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机遇与挑战.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0639375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8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在国家倡导大学生基层就业计划和云南桥头堡建设急需大批高层次人才的情况下,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返乡就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对政府如何认识人力资本的挑战;对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契合的挑战以及对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特色就业力认识的挑战关键词: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1XSH005)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是指在大学毕业生由高等教育机构向劳动力市场的过渡中,发生了地理位置上的变化,即认为发生了就业流动;反之,则认为未发生就业流动[1]国外文献因研究目的不同,对“地理位置变化”的测量也不尽相同有的以州为单位,即如果离开本州到其他州就业,则认为发生了就业流动,而在本州内即使发生了地理位置的变化也被认为没有发生流动还有的以郡为单位,或者通过邮政编码的变化来测算发生流动的距离本研究主要针对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就业的问题,属于大学生就业流动的范畴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就业主要指生源地为云南跨境地区八个州市的大学毕业生不论就读在省外省内毕业后均返回到生源州市就业。

      根据上述学者对就业流动的定义以及本研究目的的需要,明确本州内即使发生了地理位置的变化也认为没有发生就业流动一、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总体而言,近年国家一些鼓励基层就业政策让部分大学毕业生开始选择返乡就业,但并没有改变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向东部及省外发达城市或留在昆明及周边较发达城市就业的大形势,其中留在昆明及周边城市寻找工作而不愿回到跨境民族地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占多数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第一,经济方面的因素在西部地区省会城市的经济在全省所占的比例较大云南省呈现出以昆明为中心的不均衡分布格局,昆明、曲靖、玉溪三市在全省主要经济指标中占主导地位2010年,昆明、曲靖、玉溪三地GDP总量为3862.34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3.5%,其中昆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9.4%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就导致就业机会的不平衡相较以昆明为中心的城市,跨境民族地区因为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人才需求和就业机会也相应较少第二,政策方面的因素跨境民族地区还未充分认识到高素质人才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少数州市出台有关政策来鼓励本地生源返乡就业,其中文山州虽然出台了有关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但这个政策不仅仅针对大学毕业生,还包括所有就业者,针对性不强。

      政策中鼓励的力度也有限,在跨境民族地区的大学毕业生中未引起反响,也不足以影响他们就业的选择第三,劳动力市场方面的因素云南省劳动力市场是多重分割的,有行业、职业之间的分割,地域、城乡之间的分割,还有单位所有制之间的分割受“终身聘用制”的影响,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流动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往往第一次择业就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因此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初次就业非常谨慎,他们一般不愿意到经济落后的地州特别边远的跨境民族地区和农村去就业,害怕将来很难再到大城市去就业[2]第四,跨境民族地区社会关系跨境民族地区因地域偏僻、空间有限,形成与外界接触较少,内部社交为主的格局再加上这些地方的居民很多是世代相传,容易建立很深的裙带和连带关系表现在大学生就业中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就能选到一份好工作,而没有社会关系的学生往往被安排到一些边远的地区,工作环境、待遇及发展空间差距较大二、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机遇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上有十几个民族跨国境而居,这些民族被称为跨境民族,即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并沿国境线相邻而居的同一民族[3]云南有16个跨境民族,①占全国31个跨境民族的一半多,而且也是世界上跨境民族分布最为集中和广泛的地区之一。

      这些跨境民族分布的地区被称为跨境民族地区,云南跨境民族地区主要含8个州市25个县市,②这些地区处一隅而连四方接三国的特殊区位,使其成为我国南疆的重要门户、是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是政治、民族、宗教、生态等方面非常敏感的地区,[4]其稳定与发展对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与内地差距巨大这种态势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但也与边疆民族地区不善利用和发挥其有利条件和潜在优势有关挖掘跨境民族地区的优势和潜在条件,进而制定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是振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关键2009年,国家从调整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提出了“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要求,全面部署实施了桥头堡建设,其主要内容涉及五个方面的定位,即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的先行区、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桥头堡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云南地位优势日益凸显,也使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真正从祖国的西南边陲悄然变成中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桥头堡发展战略不仅是云南一省的对外开放,也是中国对东盟和西南各国的全面开放;既是云南省推进改革开放和加快建设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最好机遇而桥头堡归根结底是需要人来建设,因此,也就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更广的就业机会具体来看为跨境民族地区大学毕业生的返乡就业提供了这样的一些就业机遇:第一,桥头堡建设中发展外向型经济时,需要有了解当地的优势、又有经济、外语等专业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参与;第二,桥头堡建设中在加大现代化设施建设中,大量现代机器设备和其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具有一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去操作;第三,跨境民族地区利用特殊的区域优势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需要大批熟悉当地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参与;第四,跨境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特色产业中,急需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来帮助改变目前这些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研发能力弱,创新能力低,技术含量不高的现状跨境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生于斯长于斯,了解本土文化,又具有一定文化和技能,自然应成为建设桥头堡、实现跨境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最重要的主力军此外,国家及跨境民族地区出台的政策,也为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提供了政策上的机遇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出台了一系列基层服务项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

      同时,云南也针对边疆及特殊地区出台了政策:“继续落实应征入伍以及到全省25个边境县市、3个藏区县行政区域内乡镇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这些基层就业计划以及针对到边境地区就业学生的就业援助对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了政策上的机遇三、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挑战1.政府对人力资本认识的不到位云南省长期实施重工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政策和投资都偏向重工业人力资本存在着总体质量不高、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5]这与我国人力资本上的投资不足,导致人力资本供给短缺的大环境是一致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短缺的现实使得外来投资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投资减少了一半[6]这种过于偏颇的投资策略会进一步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从长远角度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看,云南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及实施桥头堡战略的关键是重新再认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不是仅仅是物质投资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重视桥头堡建设的前沿,各跨境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的开发投资,无疑是云南省建设桥头堡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主要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来加以解决:一是完善各级政府相关投资体制和机制。

      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的比例;给予返乡就业大学毕业生丰厚的物质激励和保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对激励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拉动和导向作用,并将是否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作为评价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二是制定区域战略规划中体现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跨境民族地区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时,要把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与经济发展、扩大投资、调整结构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大对人力资本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投入云南高校总体水平不高,办学特色不突出经费不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使高等教育与地区的发展协调一致特别是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应紧密联系桥头堡建设和边疆地区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特色发展道路,培养区域发展需要的人才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契合程度不高云南与其他省份的高等教育有着较大的差距和鲜明的区位特点,更应结合云南的特殊省情、区域特色、众多民族、自然生态以及面向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等等方面去挖掘自身优势,把云南独具一格的风格发扬光大,办一些针对特殊区域特殊人群的专业,并且结合桥头堡的主要目标,力求各高校能办出地方特色、办出云南特色。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从整个云南省高等教育系统来说,要鼓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出特色根据每所高校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克服同质化倾向特别是跨境民族地区的高校应逐步实现“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彰显地域文化的办学特色其次,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云南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能封闭进行,要研究云南桥头堡战略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趋势,提前规划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建立政府、高校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对话沟通机制,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及时交流人才使用和培养中的问题,推动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重点可着眼改变目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产业及高原特色农业等高技术领域的人才紧缺以及高层次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最后,高校应制定多元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较高,平均在30%左右少数民族学生很多来自跨境民族地区,有其特殊的资质,如:能歌善舞、通晓本族语言和风俗,对当地的人文熟悉,这些资质目前还处于潜在的、善待挖掘的就业优势。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这些资质以及云南经济发展可能需要的发展方向采用分类多元培养,制定多元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如果当地高等学校能够针对自身发展与当地学生实际情况培养适应当地的专业本土人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才流失,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7]3.大学生对特色就业力认识不够云南跨境民族各地区都有着特殊的区域性,各民族都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不容易与其他民族同化融合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杂居的各民族之间又互相影响这些特点与我国其他单一民族地区相比,情形就显得较为特殊近些年,外地生源的大学毕业生到边疆跨境民族地区就业的人才逐渐多了起来,但由于语言、文化和风俗的不同,一部分外地大学毕业生很难融入当地的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特色就业力就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因为本土人才本来就土生土长在这个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工作环境都较易融入,其特色就业力在这一特定前提下掩盖了其常规就业力的不足,并且他们的家乡在此、本族在此,更有利于安心工作和做出成绩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倡导本土大学生返乡就业建设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并以此为契机确保桥头堡战略的顺利实施的原因所在。

      但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特色就业力目前还没有被普遍重视和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