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尖五彩绘诗情.doc
13页针尖五彩绘诗情 翻开文本图片集 流传至今的汉文古代诗歌,一般都只能“读”而不能“唱”尽管历史上它们曾经也是能歌可咏的,但后来因其曲调失传而蜕变成案头文学,它虽然一如既往地连续被称为“诗”,却不再能“歌”反观苗族的古代诗歌,至今仍在民间口头传唱之中,是名副其实的可以唱歌的诗当这一类久唱不衰的艺术形式以旋律节奏声音气息的形式活生生地存在时,我们一般将它称为“非物质文化形态” 但苗族古代诗歌这样一种“非物质文化”,却也在肯定程度上有被“物化”的可能,即转化为另一种特别的物质存在形态心灵手巧的苗族妇女们用纤细的绣花针,缤纷的五彩丝线,将诗歌中的诗情画意、神圣精灵绘绣于纺织品上,使其固化成物质形态经由这样的转化之后,其审美属性堪称是“无声的诗歌”“彩色的诗歌”,此时我们便可清晰地感知到非物质文化形态渐渐被“物化”,渐渐演化为物质存在形态的生动过程 当一个民族文化现象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珠联璧合,水乳交融之时,给我们带来的将是更加剧烈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审美冲击。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悠久的民族流行于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史诗,是长达8000多行的苗族创世神话它以五言诗为根本句式,以互问互答的盘歌形式进展演唱其内容从混沌的宇宙之初如何开天辟地唱起,始终唱到今日黔东南苗族的迁徙与分布格局的形成其中包含了《制天造地》《运金运银》《铸日造月》《播种枫树》《蝶母诞生》《十二个蛋》《弟兄分居》《打猎祭祖》《洪水滔天》《溯河西迁》等20首传统诗作,内容极其丰富 苗族史诗中的这些内容,除了被传唱,同时也被植入各类绣品,获得了超越人类有限自然生命,得以传之长远的物质载体下文以贵州省博物馆局部藏品为例,对于苗族史诗在绣饰品中的“物化”与展现状况作简单的鉴赏与争论 一、神兽“休纽”纹饰 苗族史诗中说,苍天和大地造好之后,用金银锻铸成柱子来支撑但此时的大地上仍旧没有江河,神兽休 纽和布巴开山劈岭成江河,才得河水 东流去 史诗中《制天造地》如此唱道: 哪个来开通水道, 谁人来劈山开路? 休纽来开通水道, 布巴来劈山开路, 河床开了三庹宽, 可容木排往东放, 能容运金河水流。
…… 来看这个休纽吧, 身子像个什么样? 脑袋像个什么样? 四脚像个什么样? 尾巴又像什么样? 身子犹如水枯牛, 脑袋犹如狮子样, 四脚犹如大钉耙, 尾巴似乎棕叶样 史诗中的休纽是一种四足神兽,是苗族史诗诸神灵中的力气之神,它的形象时常活泼于苗族衣袖之上如图一、图二即是以苗族传统破线绣工艺刻画的休纽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身子犹如水牯牛,……四脚犹如大钉耙”其脚爪锐利,翘尾仰头的模样,显示了他的力气足以抓扒大地开凿河道 二、始祖“蝴蝶妈妈”纹饰 五彩斑斓的蝴蝶是经常栖息展翅于苗族绣饰品上的精灵,代表苗族的图腾始祖蝴蝶妈妈据史诗所述,蝴蝶妈妈从枫树中诞生,长大后以竹膜为衣衫、以冰凌为银饰妆扮自己,去与清溪冲击而成的泡沫游方(谈情说爱)婚配之后,生下12个蛋,这些蛋便是生灵万物的根源人类的始祖姜央及鬼神、雷公、老虎、水龙、老蛇、蜈蚣等生灵,都是从这些蛋中孵化而出的 史诗《蝶母诞生》中如此唱道: 来唱蝶母诞生歌, 蝶母孕育枫树中, 谁人来把大门开, 开门让她起身来? 天牛来把大门开, 开门让她起身来。
蛀虫大王开大门, 打通门道蝶母出, 蝶母轻轻抬起头 …… 谁人来制银首饰, 打成镯子榜戴上? 冰凌来打银首饰, 打成镯子榜戴上, 榜得装扮去游方 心里乐得跳怦怦 榜略跟流水游方, 跟着泡沫作玩伴 他们玩在清水潭, 还有一个浑水潭, 留给蛇花鱼儿玩 榜与泡沫配成双, 榜略嫁去多少年? 榜略嫁去十二年, 生下了十二个蛋, 十二个古老圆宝 诗中所谓“榜”、“榜略”,下文的“妹略”都是指的蝴蝶图三、图四、图五分别以打籽绣、平绣和破线绣三种不同表现方法塑造诞生动的蝴蝶妈妈形象 其中图三打籽绣一只完整的蝴蝶,蝶身轮廓以白色丝线打籽勾画图四平绣多组对称彩色蝴蝶图五破线绣双鸟护蝶图,构图中心的蝴蝶双翅平铺,触须伸展,绣成明显的蝴蝶写实纹样,其两边的双鸟,引项高歌,尾羽高扬,与写实蝴蝶纹饰一并又组成了以小蝶为蝶身,双鸟为蝶翼的蝴蝶图案,颜色斑驳的鸟羽又充当了蝴蝶的多彩粉纹,进而构成一幅虚实结合,美轮美奂的“蝶中蝶”画卷 以上图示几种绣饰,充分呈现了苗族图腾始祖——蝴蝶妈妈既富于颜色美感,又含蓄而不张扬的妩媚形象。
三、神鸟“继尾”纹饰 蝴蝶妈妈生下12个蛋之后,她没有自己将其孵化,而是让枫树的树梢变化而成的继尾鸟把蛋孵化 汉译史诗中,“孵”依照贵州方言读其古声母,音读作“抱”,“圆宝”即“蛋”的拟物称谓 史诗《十二个蛋》中唱道: 来看蝶母的圆宝, 蝴蝶生蛋她不抱, 让给谁来帮她抱? 让给继尾帮她抱, 继尾好撮尾巴毛, 来抱蝶母的圆宝, 那是妹略古时蛋, 谁人作窝等着了? 山岭作窝等着了, 福方拾草来垫好, 石崖高岭围东边, 高山石岭围西面, 团团围住继尾鸟, …… 抱了三年春又转, 三个寒冬忽而过, 再抱还是不出窝, 全身羽毛都脱尽, 继尾勃然发了火, 继尾扑扑飞跑了, 飞到半空又下落, 寻虫吃饱不挨饿 “不再这样来做工, 什么活都不轻松 史诗中表达了继尾鸟原本羽翼饱满,但在它孵蛋的过程中,每隔一个三年半,羽毛都要脱光殆尽,待时间消逝又再催生经过很多个三年半后,最终将蛋孵化胜利时,它却早已精疲力竭。
图六、图七所示绣品中,对称构图的双鸟长长扬起的尾羽,即生动地再现了“继尾好撮尾巴毛,来抱蝶母的圆宝”诗句这是它孵蛋前的形象而图八、图九中的继尾鸟,其羽翼凋零,曲颈仰天的无奈表情,正好是它经过长时间孵蛋后疲乏倦怠的真实写照 四、地神“土地”纹饰 苗族认为,土地神是雷公的脐带所变,从蝴蝶妈妈所生的十二个蛋中孵化出来的兄弟们分家之后,雷公上天去了,土地神便住在村边史诗中的《运金运银》《弟兄分居》《铸日造月》《洪水滔天》等诗作中,土地神都立下了不行磨灭的功绩 史诗《铸日造月》中唱道: 聪慧莫过土地神, 江河挂在颈脖上, 水井顶戴在头上, 小星别在衣袖上 大星把握在手上, 提起太阳上肩扛, 挑着月亮往天上 …… 土地神灵最聪慧 腿脚犹如雁翅膀, 轻轻松,了上天庭, 去跟老天细敲定, 再把太阳送上天, 太阳钉得紧又紧 这几行诗歌咏了日月星辰制造好之后,土地神乐观把他们送上天又将他们挂上天空的情景 史诗《洪水滔天》中唱还道: 土地神灵手脚轻, 手脚轻如鸟儿飞, 耳朵赛过老猫灵, 姜央请他上天庭。
由于苗族的始祖姜央与雷公兄弟俩发生争吵冲突恶化,雷公便上天放下洪水沉没大地,除了姜央兄妹之外,无一幸存,兄妹被迫结婚之后,他们所生的胎儿却是个肉坨坨,姜央一气之下将其砍碎撒遍五山六岭,不料却变化成千千万万的人,但全都不会说话姜央便派土地神上天庭去找雷公交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遭雷公拒绝于是土地神隐身躲起来,当雷公小声自言自语说出解决问题的机密时,土地神细细偷听牢记于心后,下地告知姜央姜央根据此法烧遍山山岭岭的竹子,人们效仿竹子爆破的声音,开口学会了说话 图十所示的绣品中,简洁线条勾画出的屋宇内人物形象,即是苗族心中的土地神他有沟通天上人间的本领和保佑村寨人畜平安、赐子赐福的力量纵观史诗多处篇章提及的土地神的功绩,足以看出土地神在苗族心目中的地位 五、“兄妹赛马定姻缘”纹饰 蝴蝶妈妈所生的12个蛋全孵化出来后,蛋中出来的生灵分别离去执掌各自的领地,雷公上天治理天水,姜央在地经营祖田雷公制造了洪水滔天之后姜央与其妹乘坐于掏去瓜瓤的空葫芦中方得幸存洪水过后他们重返人间,大地再无人烟,姜央在楠竹、绵竹的教唆下,通过安笼夹手、滚磨、赛马、安套等方式让妹妹就范,实现兄妹开婚,完成了人类的再造。
史诗《洪水滔天》中唱道: 给央一匹大红马, 给妹一匹飞天马, 他们二人来说定: 一人骑着往西走, 一人骑着向东行, 姜央来把妹追逐, 赶到东边赶得上, 追到西边追得着, 两个人儿面对面, 两匹马儿头对头, 马尾还搅在一处, 妹就同意嫁哥哥 好个聪慧的姜央, 高山脚下绕个圈, 两人相逢面对面, 两马相遇头对头 图十一绣品中所示一男一女骑马人物,所刻画的就是姜央兄妹通过赛马来打算姻缘时,姜央设计让妹妹就范,“两人相逢面对面,两马相遇头对头”的情景 在此有必要指出:在我国的汉文献《诗·大雅·生民》里,也有姜螈氏践巨人脚印而感生后稷的故事,《山海经》更有简狄吞燕鸟陨卵生契的故事苗族史诗里的这个情节,同上述两则神话异曲同工,所反映的都是原始初民的婚姻形态,从中看到了人类社会原始群婚制度的印迹今日我们如何来对待这种文化?正如保尔-拉法格所言:“神话,我们可以对它加以称赞,把制造它,信仰它看作是荒唐的,但是,相反的,在原始人看来是可以理解的,是自然的”。
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文化观念总是在不停地进展,人们不应当以后代的伦理道德观念去苛责于古人姜央兄妹开婚以实现种群的连续,一如西方创世神话中,上帝耶和华取亚当身上一片肋骨造出女人与成夫妻,同样都是对于人类起源的文化解读而已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解读,这也正是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魅力所在 六、“月中姜央”纹饰 苗族的创世史诗与神话故事具有穿插影响史诗会采集神话内容,神话也会继承和进展史诗中诸多文化因子史诗中的姜央,在神话故事里又是一位淘气捣蛋,阴谋多端的孩子他因屡骗其母,被罚每天去砍树,但树的创口却朝砍夜合,永不断倒后来有个黄昏,月亮初升,他依其母所言,用肩膀顶住大树,打起口哨,结果大风刮起吹倒大树夹住了他的脖子临终前他的妹妹来探望他,对他唱道: 哥用脖子夹大树, 哥用身体镶月亮 从今人们仰视你, 仰视你啊仰视你! 姜央死后即上了月宫 如图十二绣品所示,绿色的圆圈代表月亮,圈外彩色连弧纹代表月晕,而圆圈中人物的肩颈卡住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