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16篇).docx
26页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16篇)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精选16篇)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篇1 在戏台两侧的廊墙上,陈列着明清及至民国时期吴地名人书写的对联65幅,称为“吴中联墨宝鉴”,所选名人大都与木渎有关,而且都是书坛一代大家,有着极深的艺术造诣廊内还陈列着近百件清代牌匾,固其多为重臣大吏、进士举人榜书题写,书法精美,风格各异,加上精心刻制,妙趣横生,极具收藏和欣赏审美价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尽情浏览一番,细细品尝玩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东园,这里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隐园,以老树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称乾隆初年,此园被徐士元购得,增筑厅堂四进,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又在后园中疏池开径,叠石栽花,成为一处精巧雅致的宅第园林,既可与古戏台娱乐区相连,又可自成一统,十分清静闲适 这是轿厅,名为“离茨堂”,是当年徐士元迎客停轿的地方离茨”二字出自《离骚》,有“茨录施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句,“茨录施”皆为恶草,徐士元将其借喻小人,告诫自己近君子,远小人,故以此为轿厅之名 这是大厅,主人举办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招待贵宾的地方中堂为《古木慈鸟图》表达了徐士元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两侧字画值得一读,其中这幅《春山访友》,是徐士元留存至今唯一的一首诗作,诗意清新脱俗,寄托了诗人幽居隐逸的情怀。
另一首是《夜读山房》,作者谈汝龙也是木渎人,康熙南巡木渎的时候,谈汝龙作为木渎秀才,当面向康熙献诗一首,深得赏识,被钦取进京,入内庭任纂修,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秘书 到了清末,徐家日渐衰落,这座东园为陈家购得陈家的外孙女沈寿从小在这里长大,随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学习女红,用功不辍,终成一代“刺绣皇后”这座楼厅就是当年沈寿的绣楼,名“雪宦楼”,如今,我们在这里布设了沈寿纪念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沈寿的生平、艺术成就和获奖情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看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篇2 所谓“圣旨”,是民间对皇帝“诏书”、“封诏”的尊称诏书”专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就相当于现在组织部门的“委任状”、“任命书”、“聘用文件”之类封诏”分“诰命”和“敕命”两种:一品至五品授以诰命,圣旨用七彩绫;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绫在清代,这种贵重的绫锦丝织品专门由江宁织造,我们熟知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过江宁织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担任过苏州织造 圣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长,宽33厘米为什么这样长呢?一是内容很多,不仅有官员的职衔、勋封等项,还有该官员的事迹除了封勋官员本人,还对其先代和妻室实行“推思封赠”,甚至延及该官员的子孙后人。
二是清代圣旨用“满汉合壁”书写:满文行款从左至右,汉文行款从右至左,合于中幅而书“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书写,上面钤盖“制诰之宝”也就是皇帝的“玉玺” 为了防止圣旨的假冒伪造,古代圣旨还有它特定的防伪标志请看这些圣旨的两端,有两条上下翻飞的银龙,中间是“奉天诰命”四个气韵非凡的篆字,既神圣威武,又动感壮美,这就是清代圣旨的防伪标记 从圣旨的图案中,能看出被赐者的地位等级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云图案,五品以上则为瑞鹤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篇3 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桂花飘香时节,沈寿出生于吴县,即现在的苏州乔司空巷沈寿7岁的时候,开始在木渎外婆家生活,为姐姐沈立穿针引线,学习绣艺第一幅作品为《鹦鸿图》,12岁时绣成《秋雨月上图》惊动长辈,15岁就以绣艺闻名姑苏 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20岁的沈寿与绍兴秀才、书画家余觉结婚,住在苏州范庄前五年后,随余觉迁居上海 光绪三十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沈寿与姐姐沈立、学生余静芬等人绣成“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两幅寿屏,进献慈禧,被慈禧磁后称为“绝世神品”,人专旨农工商部领“四龙宝星”四等商勋,并亲书“福”、“寿”二字分赐余沈夫妇。
沈寿原名沈立芸,得慈禧赐书后改名沈寿,并改号为“雪宦”这时,朝廷采纳农工商部建议,设立好绣工科,亦称皇家绣工学校,沈寿为总教司,余觉为外事总办11月,余沈夫妇赴日本考察美术学校教学,第二年1月回国,带回各种画册87本和刺绣小屏一架以及金线、颜料等,开始尝试以西洋版画及摄影图片为绣稿,开创“仿真绣”技艺,其贡献具有划时代意义 光绪三十二年,沈寿用“仿真绣”技艺绣制了我国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一等奖,被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之卓越奖状”,被誉为“神针” 辛亥革命爆发,沈寿的女工绣工科解散,余沈夫妇去天津创办自立绣工传习所,1914年,应张骞之邀,沈寿去南通任女工传习所所长,为南通培养绣女150多人第二年2月,美国为纪念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行博览会,沈寿的《世界救世主耶酥像》获博览会一等奖,声名远播,被誉为“绣圣” 1917年10月沈寿患病卧病期间,沈寿口述自己一生绣技的经验理论要点,由张骞手记整理成《雪宦绣谱》,开中国工艺专书之先河在此期间,沈寿还抱病绣成了她一生中最后一幅作品《女优倍克像》1921年6月8日(农历五月初三),沈寿病逝,终年47岁,葬南通黄泯山。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篇4 作为一代刺绣皇后,沈寿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刺绣艺术人才,为苏绣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荣誉这就是沈寿的大弟子金静芬,解放后苏州刺绣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位是沈寿的侄女沈粹缜,也就是邹韬奋的夫人,这是他们的全家福,中间就是邹家华沈寿是苏绣的骄傲,也是木渎的骄傲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园,这里原来是明代东林党人五心一的别墅,建成于崇祯四年,即1631年当时,五心一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被削籍遣归先在苏州建造田园居,也就是现在拙政园的东园部分,仍嫌城中烦嚣,便在木渎香溪之滨建秀野园,时常邀上三五同志,在园中游观酬唱,排遣情怀不久,五心一重被朝廷起用,先后做过太仆卿(相当于现在的中宣部副部长)、应天府甲(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少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副部长) 大家都知道,我们木渎不但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而且是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因此,在修复虹饮山房过程中,我们走遍大江南北,遍搜民间有关清代皇牍文化的珍藏之物,现在,就请大家随我去欣赏一下这些镇园之宝,稀世珍品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圣旨馆,这里陈列着清代十位皇帝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的二十道圣旨。
平时,大家在古典戏剧和影视片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位皇宫太监手捧黄绫在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这些都是演出的道具,真正见过皇帝诏书和圣旨的人却寥寥无几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篇5 当年,乾隆皇帝住在灵岩山行宫,而那些词臣随扈则住在虹饮山房据信吏记载:刘墉曾二度在虹饮山房下榻,与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这“程子四箴”四个大字,就是刘墉专门赠给徐士元的这个“程”字,指的是北宋理学家程熙、程灏,两人为亲兄弟,同学于周敦,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官至崇政殿说书,反对王安石新政,主张“专人欲,存天理”,壁如寡妇再嫁,他认为是大逆不道为封建统治者辩护所谓“程子四箴”也就是要求读书人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这是虹饮山房的镇园之宝:龙椅它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座椅,是当年康熙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时的圣驾专座后来乾隆游木渎时也坐过它是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条金龙缠绕腾飞,显示出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这只龙椅原来一直保存在灵岩山上,战争中论落民间,最近虹饮山房修复时从民间收受而来 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徐士元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
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这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看戏据说,有一次,乾隆看戏看得高兴,还亲自登台,舞剑助兴,这倒真有点与民同乐了 不过,与乾隆爷一起看戏,一般老百姓可没有这样的待遇,能在这露台之上陪侍皇上看戏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员,其他地方官员和乡绅只能在戏台两侧的看楼里观赏,而且这戏台四周都有大内侍卫和官兵把守,一般人等是不得入内的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篇6 所谓“圣旨”,是民间对皇帝“诏书”、“封诏”的尊称诏书”专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就相当于现在组织部门的“委任状”、“任命书”、“聘用文件”之类封诏”分“诰命”和“敕命”两种:一品至五品授以诰命,圣旨用七彩绫;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绫在清代,这种贵重的绫锦丝织品专门由江宁织造,我们熟知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过江宁织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担任过苏州织造 圣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长,宽33厘米为什么这样长呢?一是内容很多,不仅有官员的职衔、勋封等项,还有该官员的事迹。
除了封勋官员本人,还对其先代和妻室实行“推思封赠”,甚至延及该官员的子孙后人二是清代圣旨用“满汉合壁”书写:满文行款从左至右,汉文行款从右至左,合于中幅而书“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书写,上面钤盖“制诰之宝”也就是皇帝的“玉玺” 为了防止圣旨的假冒伪造,古代圣旨还有它特定的防伪标志请看这些圣旨的两端,有两条上下翻飞的银龙,中间是“奉天诰命”四个气韵非凡的篆字,既神圣威武,又动感壮美,这就是清代圣旨的防伪标记 从圣旨的图案中,能看出被赐者的地位等级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云图案,五品以上则为瑞鹤 对于圣旨的保管,历代都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官员得到皇帝授予的圣旨后,就把圣旨小心翼翼地珍藏于秘箱内,而另外复制木刻匾牌悬挂于殿堂之上,以显示家族之荣耀如果偶然遇到水、火或偷盗导致毁失者,经申请复议,准许给予补给;如果是因为收藏保管不慎导致虫蛀、损坏者,轻者罚俸禄六个月,重者革去官职;最为严重的就是将圣旨典当,则违反了大清刑律,除了追夺缴还外,还将移交刑部,以欺君之罪论处 明清二代专门书写圣旨的人称为“庶吉士”,而“庶吉士”必须是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大学士,擅长书法,文采飞扬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董其昌等一度担任过“庶吉士”,专门书写圣旨。
因此,历代圣旨的字迹圆润飘逸,行文遣词相当洗练,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学术研究价值 圣旨用料的质量,还反映了当时国力的盛衰清代盛世的圣旨用绫都很讲究,到了后期,用料越来越美清看这幅光绪圣旨,它的用丝已粗糙得像麻布一样了伪“满州帝国”傀儡皇帝溥仪索性将圣旨改为“指叙令”,其玉玺也由“司法部门”代替了 慈禧太后在清后期因其专权保守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留下了千古骂名不过,她在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达的这份公告全民的“一视同仁”懿旨中,却有其非常进步的一面懿旨中表述:一、废除满汉不准通婚的禁令;二、劝阻汉族妇女缠足的陋习,使其恢复自然;三、禁止在汉女中选秀女 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概况 篇7 后花园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双层长廊把亭台楼阁连成一个整体,置身双层曲廊之上,既可近揽古松翠色,又可这瞩灵岩山景,这样,古松园虽小,但于局面促之中,能领略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不失为苏州私家花园的精巧之作 沿着山塘老街,我们继续往前漫游,身边是静静流淌的香溪河,传说吴越春秋时,西施住在灵岩山馆娃宫里,每日用香料沐浴,这洗妆水流入山下河水中,满河生香,故得名香溪沿着香溪漫步,我们就像闻到了二千五百年前吴宫花草的芳香。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木渎最大的私家园林——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它门对香溪,背靠灵岩,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