以上, 每年产鱼可在 4 , 000吨左右, 实现 收入 3000余万元, 芦苇产量每年在 1 , 500吨以上, 价值 240余万元将丰富的物种资源、 中草药 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其经济效益可达百万元以上; 特色农业基地面积达 7200万亩, 绿色食品实 现经济效益 9035万元, 龙江绿色品牌已成为一种无形资产, 其价值超亿元; 旅游业的发展, 吸引 近万人到龙江旅游观光, 扩大了该区的知名度, 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带动了县域经济 提速。
三、 当前湿地存在的问题 (一 )个别地方认识不足, 执法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由于对湿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对其保护意识淡薄; 加之 申请立项成立保护区难度较大, 有些地方和领导对湿地放而不问不管, 造成部分湿地随意开发、 破坏如此下去, 湿地将无法发挥原有功能, 直至逐年缩小或不复存在 (二 )资金严重不足, 生态功能难以发挥 当前, 湿地生态保护资金缺口很大, 保护管理专项经费严重不足, 特别是三北地区的县份, 由于财力有限, 湿地保护没有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多数地方湿地没有纳入国家级保护和享 爱到相关优惠政策, 部分政府领导在盲目追求政绩的观念驱使下, 只抓短期经济建设, 导致湿地 只靠自然改善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很难发挥其效益功能 (三 )给水资源不足, 湿地面积逐渐减少 由于三北地区十年九旱, 导致农业生产需用水与湿地补偿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 每年春季 部分河流都遭到分段拦闸蓄水, 加之湿地周边村屯剧增和大量垦荒引水, 使蓄水量逐年减少, 导 致湿地地下水位下降及干涸, 使湿地面积逐渐萎缩 (四 )人为破坏严重, 危害野生动物栖息 随着湿地周边土地承包给了个人, 人类进入湿地数量的增加, 有些不法之人在湿地内布下 36 总第 123期 黑龙江水产 密集渔网, 致使人为破坏加剧, 给鹤类及水禽的繁殖和觅食带来了严重干扰, 特别是拾卵, 给水 禽的种群带来了极大威胁。
现在, 湿地每年都有人割净芦苇或将长势不好的芦苇烧掉, 对野生 动物的栖息地危害十分严重 四、 加强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一个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 条件, 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1999年 6月, 龙江县聘请湿地科学考察专家委员会对湿 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同类区对比认定专家科学考察的结论是: / 龙江县哈拉海湿地属于盐碱 基底、 芦苇泽泡型湿地在原始性和系统完整性方面, 也有异于同纬度的湿地; 在生物多样性保 护方面, 是其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基地加快对该区的湿地保护与建设, 是改善三北半干旱地区 环境脆弱, 对保护东北平原黑土带, 遏止嫩江沙地的扩延, 保护国土生态安全, 将发挥不可替代 的作用, 应加强保护与建设, 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0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的奋斗目标之一, 就是/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 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 0因此, 保护湿地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共中央国务 院做出的5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6中突出强调, 必须努力保护好湿地资源与生物多样性。
国 家林业局把湿地保护列为六大林业重点工作之一, 省人大颁布了 5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 6, 所 有这些都说明党和政府倍加关注湿地资源 ) 地球之肾, 对此, 加强对湿地保护, 恢复原始生态面 貌, 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双赢目标的重要手段 五、 对策和建议 (一 )广泛宣传、 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 各级政府要利用广播、 电视、 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和多重效益, 引起全 社会的重视, 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湿地的责任感、 紧迫感、 使命感, 积极 参加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为区域经济、 环境、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 )科学利用,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科学编制 5湿地保护和发展规划6, 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 科研、 推广、 生产相结合, 通过引进智力和科研立项, 积极开展湿地生物学、 生态学等基础研究, 把保护与利 用与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三 )强化政府行为, 狠抓责任落实 加强湿地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把湿地建设和保护工作作为构 建和谐社会重要任务来抓, 把责任状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行 目标管理责任制, 层层签定责任状, 落实奖惩办法, 为湿地建设和保护提供组织保证。
(四 )多方筹措资金, 为湿地建设注入活力 各级政府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投入和吸引外资, 坚持国家、 集体、 个人一齐上的投融资体系, 加快湿地建设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 把在湿地周边、 江河沿岸及大江大河源区生活的群 众按照生态补偿给予政策, 使居民有计划的迁出 (五 )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保护湿地资源 认真贯彻执行省委、 省政府 5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6(下转第 39页 ) 37 黑龙江水产 2008年第 1期 容易败坏水质, 增加鱼得病的机会; 入池太晚, 容易冻伤鱼体一般越冬鱼在自然水温达到 6- 8e 时入池较合适如果越冬鲤鱼在入池前, 调整投喂饲料成份的比例, 使饲料中脂肪含量增加 5 % 左右, 同时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 C和维生素 E的含量, 以增强鲤鱼的体质, 提高鲤鱼对疾 病的抵抗力, 对缺氧的适应力也强, 可保证鲤鱼安全越冬 6 、 投喂深秋入池后和早春出池前, 温室水温一般较高, 如水温在 7e 以上时, 应坚持投喂 饵料, 最好是颗粒饵料, 以缩短越冬周期, 增强鱼的体质温室投喂饵料时, 应搭设饵料台, 并及 时清除残饵, 防止败坏水质。
7 、 水温温室水温最好控制在 2- 3e 之间, 并尽量保持稳定温室越冬池在越冬期间水不 结冰, 池水温受室内气温的影响较大, 并不是室内的温度越高越好, 而是要人为的创造适于鱼类 冬季休眠的环境条件要经常采取通风, 加注新水等降温措施和房子四周墙壁加保温层, 点炉 火、 烧土暖气等保暖措施 8 、 补水温室越冬池补水要勤注、 少注, 要根据水质情况, 确定注水次数和注水量, 每次换 水量在 1/4左右即可, 特别是加注室外的自然水时, 更应勤注、 少注, 避免水的温差太大和流速 过急, 出现意外事故每次加水后次日, 应用富氯 0 . 3g/立方米泼洒消毒 9 、 增氧措施不同的越冬方式应采取不同的增氧措施, 整个越冬期池水的溶氧量要始终保 持在 3mg/ l以上塑料大棚温室越冬应侧重采取生物增氧措施砖瓦结构不透光的温室, 可采 取机械增氧措施, 如换注新水和用充气式增氧机增氧等, 同时要采取遮光措施, 以减少鱼的活动 量和应激反应 10、 清除污物温室越冬鱼多, 密度大, 大量的排泄物沉积到池底, 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 产 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使池水 p H 降低, 败坏水质, 可用吸泵式虹吸法, 还可以采取倒池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