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709652
  • 上传时间:2017-09-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10-03-25 | 作者: 唐国滔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引言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简称SEA)范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政策(Policy) 、规划( Planning)或计划(Program)及其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应用于负有公共责任的决策中,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活动或结果[1-2]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性、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自 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 ,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 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简称 LUP)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等级层次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按区域性质分为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深度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为了便于编制规划和实施规划,在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地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错综关系,上一级规划对下一级规划起着控制作用,而下一级规划对上一级规划存在反馈作用同一层次不同单位和区域的规划之间存在着开放性互补关系[3]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 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从方法学上看,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Environment Impact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及环境影响后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Post-assessment) ,三者是一个循环的和补充的过程。

      根据研究范围和评价对象的性质不同,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又可分为政策(战略)的环境影响评价(SEA)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PEA)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EIA)三个层次其关系为政策(战略)指导规划、规划决定项目项目和规划是实现政策(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政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位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最高层次,而且最能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目前只规定了对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对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识别、分析、预测和评价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产生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4]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进行跟踪监测的一种方法和制度,是实施预防为主方针的得力工具和手段其着眼点在于通过对区域的环境、社会、资源综合能力的分析,从源头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贯彻国家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环境影响评价法》 ,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预防有重大缺陷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资源,人类自身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周围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按其影响的性质、方式、程度和方向可分为多种类型,而土地利用分区和利用类型的不同,又表现出各自的影响特征[5]根据土地利用本身的特点其对环境的影响可概括如下几个主要环境影响特征 2.1 城乡居民点用地对环境的影响 城乡居民点用地的增加,占用大量农用土地资源,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了土壤透水排水和吸热散热功能,降低了土壤系统的价值功能;城乡居民点建设占用的耕地一般都是城镇周围的优质农田和菜地,而新开发、整理、复垦的补充耕地不仅分布偏远,而且质量较差;城乡居民点规模的扩大,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导致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大,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加速了水资源的枯竭,同时,随之形成的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大,导致水质急剧恶化,又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更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危机;城乡居民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加,垃圾、污水的排放易使生态环境失衡,物种减少、生态系统功能减退;城乡居民点用地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生活烟尘、油烟的排放造成的,由于居民生活燃气化率不高,餐饮业的油烟污染排放控制不严格都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2.2 工业用地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气排放来源于作为生产动力燃烧的矿石燃料,以及生产过程本身产生的烟气,工业生产中废气的不达标排放,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尾矿、矸石山自然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引起大气污染;直接采用经过处理或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或工业废水排入河流湖泊后,引用被污染的河流湖泊作为农业灌溉水源,使土壤受到污染,而且污水灌溉引入的重金属对田间的作物也有毒害作用,毒害作用与污水中的重金属含量、种类、灌溉量及灌溉年限有关;工业生产中的固体废弃物指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抛弃的副产物或不能使用的渣屑,例如钢铁厂的钢渣、炼钢厂的瓦斯泥、有色金属冶炼厂的废渣等,固体废弃物在掩埋或堆放处可能通过种种途径引起污染物质的迁移,危害周边环境 2.3 交通用地对环境影响 交通用地设施包括陆地上的公路、桥梁、山区的隧道、城市的高架道路、江河航道的开辟、港口、码头、机场等其中,对周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陆地上的水泥公路公路基本上都要征用农用土地,在山区建设公路,有时还需要砍伐部分的林木交通用地在使用过程中,机动车辆往复行驶,排放废气,公路成为线性的污染源,对公路两侧的环境产生影响。

      机动车辆多以汽油作为动力燃料,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等,为大气酸沉降准备物质基础,酸沉降将导致土壤的酸化矿区的公路对公路两侧的土地造成矿尘污染,由于运输车辆的运行,矿石的散落,矿尘随风迁移,矿尘在公路两侧的农田中沉积,矿尘中含有重金属,污染公路两侧的环境 2.4 水利设施用地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设施在产生巨大正面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明显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水利设施周边及其下游区域的环境就将受到水利设施直接的或间接的不利影响改变了生物生存环境和气候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和物种的迁移,进而导致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生物循环系统的改变;水利设施可能诱发地质环境灾害,如造成滑坡、山体崩塌、剥离的土石方在径流冲刷下可能形成泥石流等,可能对水坝的安全和附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构成威胁;虽然建设水库可以增大农田灌溉面积,但是用漫灌方式灌溉耕地时,大部分水分通过蒸腾、蒸发作用散失,而盐分则滞留在土壤中,危害农作物的生长;水库蓄水后,河流上游的泥沙在水库库区发生沉积,河流下泄速度降低,河流向下游的输沙量减少,河流侵蚀河岸与淤泥沿河岸沉积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下游土壤得不到原有水平肥沃淤泥的补充,土壤质量开始下降。

      2.5 农业用地对环境的影响 大量陡坡地和低坡地开发成为耕地,造成河流源头保水能力下降,遇到雨量丰富的年月,很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同时,大量泥沙被水流冲刷迁移,引起水质浑浊,河床抬高,河道堵塞等等;农业排灌措施的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灌溉条件的同时,排水使得大量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流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土壤的生产能力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粪便、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加深,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的原因;农业生产中喷洒的农药、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散布于大气中,对大气产生不良影响农业用地的增加对环境也有着积极的影响,生态农业用地的建设可以起到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及增加土壤肥力和土壤水分的作用;农用地还具有吸收 CO2、释放 O2 以及吸尘、滞尘等净化作用,可以提高地下水补给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对于维护地形地貌原状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坑塘水面的增加还可以扩大水域面积,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形成人工水生态系统,增加空气湿度 2.6 生态用地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本上是正面影响,蓄洪、分洪、排洪用地可净化水质、增加水域面积,增加土壤养分和水分,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调节气候,夏天降温,冬天保温,还可以降低旱涝灾害风险;草地、林地、湿地等生态用地可以增加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本地的动植物种类和资源,改善地方生态环境质量,还具有调节气候、蓄洪、蓄渍、供水、调节气候、减少噪音、降低地表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净化水质、防止盐水入侵、补注地下水、缓冲和减除洪患等功能。

      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通过把环境的考虑纳入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去,建立一种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的决策机制[6]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及规划成果集中反映在规划方案里面,所以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主要是几个拟定的规划方案评价的最终目的为筛选出不符合环境目标的方案,确认符合环境目标和规划的推荐方案及替代方案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规划方案的形成阶段就参与其中,以便及早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规划方案可能引起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改善规划方案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着眼点不在于规划实施后减缓不利环境影响,而是从源头上尽量减少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全面考虑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土地利用规划涵盖各业用地,是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它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规划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整体角度出发,同时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考虑诸多建设项目的协同效应和累计效应,统筹规划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全面考虑替代方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对规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环境目标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规划方案的潜在影响,评价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拟定替代方案,并提出消除、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措施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改善、协调、预防和减缓生态环境问题为目标,提出一系列考虑充分、全面的规划方案建议,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 结语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通过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识别影响环境的主要因子,提出规划方案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保证规划方案的实施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并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7]时至今日,我国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多是围绕建设项目、区域开发活动进行的,针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在国内程度很低,那么如何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土地利用规划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以上分析,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