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谋人遗址的化石研究.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元谋人遗址的化石研究 元谋人的牙齿 元谋人的牙齿为同一青年男性个体的左侧、右侧上内侧门齿,齿冠长度分离是11.4毫米和11.5毫米;宽度分离是8.1和8.6毫米,高度虽经磨耗而减小,但仍达11.2和11.1毫米元谋人经讨论归属早期直立人其特征为:牙齿粗硕,齿冠扩展指数达141.9;齿冠唇面除临近颈线的局部较为隆突外,其余局部较平扁,有显然的汤姆氏线,唇面沟及浅凹面;舌面的底结节发达,占舌面的二分之一;具铲型构造讨论者认为元谋人应为直立人的一个新亚种,倡议以发觉人类化石的元谋县为名,命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Hommo erectus yuanmouensin,sub sp.nov) 元谋人遗址开掘时,地层中发觉大量碳屑,长径普通在48毫米之间,大致可分为3层,分布在上下3米的界限内,有的较集中,呈鸡窝状,碳屑常与哺乳动物化石伴生地层中还含有烧骨(经贵阳地球化学讨论所鉴定可能为烧骨)因而,不能排除元谋人已会使用火的可能性 1965年5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觉这里地处元谋盆地边缘,盆地内出露一套厚达695米的河湖相沉积从下到上分为4段28层。
元谋人牙发觉于第4段第22层中尔后,又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开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元谋人的地质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断代,年月为距今170万年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齿冠保留完好,齿根末梢残破,外表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唇面比拟平坦,舌面的模式格外冗杂,具有显然的原始性质,被命名为 元谋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俗称元谋人 石制品 先后出土的7件石制品,人工痕迹清晰原料为脉石英,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们和人牙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层位大致一样,距离又不远,应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发觉的炭屑多掺杂在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中,少量在砾石凸镜体里炭屑大致分为3层,每层间距30~50厘米炭屑经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径可达15毫米,小的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达16粒之多此外还发觉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讨论者认为,这些是当初人类用火的痕迹这一发觉,和在距今约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发觉的烧骨,如确系人工用火证据,那么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大大提前。
哺乳动物化石 与元谋人共生过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泥河湾剑齿虎、云南马、爪蹄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绝种动物几乎占100%,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占38.8%,这说明元谋人的生存时代不会晚于早更新世 元谋人遗址发觉过程 1965年,钱方、浦余庆等学者到上那蚌村附近寻觅化石当初,他们在一位牧牛老人指教下,来到蚌村以西约1公里的山沟里寻觅化石下午5点钟时,一个人在一个土包下发觉了云南马的化石,接着又发觉了两颗人类的门齿后来,学者将牙齿化石带回北京 1972年2月,经中国地质科学院的胡承志鉴定,颁布了这一发觉胡承志在《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上发表了《云南元谋发觉的猿人牙齿化石》一文 197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讨论所组织组织了大规模开掘,在附近地层发觉了人工打制的石器和炭屑、哺乳动物化石等但没有发觉新的人类化石 1976年7月25日,用古地磁办法测定其绝对地质年月为距今170万年左右后浮现争议)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齿冠保留完好,齿根末梢残破,外表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唇面比拟平坦,舌面的模式格外冗杂,具有显然的原始性质。
元谋县地处元谋盆地边缘,盆地内出露一套厚达695米的河湖相沉积从下到上分为4段28层元谋人牙发觉于第4段第25层中尔后,又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开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 先后出土的石制品共7件,人工痕迹清晰原料为脉石英,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们和人牙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层位大致一样,距离又不远,应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发觉的炭屑多掺杂在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中,少量在砾石凸镜体里炭屑大致分为3层,每层间距30~50厘米炭屑经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径可达15毫米,小的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达16粒之多此外还发觉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讨论者认为,这些是当初人类用火的痕迹这一发觉,和在距今约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发觉的烧骨,如确系人工用火证据,那么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大大提前在遗址中还找到一些有显然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 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