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欧五国大使馆.pdf
12页AT&D 2001-02-54Project File(Architecture)丹麦、挪威、 瑞典、芬兰以及冰岛有什么共有的吗?那是他们驻柏林的综合大使馆这个村落似的使馆群被正式命名为“Di e Bo t s c h a f -t e n d e r n o r d i s c h e n La n d e ” ,意即“北欧国家大使馆” 自 10 年前柏林重新成为统一的德国首都后,各国大使馆纷纷从前西德首都波恩迁往柏林而东欧国家在东柏林也决定对其大使馆进行翻新或重建 除了外国大使馆外, 所有德意志联邦国家也都须在德国政府所在地旁占一席位置在柏林的大使馆总共达到了100 多家位于柏林的北欧五国大使馆,坐落在Ti e r g a r t e n 公园围绕的传统使馆区内,其中包括了19 12 年瑞典大使馆、19 39 年以前的芬兰大使馆所在地,以及丹麦购买的一块土地五国大使馆给Kl i n g e l h o f e r 大街的一堵隔离墙包围,墙上安装了因氧化而呈绿色的铜制遮阳板现代风格的使馆建筑矗立在水影、山石和林木之间, 宛若一片极地绿洲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使馆大楼,且都面向广场设立。
整个布局仿佛是北欧景色的缩影:池塘就像是各国之间的大海,而铺以白色大理石的道路在视觉上形成十字形线条,在夜晚撰文及摄影 ○ 丽娜·道森 中译 ○ 陆沁 项目 ○ 北欧五国大使馆 地点 ○ 德国柏林 综合概念及“公共大楼” ○ A r c h i t e c t s Be r g e r u n d Pa r k k i n e n , Vi e n n a ,A u s t r i a 丹麦大使馆 ○ A r c h i t e c t s A /S Ni e l s e n , Ni e l s e n & Ni e l s e n , A r h u s , De n m a r k . 芬兰大使馆 ○ VIIVA A r k k i t e h t u u r i Oy ,He l s i n k i ,Fi n l a n d . 冰岛大使馆 ○ A r c h i t e c t Pa l m a r Kr i s t m u n d s s o n ,R e y k j a v i k ,Ic e l a n d 挪威大使馆 ○ Sn o h e t t a a r k i t e k t u r + l a n d s k a p A S,Os l o ,No r w a y 瑞典大使馆 ○ Wi n g a r d h A r k i t e k t b y r a A B,Go t e b o r g ,Sw e d e n 柏林主管建筑师 ○ Py s a l l R u g e A r c h i t e c t s , Be r l i n , Ge r m a n y 园林建筑师 ○ 德国汉诺威Ka r s t e n Bo o c k i n g 结构/ 建筑服务工程师 ○ 德国科隆IGH In g e n i e u r g e s e l l s c h a f t Ho p f n e r 公司 项目经理 ○ 德国柏林Dr e e s & So m m e r 公司北欧五国大使馆驻柏林的大使馆群灯光照明下宛如引导飞机降落的跑道。
整体建筑有不少独特之处:它是一种外交典范,使得冰岛这样的小国(大使馆内只有7名人员)可以一同分享国际形象;它是一个打破陈规的建筑设计,盖了30 个橡皮图章才获得了柏林规划法规的特许;而且它的年轻设计师都是从比赛中挑选出来的,年龄最大的 45 岁,最小的只有2 8 岁安全设施常常会将使馆建筑弄得像监狱或核电站般,但是在这里却丝毫不突兀主入口的趟门采用的或许是装甲玻璃,不过却是透明的16 米高的纱墙上安装有4000个铜制遮阳板,当中开了些可看进建筑的窗户在这条国际边界线下面有一条水渠通向外面的一个水池部分遮阳百叶斜启着,让好奇的过路人不禁希望一窥内里乾坤墙壁和人行道之间种上了草皮和桦树,没有电栅栏, 也没有警示招牌 公众区域和大使馆范围之间的确存在边界, 但是其表述突显灵活、 轻松和透明感入口处供公众出入的步道向外敞开, 对来宾以示欢迎 地下停车场坡道、 进入广场的正门, 以及公用的○ 冰岛R y o l i t h 石立面(广场方向)AT&D-55○ 从广场看到的芬兰大使馆(右) 和挪威大使馆(左)AT&D 2001-02-56“Fe l l e s h u s e t ”(意即 “公共大楼” ) ,这些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入口空间。
其功能包括一间警卫室及文化中心 :它对进入广场的职员及到访者设有安全控制,并且还提供五国的领事服务开放式展厅绕着一条华丽的楼梯(玻璃踏步加上乳白光油)而建, 展示各国本土的艺术工艺品 礼堂,以浅色木材、玻璃、铬合金、皮革、杂志架和玻璃陈列橱窗等装饰的接待处, 会议室,餐厅, 可举行夏日招待会的屋顶平台,都可供公众及外交活动和所有驻外机构一样,大使馆都试图竭力营造域外家园的感觉它们其实就是国家驻外公关部,向外国人展示并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挪威大使馆的一块采自挪威海湾崖壁,重 12 0 吨的巨石板,船运到来,便用了欧洲仅有的两架大型起重机中的一架才将它安置到位冰岛大使馆的等候厅内的冰岛产黑色浮石,在红色灯光映衬下宛如炽烈的火山岩,到访的客人在等候大使接见时也 多 了 一 份 观 赏 趣 味 建 筑 师Be r g e r 和 Pa r k k i n e n 在总体规划和区域分布中突出的优点在于:除了一些各具代表性各国的特色细节外,就民族意识、多位建筑师参与的设计而言,整个大使馆群体展现了和谐统一的形象不过事实上远非如此简单和一般人的想法相反,这五个国家并非一律化的他们当中有斯堪的那维亚人、日耳曼人;既有君主政体,也有共和国;或是欧盟成员, 或是北约成员,而且曾在不同时期有过互相侵略。
使他们走到一起来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社会制度对于人性自由、社会责任都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的产业基础都强调工艺技术,他们的审美情趣都以人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为基准由于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迫使他们在跨国交流时运用英语作为沟通工具,这一事实或许也成为他们在政治上互相宽容对方的一个因素从温带地区到冻土地区,北欧的村舍房屋大都是石、 木结构, 建在被冰冷的海水劈出的山岩上,四周○ 北欧五国大使馆地面层入口○ 从玻璃保安室看进广场AT&D-57○ 装有百叶窗板的铜壁AT&D 2001-02-58被草场和山峦所环绕19 世纪工业化的时代, 北欧人以农业、 渔业及林业为主业他们现今的房屋从造型和材料上依然反映出他们如何利用木材和生态节能型结构,以抵御恶劣的气候整个大使馆群的体量造型采用非对称的布局天际线呈山峰状, 模拟山脊的走势 冰岛大使馆外墙采用粉红色及黄色的R y o l i t h 石材装修,就像一块开有少许窗口的独立巨石瑞典大使馆的两个立面运用黑色抛光Em m a b o d a 花岗岩配衬白色Go t l a n d 石灰石, 形成了阴阳相配的组合广场入口上方的白色帆篷宛若一片翻腾的云彩。
稀疏的树木在岩壁或土坡的背景映衬下渲染出一种极地风光特色外墙的开窗以及窗间墙体的设计互有类似之处 :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视觉焦 点 和 虚 实 转 换 每 当 入 夜 ,“Fe l l e s h u s e t ” (公共大楼)的部分实体消失, 变成 “一盏透亮的灯笼” ,灯光从包上落叶松木的直长支板间流泻而出而芬兰大使馆的玻璃幕墙和百叶窗便变得透明起来丹麦大使馆参照建筑师A l v a r A a l t o 19 39年在纽约展览的设计,大堂里采用通高的木屏幕遮蔽住开放的露台走廊所有这些设施都起到了过滤光线的作用,一条条投影呈扇形铺开,像日晷上的刻度一样昭示着一天中的时光变幻瑞典大使馆在虚空和实体的对比运用上更具雕塑感,大堂内主要以木材贴面装修,并配有○ 公共大楼的领事服务区域方向立面○ 公共大楼包上落叶松木的嵌入阳台AT&D-59一副结构有如开启软木瓶塞的螺旋形的桦木楼梯,可称做工精巧的杰作北欧五国大使馆的设计试图打破以往将使馆建筑视为高度安全机构的传统其建筑语言体现了文明形态、家居尺度并采用了极具设计品位的家具 以人为本, 以人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这里没有炫耀张扬的奢华虚饰,也没有尊卑高下的等级之分,相反以建筑手法体现了亲切随意、 睦邻友善的外交策略, 而这一切只有那些不参与世界强权政治、不患有集体妄想症、没有真正敌人的国家才能够做得到。
○○ “Fe l l e s h u s e t ” (公共大楼) 入口○公 共 大 楼 内 的 华 丽 乳 白 色 玻 璃 楼 梯 AT&D 2001-02-60○ 公共大楼大堂金色的皮革和设计师家具○ 公共大楼的展览廊AT&D-61○遮 篷 下 的 地 下 停 车 场 入 口 ○ 公共大楼美术馆层○ 从广场看到的冰岛大使馆(左) 和挪威大使馆 (右)AT&D 2001-02-62○ 丹麦大使馆○ 冰岛大使馆大厅内以熔岩石为特色AT&D-63○ 公共大楼美术馆往天顶平台AT&D 2001-02-64○ 芬兰大使馆大厅○ 瑞典大使馆大厅内的螺旋形楼梯AT&D-65○ 在水沟上的风景窗○“公共大楼”平面图主入口光棚使馆服务区庭院芬兰大使馆水池瑞典大使馆挪威大使馆中心广场冰岛大使馆水池丹麦大使馆地下车库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