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41194732
  • 上传时间:2022-0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2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挚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今日学习啦我为你细心整理了《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希望你喜爱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注释   [1]此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题作《渭城曲》他书也名《阳关曲》乐府曾以此诗入谱,成为当时流行歌曲,有《阳关三叠》之名元二:王维的友人,姓元,在兄弟中排行其次,故元二安西:唐代设有安西都护府,故址在今新疆库车   [2]渭城:本秦咸阳县,汉改名渭城,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浥轻尘:是说雨后使尘土沾湿,不再飞扬   [3]柳色新:一作杨柳春   [4]阳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在玉门关之南,所以叫阳关古代中外陆路交通的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送元二使安西》翻译   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轻扬的灰尘,旅店旁的杨柳显得更加青翠奉劝您再喝尽这斟得满满的杯中酒,要知道西行过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挚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赏析一】   此诗是王维送挚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心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探讨会常务理事、李商隐探讨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早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始终延长、不见终点的驿道,客舍四周、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干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潮湿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支配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日,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爽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覆盖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干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爽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供应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温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恋恋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子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挚友了诗人像高超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辞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挚友上路的时刻最终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子的这句好像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剧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始终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力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憧憬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挚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验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孤独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意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意,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境况、心情的深情爱护,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福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挚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意,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许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缄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缄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困难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别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赏析二】   这首后来又名《渭城曲》的送别诗,在唐代举不胜举的送别诗中被赞为绝唱还在当时,就被谱上曲子不胫而走,很快传唱天下,称为《阳关三叠》情意绵绵,一咏三叹,美丽动人,荡气回肠中唐大诗人白居易有诗: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刘禹锡也有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阳关三叠》仍时常唱起,或许曲调早已不是当年的古律,但诗句照旧,真情依旧   安西,是唐代时中心政府统辖西域地区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日的新疆库车地区王维的挚友元二奉朝廷使命前往,诗人于京都长安城边、渭水北岸的渭城送别,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的一起先就点明白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渭城,是位于唐京都长安城西北渭水北岸的原秦咸阳故城唐代从长安前往西北的人,人们往往到这里为之送别真正是天公作美,早晨的一阵微雨润湿了大地,驿道上轻尘不扬《楚辞》中有风伯洒道,雨师洗尘这里的浥字,是潮湿的意思。

      诗人拿捏得非常精确,润而不湿,恰到好处,又非常传神,好像是天从人愿,上天也理解诗人此刻愿友人一路平安的心情朝雨初歇,天朗气清,客舍和柳树都被刚下的刚好雨洗得干净宜人,青青和新,色调明快而动人   然而客舍原来就是暂驻之所,而杨柳往往是别离的象征柳、留谐音,自古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青青柳条摇曳轻拂,仿佛是人在惜别留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诗人景物的细心选择,可谓专心良苦原来诗人不是来这里观赏良辰美景,而是为友人送行于是笔锋一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在河西走廊的尽西头,在今日甘肃敦煌西南,与北面的玉门关遥遥相对,因它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自古是中原与西域的边塞要道今日的阳关早已是一片荒漠的沙海,唯存一座古烽台的废墟,似在诉说往昔的故事这里渭城,是如锦似画的繁华之都;那边西出阳关的安西,是万里迢迢的遥远边陲这里,客舍青青,杨柳依依,秀丽宜人;而那边呢?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外是阳关,安西还在阳关外,因此是大漠漫漫,塞雪胡沙诗的前两句中句首的渭城和句末的柳色新的景色描写,与友人的前往之地无形之中作了特别剧烈的对比,形成巨大的反差。

      马后桃花马前雪,叫人哪得不凄然这更是诗人匠心独具友人当即只身万里,黄沙漫漫;今后塞云胡沙,安危莫卜与友人的难舍,为友人的担忧,无限的离情别绪涌上诗人心头酒过三巡,分手在即,诗人举起了手中的酒杯,不言别离之苦,不言友情之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发自肺腑,催人泪下,无限的牵挂尽在酒中就像高超的摄影师在拍摄运动员跳高时,往往选择的是其飞身过杆那最扣人心弦的一刹那诗人截取的正是酒阑即将分手,不忍惜别的心情都已达顶点的这一刻   王维是个特别重感情的人,孝闻天下,夫妻意笃,手足情深,挚友之间情真意切,在其诗中随处可见如被人们历来用来歌咏爱情的五绝名篇《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就是赠他的好挚友、当时闻名的音乐家李龟年的再如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之江东》),情景妙合无闻,情感自然流淌而《哭孟浩然》、《哭殷遥》等诗,更是字字句句出自肺腑这里诗人一句无故人,胜似任何祝愿的话语,特别自然淳朴,又特殊真诚情深,关切、牵挂、祈愿、担忧、千情万意都在这更尽一杯之中   王维擅长从生活中拾收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充分地表达出深厚、真挚的感情,味外有味,令人神驰。

      这就是为什么这首唐代的送行一唱三叹的名篇,至今千载,仍传诵不绝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诞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志在山林,归于安静闲适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风清爽,刻画细腻,意境美丽,诗中有画,充溢禅味,历代誉为诗佛典籍中画名更大于诗,画中有诗,是文人画之始,南宗画派之祖精通音律,通晓佛理 猜你感爱好: 1.那原文翻译及赏析 2.诗经棫朴原文翻译及鉴赏 3.敝笱原文翻译及赏析 4.长发原文翻译及赏析 5.诗经载芟原文翻译及鉴赏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