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路基路面说明(2~8)典尚设计.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35760743
  • 上传时间:2023-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说 明一、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施工图系根据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浙发改设计[2004]128号)《关于杭州至浦东高速公路杭州大井至海宁袁花段工程初步设计的复函》(以下简称“批复”)中有关路基路面方面的审批意见进行设计,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1、按批复建议,施工图设计对路基防护设计进一步优化,植草防护的一般路堤填筑高度增大到4m 2、初步设计沥青混凝土上、中面层均采用SBS改性沥青,批复建议中面层改用符合要求的道路沥青施工图设计中面层仍采用SBS改性沥青,其理由是:我省同期建成的两条高速公路,一条上、中面层均采用改性沥青,而另一条仅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在2003年夏季持续高温条件下,仅中面层采用改性沥青的路面比上、中面层均采用改性沥青的路面车辙要严重得多,经实地检测发现,沥青路面中面层的温度甚至比上面层还高,为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施工图设计中面层仍采用SBS改性沥青二、 路基横断面布置以及超高方案1、 路基横断面布置杭州至浦东高速公路杭州大井至海宁袁花段路基标准宽度为35m各部分具体布置如下: 路基宽度 B=35m 中央分隔带 3.0m 左侧路缘带 2×0.75m 行车道 2×11.25m 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 2×3.25m 土路肩 2×0.75m 路面横坡: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为2%,土路肩为3%。

      路堤边坡坡率为1:1.5坡脚设置宽度不小于2m的护坡道,护坡道外侧设置梯形混凝土预制块边沟,边沟上口宽1.8m,底宽0.6m,沟深0.4~1.0m2、超高设置路面超高方式采用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旋转硬路肩与行车道一同超高,曲线外侧土路肩同一般路段一致,即横坡向外侧倾斜,当超高值大于3%时,弯道内侧土路肩横坡与行车道、硬路肩横坡一致三、 路基设计1、一般路基设计⑴ 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标高⑵ 路基干湿类型根据沿线地下水位和雨季地面水排泄情况的调查,以及填料性质、填筑高度等,划分了路基干湿类型回弹模量Eo是根据室内试验并结合以往实际工程检测资料分析取值⑶ 路基填筑填筑材料主要采用土石混合料,填料要求及压实度要求如下表;填料要求及压实度要求 表1项 目 分 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料最小强度(CBR)(%)重型压实度(%)固体体积率(%)填方路基上路床0~30108≥96≥87下路床30~80105≥96≥87上路堤80~150154≥94≥85下路堤>150153≥93≥82零填及路堑路床0~30108≥96≥872、桥梁等结构物连接部位路基设计为综合治理桥头跳车这一质量通病,减少路堤本身的压缩变形,桥梁、箱通(涵)等结构物台背采用级配碎石填筑,要求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压实度要求≥96%。

      级配碎石颗粒组成范围如表1所示,液限<28%,塑性指数<9级配碎石颗粒组成范围 表2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 mm)的质量百分率 (%)5337.531.519.09.54.752.360.60.07510085 ~10069 ~8840 ~6519 ~4310 ~308 ~256 ~180 ~103、软土地基处理设计 (1) 处理方法本项目软土地基处理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 天然地基+等载预压,适用于软土层很薄,沉降量较小的路段② 塑料排水板+土工格栅,适用于有一定的软土层厚度,沉降量较大的一般路段③ 塑料排水板+等载预压,适用于有一定的软土层厚度,填土高度较小的桥头、涵洞、通道路段④ 预应力管桩+土工格栅,适用于软土层较厚并且填土较高的桥头、涵洞、通道等路段 ⑤ 筒桩+土工格栅,适用于软土层深度中等并且填土较高的桥头、涵洞、通道等路段⑥ 水泥搅拌桩+等载预压,适用于软土层较浅并且填土较高的桥头、涵洞、通道等路段 (2) 软基概况 路线所经区域为杭嘉湖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水网密集,为冲湖积平原亚区路基影响深度范围内土层分布情况大致为: 冲湖积平原亚区大部分为软土路段,表层冲湖积粘土、亚粘土,厚度0.8~7.0m,软~硬塑。

      软土层Ⅲ1层为淤泥质亚粘土、粘土,流塑,多呈层状,夹薄层亚砂土,含腐殖质及少量贝壳碎片,局部为淤泥顶板埋深1.0~15.0m,层厚0.8~22.3m含水量33~42%左右,孔隙比1.0~1.15,压缩系数为0.4~0.8Mpa-1,该层软土高含水量、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差,为本工程主要地基压缩层,易变形和失稳局部缺失以下一般为性质较好的硬土层,为结构物的主要持力层,对路基影响较小 (3)路堤稳定性验算和地基沉降量计算 路堤稳定性分析采用固结有效应力法,施工期路堤稳定分析中考虑的附加荷载有:路堤自重荷载+沉降方荷载+施工活载+超载,并考虑了地基固结使抗剪强度增加的因素 沉降计算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主固结沉降,并结合地基土层的压缩模量进行修正的计算方法沉降计算考虑的附加荷载中除施工活载未计入外,其余与稳定分析相同 计算中填筑期的填筑速率按1.0m/月控制,预压期按12个月控制,路面施工期按10个月考虑4) 塑料排水板本工程采用高质量可测深式塑料排水板,其技术指标高于常规塑料排水板,详见表3,承包人和监理工程师应予以重视塑料排水板技术指标 表3项 目单 位设计板深(m)备 注<10≥10材料芯 板聚乙烯或聚丙烯新料滤 膜粘合型涤纶无纺土工布复合体厚 度mm4.0±0.24.5±0.2宽 度mm100±2100±2克 重g/m80~11090~130抗拉强度KN/10cm>2.0>2.5延伸率≤10%时纵向通水量cm3/s>50>65侧向压力为350KPa滤膜单位面积重量g/m2>110>110抗拉强度干态N/cm>40>40延伸率10%湿态N/cm>50>50延伸率15%,水中浸泡24h梯形撕裂纵向N>100>100横向N>115>115湿态断裂延伸率%>20>20水中浸泡24h渗透系数cm/s≥5×10-3≥5×10-3水中浸泡24h有效孔径μm70~12070~120O98 (5) 水泥搅拌桩 水泥搅拌桩设计直径为50cm,掺灰量50Kg/m,材料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桩体设计强度(90d无侧限)为0.9Mpa,并要求28d强度大于0.6Mpa。

      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路段,路基填筑须在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养护一个月后进行 (6) 预应力薄壁管桩 采用直径40cm的先张法预应力薄壁管桩,壁厚60mm,其具体规格和技术指标参见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结构标准图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02浙G22)中的PTC-Ф400(60)6~12.A型,其包含接桩和开口桩尖A型 (7) 筒桩 现浇薄壁筒桩设计直径1.0m,壁厚12cm,混凝土强度为C20采用自动排土振动灌注方法施工,为了避免成孔器振动时间过长而造成混凝土离析,要求采取间歇性振动 (8) 土工格栅 根据铺设位置的不同,土工格栅采用两种规格结合塑料排水板、粉喷桩处理铺设在砂砾垫层或桩顶垫层中的土工格栅A采用涤纶土工格栅,要求延伸率为10%时其横向抗拉强度≥50KN/m,纵向抗拉强度≥35KN/m;结合路堤桩处理铺设在桩顶垫层中的土工格栅B采用双向钢塑土工格栅,要求断裂延伸率≤3%,其横向抗拉强度>100KN/m,纵向抗拉强度>80KN/m,连接点的剪切强度>1.5MPa为了增强土工格栅的整体性,减小搭接,方便施工,土工格栅宜沿路基横向铺设 (9) 预压时间 预压时间的安排见“沿线软基处理设计表”或“沿线软基处理纵断面布置图”,其不包括填筑期,此预压期是估算值,在实际施工中可根据实测情况进行重新调整。

      四、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1、路基排水设计由于本工程所在地区雨水多,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沿线进行了综合排水设计,道路排水自成体系,避免与沿线水网和排灌沟渠相干扰,为防止河道水流倒灌入道路排水系统,抬高了整个护坡道高度及边沟沟顶、沟底设计标高路基两侧设置梯形砼边沟,边沟与排水沟涵洞或河道沟通,在路基边沟与农业灌溉渠道、通道相交处均采用立体交叉,即边沟设置涵洞或倒虹吸通过以上构造物路基边沟施工时,应按“路基边沟排水设计图”控制沟顶、沟底标高2、路面排水设计(1) 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采用凸型漫流式,内植草、栽种灌木,雨水漫流至路面与路面水一起漫流至路基边沟排除渗入中央分隔带的水通过中央分隔带渗沟及横向排水管排除2) 超高路段超高路段的内侧路面雨水与一般路段路面雨水排除方式一样,由路面横坡自由漫流至土路肩外,经边坡流入两侧边沟;外侧超高路面雨水经由路面横坡自由漫流至中央分隔带内,通过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排至路基边沟3、路面内部排水设计路基土路肩采用5cm厚细石子混凝土加固,混凝土层下设置20cm厚由碎石和过滤织物(土工布)组成的排水层,以排除通过路面裂缝或空隙渗入并滞留在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

      4、路基防护一般路段护坡道和填土高度小于4m的边坡采用植草防护,填土高度大于4m的边坡采用菱形框格植草防护,框格为浆砌预制混凝土块体或现浇混凝土桥头路段路基填土较高,且部分桥面雨水沿纵向集中流向路基,因此结合排水需要,在邻近桥台锥坡处设置兼有排水作用的检修踏步,桥头40m范围路基边坡采用菱形框格植草进行防护,沿河、沿塘路段需先清淤至河(塘)底,然后回填宕渣,落入河道、池塘部分的边坡采用7.5#浆砌片石护坡五、 路面设计1、路面结构设计行车道及硬路肩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路面面层厚18cm(4cm抗滑表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5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路面结构总厚度为73cm设计使用年限15年根据路面日常养护经验和破损情况调查分析,致使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坑洞、剥落等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集料与沥青的粘结力不良,因此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设计采用SBS改性沥青I-C;其集料要求采用玄武岩加工,按JTJ052-93规定的标准方法试验时,其粘结力(不掺外加剂)不得低于四级为保证沥青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