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分析研究.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1768****007
  • 文档编号:246388441
  • 上传时间:2022-01-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81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分析研究 云南高原是云南26个世居民族赖以生存的家园千一百零一年来,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不断探索高原农业的发展方式与模式,创造了诸如元阳梯田那样的高原农业持续发展历史奇迹1949年以来,在中共中央和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不断深化对省情、农情的认识,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原农业特色逐步形成,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局面,面临新挑战[1]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2],对农业依存度高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总结云南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成效,找出差距和问题,有利于云南适应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抓住国内外新一轮产业分工调整及市场需求变化给云南特色农业产业培植带来的新机遇,把握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经济 1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面来抓,全面开发利用特色农业资源,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有效促进了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2022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实施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发展措施,全省农业产业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2022年以来,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3%并持续至今,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农业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目前,云南农业发展总体呈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优势特色逐渐显现,存量效应充分释放,增量效应逐步形成的格局[3]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模式被农业部和国内学术界誉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模式之一[4],特色和生态成为云南农业发展的一致目标和品牌尽管近年来,农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占的比重逐步降低(图1),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却日渐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从2022年以来,云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逐年稳步增长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873.93亿元和2388.55亿元,比2022年分别增长44.50%和44.36%,占同期全国的比例分别为3.54%和3.41%与此同时,全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多年居全国第14位和11位鲜切花、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和坚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1位;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全国第1位,蔗糖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连续多年居全国第2位;年末茶园面积和当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1和第2位;桑园面积和干蚕茧产量分居全国第3位和第5位;年末牛存栏数多年排全国第2位,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分居全国第5和第6位。

      1.1农业产业综合经济效益明显农业是受资源禀赋影响比较大的产业,近年来,云南针对耕地资源紧缺且质量不高、产业类别多但规模不大等问题,但地处低纬高原,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等特点,充分利用全省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5]、特色产业扎实等条件,提出进一步彰显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优势,切实做大做强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思路[6],不断提高全省农业的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等,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表1)1.1.1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逐年增加,投入产出率基本稳定统计数据表明,云南省土地产出率从2022年的4.36万元/hm2增加到2022年的6.23万元/hm2,增加了1.87万元/hm2,增长42.84%;同期,全省劳动生产率从1.66万元/人增加到2.55万元/人,相对增长53.64%,明显高于土地产出率的增幅;而投入产出率则基本保持稳定1.1.2外向型特征逐步凸显,农产品逐步成为出口创汇支柱产业云南农产品出口总额常年稳居全国第7位,西部省区市之首,多年来一直是全省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云果”“云菜”“云花”“云茶”“云咖”“云药”等享誉海内外奠定了坚实基础,带动了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快速增长[7]。

      2022—2022年间,云南农产品出口总值占同期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由4.1%上升到7.3%,农产品逐步成为云南省出口创汇的支柱(表2)2022和2022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分别达282.8亿元和256.7亿元人民币,主要销往东盟、中国香港、欧盟、北美及拉丁美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果品、蔬菜、烟草占大头,小粒咖啡、鲜花、茶叶增幅居前几位[8](表3)2022年以来云南农产品出口“量值双增”拉动作用明显,水果、蔬菜、花卉等主要农产品出口增势良好,2022年1月,全省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9.5%[9]此外,近年来,云南发挥独特的资源、区位、技术、农机等优势,以东南亚南亚国家为突破口,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实施合作项目,引导境外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稳步发展[10],农业“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先后与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二是省农科院牵头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与柬埔寨、老挝、缅甸合作分别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三是以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程为抓手,引导鼓励省内农业企业在境外种植水稻、玉米、橡胶、热带水果、甘蔗等约27.5万hm2[11]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云南在国(境)外投资设立的农业企业达123家,全国第一,累计投资额7.4亿美元,资产总额8.67亿美元;对外农业开发土地及水域面积共49.5万hm2[10]。

      仅云南农垦目前就在老挝北部4省9县18个橡胶基地拥有橡胶资源达6660hm2以上,并在缅甸和老挝等建立了自己的橡胶初加工厂1.2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根据《云南统计年鉴》数据,2022年云南省农林牧渔业产值比2022年分别增长41.79%、68.95%、41.24%、38.101%和64.37%,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占比降低2.3%,林业提高0.8%,牧业提高1.9%,渔业基本持平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79%、68.95%、41.24%、38.101%和64.37%,其中,林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其他产业,农业增加值占比降低了2.5%,林业提高了0.8%,畜牧业提高了2%,渔业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1.2.1种植业:粮食产能稳步提高,特色经作量效齐增云南全面落实“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总产量在2022年迈上1900万t,种植产值稳定增长同时,全省蔬菜、花卉、水果、烤烟、甘蔗、蚕桑、咖啡、橡胶、茶叶、中药材和核桃、澳洲坚果等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表4数据表明,与2022年相比,2022年云南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34.101%和41.09%,外销量和出口量分别占总产量的68%和5.7%,出口创汇额居全国第二;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增长12.37%和44.83%,果园面积和水果产量分别增长45.23%和34.89%,天然橡胶收获面积和干胶产量分别增长31.66%和12.32%,鲜切花产量增长53.5%;此外,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比2022年增长了4.39倍,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一,中药材产量是2022年的2.27倍,农业产值占全国11.63%;2022年,云南核桃面积占全国的40%(占全球的近35%),产量占全国近30%;澳洲坚果面积占全国93%(占全球56.7%)左右,产量占全国90%以上。

      1.2.2养殖业:以生猪和家禽养殖为主,草食畜和渔业同步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表5),2022年,云南养殖业总产值达1377.15亿元,占同期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56%全省肉类总产量419.15万t,其中猪肉产量320.16万t(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76.38%)、牛羊肉产量53.101万t(占12.8%)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2022—2022年间,全省猪肉产值从832.2万元增加到910.0万元,牛肉产值从207.6万元增加到341.0万元,羊肉产值从41.44万元增加到63.0万元,水产品产值从63.1万元增加到152.8万元1.2.3加工业:由初级加工业逐步向精深加工业转变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和全省上下的努力下,云南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逐步由初级加工业逐步向精深加工业转变[12]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不含烟草)与同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22年的0.52:1逐步提高到2022年0.71:1(表6)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业的比重从2022年的40.73%提高到2022年的43.43%(表7)从农业加工业内部来看,烟草制品业占比虽然在5年间下降了5%,但是依然占73.5%的绝对最大份额;其次是食品业,占比从2022年的8.95%上升到9.8%;食品、饮料、家具、造纸、水产和肉类加工、蔬菜、干鲜水果等加工也出现上升趋势,由此带来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的持续扩大,其它类别则保持相对稳定。

      1.3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区域化及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多年来,云南省各州市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农产品,根据2022和2022年《云南统计年鉴》和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省优质粮油、特色经作、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分工生产的格局[12]截至2022年底,云南累计支持建设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23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86个(其中国家级89个),水产健康养殖场163个(国家级94个)[13]粮油产业:红河、普洱、文山、保山、德宏、楚雄、大理和曲靖8州(市)的稻谷播种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曲靖、昭通、普洱、文山、临沧、红河和大理7个州(市)的玉米播种面积占到全省的七成左右;昭通、曲靖、文山、红河和昆明5个州(市)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4;文山、临沧、昭通、楚雄、曲靖和红河6个州(市)小麦面积约占全省的65%;曲靖和文山2个州(市)油菜面积约占全省的45%,其中曲靖市就占了1/3特色经作:楚雄、曲靖、红河和文山4个州(市)的蔬菜种植面积超过全省的一半,楚雄、昆明、曲靖、玉溪和红河5个州(市)的蔬菜产量占约全省的65%;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大理和保山7个州(市)烤烟种植面积占全省的七成以上;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和保山4个州(市)的茶叶产量占全省的八成以上;红河、玉溪、西双版纳和大理4个州(市)生产出了全省约六成的水果;临沧、德宏和普洱3个州(市)甘蔗面积占全省的六成以上;鲜切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昆明(超过70亿支,约占全省的65%)和玉溪(近18亿支,约占全省的16%);曲靖、迪庆、红河和丽江4个州(市)的中药材产量占全省的50%以上;食用菌生产则主要集中在曲靖(占全省的40%)和文山(约占全省的15%)2个州(市)。

      热作产业:云南的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滇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红河4个州(市),胶园面积和干胶产量占全省的份额分别超过101%和101%其中,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份额超过50%、干胶产量占全省的70%左右;云南咖啡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普洱、临沧、保山、德宏、西双版纳5个州(市)的34个县市区,种植面积和咖啡豆产量均占全省的101%左右其中,咖啡种植面积和咖啡豆产量排名第一的普洱市占全省的份额分别为44.4%左右和45.75%(2022年),咖啡种植面积排名第二的临沧市占全省份额超过四分之一,咖啡豆产量排名第二的保山市占全省的份额约1/52022年,产量排名前5的隆阳、思茅、景洪、镇康和宁洱5个县(市区)的咖啡豆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将近55%[14],产业集中度很高坚果产业:云南90%以上的县(区市)均种植核桃,规模较大的县(区市)就达到70个;澳洲坚果主要种植在临沧、德宏、西双版纳、普洱和保山等州(市);昆明和楚雄2个州市是云南的板栗主产区,占全省板栗总产量的55%以上;畜禽水产:曲靖、红河、昭通、文山、大理、保山、昆明7个州(市)猪肉产量占全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