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7A版】天津市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43页
  • 卖家[上传人]:Jerm****014
  • 文档编号:83181016
  • 上传时间:2019-02-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3K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7A版优质实用文档天津市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7A版优质实用文档目录前言 1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2(一)发展基础 2(二)存在问题 4(三)面临形势 6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基本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0三、重点产业 11(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2(二)航空航天产业 17(三)智能装备制造产业 21(四)新能源汽车产业 25(五)新能源产业 28(六)生物医药产业 31(七)新材料产业 36(八)节能环保产业 38(九)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 40四、主要任务 45(一)聚合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45(二)明确突破重点,打造创新产业集群 46(三)推进两化融合,促进产业联动发展 46(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生产服务业发展 47(五)建设服务平台,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48(六)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运用 49(七)引进培养并举,打造创新人才队伍 50(八)加强京津对接,共建全球创新制造中心 51五、保障措施 51(一)深化改革开放 51(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52(三)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53(四)健全融资服务体系 53(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54(六)完善规划落实机制 5437A版优质实用文档天津市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前言“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滨海新区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是基本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突破新常态下结构性制约,扭转粗放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掌握滨海新区“十G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基础上,借鉴其它城市的成熟经验,理清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确定重点产业领域发展的任务,明确产业集聚和布局框架,推进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全面提升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本规划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滨海新区工业布局规划(20GG-2020年)》,以及相关政策、文件和专项规划而编制规划范围涵盖天津市滨海新区全域,规划期限从2016年到2020年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G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在转型中提升,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科技实力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滨海新区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持续增强以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工程和节能环保等七大产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完善2015年,滨海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70.31亿元,“十G五”期间年均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5万亿元,其中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8%,产业支撑作用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其中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发展较快,比重上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城区和863试点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研发投入高速增长,2015年全区R&D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2.6%,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达到242亿元,保持年均20%的增幅创新产出不断增加,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全年累计专利申请量23967件,累计专利授权10781件,累计有效专利量36190件创新成果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实施飞腾CPU、国内首款28纳米芯片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形成杀手锏产品123个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683家,小巨人企业达到1133家。

      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10家,各类孵化器60家,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3家,以横跨京津冀企业、科研院所为主的联盟成员单位超过400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0余万人集聚集群发展格局形成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形成各功能区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产业发展格局航空航天产业主要集聚在空港经济区、开发区西区和滨海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形成开发区新能源产业集群、临港经济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和中新天津生态城新能源应用示范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空港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和滨海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新材料产业主要以开发区、高新区为重点,形成综合性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产业主要以临港经济区、北疆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海洋高新区为重点聚集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开发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为重点发展区域龙头企业竞争能力明显提高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了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领军企业,吸引了空客A320、古德里奇、左迪雅戈、维斯塔斯、富士康、腾讯、飞思卡尔、惠普、诺和诺德、葛兰素史克、中环集团、巴莫、中海油服和海洋石油工程等优秀企业。

      同时带动中沙新材料、环欧DFZ单晶生长技术、埃博拉病毒疫苗、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等高水平研发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引领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完善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设立了滨海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并成立新区科技金融创新联盟滨海新区实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区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1.5亿元,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融资,并为在天津股权交易所和渤海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对经审查符合垫付资金条件的企业,垫付其50%比例的首笔上市费用二)存在问题“十G五”期间,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中央对滨海新区发展要求相比,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需要未来切实加以解决产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滨海新区以大型企业为主,创新动力不足,中小企业实力亟待增强,缺乏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2015年,滨海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远低于北京的6.1%和深圳的4%。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强度整体不高,研发能力不够强,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延展,尚未形成大规模的推进产业发展的研发基地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处于初始启动阶段的企业缺乏风险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的支持,融资较为困难,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小于传统产业,启动资金、创业资金尤其缺乏,只能靠自身积累做大,影响了发展速度,有的错过了最好的市场发展时机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组织,建立有效的政策扶持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秩序与发展较快地区相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具备优势,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专项扶持资金的整合优化、各级政府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高端人才储备有待进一步充实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人才创新创业的主要舞台新区虽人力资源丰富,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急需的人才尤其是企业高端人才仍很短缺有些企业在培育期也吸引了一些科技人才,但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开发人才及高级复合型人才缺乏,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很难吸引、留住高端人才三)面临形势科技创新带动全球新兴产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发达国家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同时,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全球产业再分工,纷纷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迎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经济新常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五年,我国进入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经济新常态,将面对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的困难,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重点在于制造业创新与发展中共中央十G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上海、浙江等地凭借自身的地域和政策优势提出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同时,江苏、辽宁、山东等地区也纷纷加快自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京津冀协同等跨区域产业合作发展模式日渐清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深化,迈向更快发展的新阶段多重机遇叠加为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滨海新区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区科技合作和协同创新,通过借重首都功能疏解,集聚更为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创新企业;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等制度创新,为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融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并释放发展潜力;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制度红利和发展动力;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未来将成为科技研发转化的主阵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综合分析,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五年处于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要主动把握“十三五”国家制造业发展重大政策,紧紧抓住多重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开放中重塑发展新动力,在创新中打造发展新引擎,在合作中寻求产业新亮点,充分发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G大和十G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十G大”重要思想、党的十G大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实现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按照“自主创新,优化结构,重点跨越,壮大规模,发展集群”的发展思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切实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政府引领、服务功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增长强劲、带动有力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