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个好设计.docx
12页10个好设计 Google新logo提高辨识度,加快产品运行效率设计方:Google设计团队1914年6月,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设计了奥运五环,象征人类团结时至今日这个图形仍然是全球辨识度最高的标志之一商业公司对于logo的期待,也无非如此Logo背后是一套品牌价值观的编码,告诉消费者品牌代表着什么当一个品牌具有自己的狂热者之后,logo又变成了品牌效应的最佳代表,扩大产品线或服务领域时,只需要附上一个logo,用户就能够明白这是一个品质如何的东西Google在2015年9月更换的新logo便是最新的一则例子这家公司将原先logo上的衬线去掉,让人们在不同终端更易于识别出自己的logoGoogle的服务早已不再局限于电脑屏幕这几个字母,如今不断出现在手表、、汽车仪表盘上,有朝一日可能还会出现在虚拟现实或者太空探险当中Google把新logo字体叫做Product Sans带有极客精神的Google设计师,将新logo的大小限制在了305个字节你要知道,旧logo使用了贝塞尔曲线来创建,总共需要100个锚点,压缩之后也要2KB—新logo无疑加快了产品运行时的效率。
一个问题是,如今logo还重要吗?1990年代以来,那些经典的logo设计总能记录一个时代的商业故事和社会演变—就像苹果、耐克和可口可乐那样—如今Google、Facebook或者Twitter的标识,是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见证Google曾6次更换logo,但每一次都是延续之前的色彩和形式,它的设计风格和辨识度不断被延续和强化这也是为什么它更换logo的举动,在有如此之多的品牌更换logo的2015年,显得更有商业意义3D Touch细节是魔鬼,提升交互体验事关强大的技术、供应链和设计规模设计方:苹果公司苹果公司还带来过什么惊喜吗?也许是曾经为它欢呼过太多次,如今它的每一代产品看起来都乏善可陈iPhone的圆润拉丝铝框、指纹识别或者随时可以用来调戏的Siri,都成为了使用习惯似乎已经没有人在乎与去年的产品相比,它又轻了多少克,或者处理同样的任务性能提高了百分之几3D Touch就是这样低调的设计创新1985年,电影《回到未来》里的布朗博士创造了第一个多触摸界面,扩大了人类与屏幕互动的想象而3D Touch几乎可以算是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带来虚拟键盘和Multi-touch之后,第三次人机互动方面的创新设计。
它在苹果公司那个最为神秘的工业设计室里被反复测试了许多年没有多余”是苹果公司一直坚持的设计理念在交互设计上也是这样设计师想要简化用户在使用iPhone时的操作步骤,打算让可以通过你的按压力度,明白你的想法他们在iPhone 6s系列里,加入了一块电容传感器和Tapitc Engine触觉感应技术这么说吧,当你在便利店里需要用支付宝付款,用力按压支付宝的App图标,就会出现带有“支付二维码”的捷径,只要点击它便能出现你的付款二维码,而不是再经过支付宝App里面至少两次复杂的功能选择苹果公司要为用户增加这么点便利并不容易,需要找到可以实现的技术,可以支持生产的整个供应链条,再把它递给习惯抱怨的千万用户手上这家大公司在设计上具备的规模化优势帮了大忙在负载3D Touch的iPhone 6s系列的推动下,2015年最后3个月苹果公司一共卖出7477万部iPhone,与之前iPhone 6上市时的表现基本相当—要知道iPhone 6带来了产品外形设计上的显著变化WeWork设计改变工作效率,同时使协同办公的方式可以被复制设计方:WeWork设计团队、建设团队WeWork并不是2015年才出现的一种开放式的协同办公空间,但它却在2015年发展成熟并不断被复制。
WeWork把工位按小时出租给创业团队或独立工作者,为他们打理好咖啡、会议室和无线网络截至2015年,WeWork在纽约、伦敦和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共拥有54个共享办公空间—是2014年的两倍这家公司对于办公空间的重新设计,可能代表着未来最为高效的办公形态随着白领队伍的不断壮大,自美国内战起,设计师和管理者们就经常讨论员工应该坐在什么地方到了1900年代,设计师对于高耸的钢筋建筑应该如何组织办公空间也没什么头绪他们在偌大的开放空间里,为员工设计了整齐划一的座位与隔间,高层管理者则拥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室WeWork消灭了隔间和沉闷秩序它的设计师提倡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咖啡吧、乒乓球桌、全透明的会议室、柔软的沙发,这些用心设计的空间其实是在制造着各种邂逅的可能性,设计师、律师、创投者也可能坐下来一起聊天原始感”也是设计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词,他们相信没有dress code的办公室才可以真正激发创造力WeWork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建设团队和项目管理团队它向人们展示了设计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协同办公的方式是可以被复制的,或许这会成为未来办公的形态WeWork的市场估值已超过50亿美元。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空间、材料与结构的聪明使用,帮助节约成本和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方:Perkins+Will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师Ralph Johnson希望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从内而外讲述自然的建筑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意义不光在于对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所做出的贡献,也不仅仅是向人们示范建筑如何从自身出发去讲述故事 这座建筑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它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提供了范本2015年4月19日,地处上海静安雕塑公园的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项目确定之后,规划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新建筑如何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保持公园的完整性鹦鹉螺自然形态的建筑外部让它在这片绿地上不显突兀,这种几何体天然地具有组织内部交通的流线同时螺旋屋顶被用来种植大量绿色植被,这保证了新馆的建成并不会减少公园的绿化面积这也是Perkins+Will的方案在全球竞标中被选定的主要原因它让人与自然完美结合为了节约使用城市空间(相当于商业公司的成本),新馆采用了下沉式设计,有2/3的建筑处于地下设计者对材质和建筑结构的聪明运用,也保证了地下的采光细胞墙”是Johnson给出的解决方案—墙的最内侧采用玻璃材质,这样阳光能够进入,中间层则是钢结构,保证承重,形似“细胞”的最外一层的设计还能起到一定遮阳作用。
Johnson在设计这座建筑时甚至还考虑到了室内空间的灵活性,确保以后建筑可以更改和循环使用,以符合其他需要统一“小茗同学”符合目标市场审美的包装设计,给产品带来差异化,快速进入市场获得盈利设计方:Bravis International Limited1960年代嬉皮士文化在美国盛行时,麦迪逊大道上的广告狂人为品牌汲取年轻文化,大量使用了涂鸦和朋克的广告设计元素如今年轻化仍旧是大公司渴望的目标2014年是统一集团近5年来盈利水平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饮料业务的衰退迹象明显,同比下滑了7.6%在日本设计公司Bravis的设计支持下,统一在2015年推出了“小茗同学”系列茶饮料小茗同学”在设计上使用了大面积明亮的色块(黄、橙、蓝、绿)和巨大emoji类型人物表情这样的视觉设计,可以使它在众多产品陈列中获得注目而对流行文化(“萌”元素与emoji)的把握,使得这几瓶饮料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并引起话题出众的包装设计让它实现了溢价,这个售价5元的茶饮料,在3月上市之后的两个月内销量375万箱,8月的单月销量达400万箱如果总结小众审美的传播途径,在不同年代其实大同小异—定位一个年轻化的市场,用市场中的消费者的审美方式去讨好他们,将这些审美元素通过产品的外形设计与营销等商业手段打入市场,一个窄众市场便由此诞生—成败的关键在于对设计(或者说一种审美态度)的准确把握。
小茗同学”实际上便是沿袭了这样的方式,快速进入了一个已经颇为拥挤的饮料市场无印良品小家电通过家电产品输出品牌理念,简单及规范化的设计利于提高效率,扩张市场设计者:深泽直人2015年12月,深泽直人出现在纽约他的任务是告诉美国消费者,无印良品是什么无印良品在第五大道上开设了北美最大的门店,位于地标性建筑物施瓦茨曼大楼的对面这是这个日本品牌在美国的第五家门店,美国是它继在中国的疯狂扩张之后的下一个目标市场小家电是深泽直人最好的作品2015年无印良品推出了热水壶、烤面包机和电饭煲,这是2014年春季之后它第二次推出家电系列,也是其小家电首次在中国内地出售中国和韩国的制造商成熟之后,日本的家电制造业已经不再具备突出优势,整个行业陷入价格竞争,产品功能复杂花哨却无用况且,电器制造并不是无印良品的长处不过它善于设计深泽直人认为产品设计也是空间和氛围的设计近年家电产品呈现墙壁化趋势,比如电视而其他留在桌面上的用具只需简单功能,所以无印良品的热水壶和电饭煲都是圆弧形设计,像锅碗瓢盆一样没人关心它们是谁设计的,只要切合人体使用习惯就好了看似无设计,实际上花了很大功夫这便是无印良品费尽心思,想要让消费者明白的品牌信息。
这3款小家电更大的作用在于,让消费者从“无印良品式”的家电中明白,无印良品是什么小家电符合人体习惯的极简设计,也令无印良品不需要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做出改变,可以以统一规格在全球销售与宜家不同,全球各地都有宜家的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中国甚至设立了产品研发部门,来研究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喜好但目前这显然不是无印良品的优势,简单和风格统一的设计让它可以略过这些流程与成本,也加快了扩张速度加速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和投入产出比,是如今设计最重要的一部分深泽直人这么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如果将功能作为第一要素,很容易陷入趋同和价格战但设计不会滴滴出行在扩大服务边界和市场范围的同时,不失用户体验设计方:滴滴出行设计团队我们认为所谓良好的App体验与设计,就是能够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明白这个App是干什么的,以及如何使用滴滴打车”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帮你叫辆出租车的应用,专车、快车以及顺风车这样的业务扩展了它的服务边界—2015年9月,这家公司采用了新名字“滴滴出行”,并更换了具有争议的logo品牌战略变化之后的难度在于,如何把7项与出行相关的服务,在一个界面中清晰呈现出来不难看出“滴滴出行”的操作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X)设计效仿了Uber,但在不断更新之后,这家公司的设计团队将车类选择栏与地址栏对调了位置。
这么做的目的在于,用户最常实施的操作行为是输入目的地地址,所以放在最好操作的屏幕下端原先列表式的地址选择方式简化成卡片式,内容呈现直观,具有视觉凝聚力较不常用的车类选择栏则被放在应用顶部为了减少地图上繁琐的路线和地名带来的视觉压力,设计团队还对线路、地名做出了区分,按照比例尺不同依次展现过去一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滴滴出行或许是使用最多的App之一与苹果公司或者Google的界面相比,它在目前流行的极简设计、扁平化炒作甚至色彩使用方面都毫无出众之处,在特殊节日时那些刻意设计的特殊汽车图标,甚至有时也成为用户的吐槽 但作为一款日常应用,好用的意义更大于好看滴滴出行2015年的订单量达到了14.3亿,注册用户为2.5亿在发起与Uber的正面竞争的同时,滴滴出行的用户群体也开始由一线城市,向新一线及二三线中小城市扩展简易的操作体验及用户界面设计,无疑降低了它在新市场教育用户的门槛东京成田机场第三候机楼避开了与低成本有关的负面要素,拓宽了人们对候机楼的想象空间设计方:日本日建设计、PARTY创意公司一个机场最直观的体验来自于它是否友好、便利,在这一点上,东京成田机场第三候机楼也许算不上是一个绝佳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