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介绍(8篇).docx
18页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介绍(8篇)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介绍(精选8篇)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介绍 篇1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是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的,以青铜铸造,重约6吨钟身为三格,最顶端蹲有蒲牢,钟身分别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凤凰、狮、牛、鹤等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自撰自书的骈体铭文292字,是李旦书法仅遗于世的绝少手笔景云钟的钟声悦耳动听,浑厚悠扬,咱们每年除夕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钟声就是用景云钟录制的 我左手边是另一件国宝级文物,大夏石马大夏是少数民族匈奴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大夏王朝只有短短的24年,由于当时的战乱,大夏国遗留下来的文物极其稀少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巨石马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现在请大家看远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大家眼前屹立的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便是《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介绍 篇2 在阅读了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一部巨作之后,我们将进入第二陈列室进行参观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属教堂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教堂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教堂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颜真卿书写的《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纪念他的父亲而立的家庙碑,碑文记述了颜氏家族的世袭与功业仅从文中“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到颜氏家族的兴盛和荣耀,《多宝塔碑》是颜体早期的代表,《颜氏家庙碑》则是颜体不如辉煌与成熟的杰作。
还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我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里陈列着汉魏至唐宋的各种书体名碑,其中包括篆,隶,行,草等5种书体,如汉代《曹全碑》《仙人唐公房碑》唐代张旭和怀素草书的《千字文》,唐徽宗的《大观圣作之碑》等《曹全碑》是我国现存汉碑中汉隶的精品,为国家级文物,碑石刻于东汉晚期,是百姓和官吏为纪念东汉灵帝时陕西合阳县令曹全而集资修建碑文记载曹全曾随军征战,战功显赫,主政合阳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在碑石上还刻有捐钱的花名册《曹全碑》的书法扁平匀整,清丽流畅,自然典雅,秀美飞动,不仅是汉隶中婉约的代表,更是汉碑中的精妙之品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介绍 篇3 西汉时期,厚葬风气极盛,在贵族阶层中“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很强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宠幸爱慕的东西雕刻于墓室以尽人间之乐汉代画像石便是在这种厚葬风气中逐渐产生的石刻艺术室陈列的汉画像石大多出土于陕北内容除少数神话故事外,其余的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如牛耕、狩猎、乐舞,贵族生活等。
汉画像石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因此,它们既是艺术创作又是历史记录,为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牛耕图》是汉代画像石的代表作,画面上有一人双手扶犁,前面有两头牛拉着,两头牛的牛颈上有一横杠,这就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汉朝时农业的耕作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在陕北地区共出土汉代画像石500件,西安卑林博物馆收藏有133件隋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在这里陈列的有献陵石犀和昭陵六骏我们现在所看到地这尊石雕是献陵石犀,它原来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吨,是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这种犀牛的品种非常奇特大家来看,它头上没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圆包,因此叫做“圆帽犀”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据史料记载,唐初,林邑国,也就是今天越南顺化一带,以这种犀牛向唐王朝进贡,李渊非常喜欢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这一石雕注重写实,结构匀称,比例准确,显然是以活犀牛为“模特儿”,使人感到它温顺驯服,憨态可掬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相传六骏图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
原先画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题铭的四言赞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为了炫耀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戒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争中身冒箭矢、驰聘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由于六骏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1914年,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将六骏中的两骏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这两骏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的复制品1918年,他们又再次来到中国,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存了下来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四幅残损的浮雕它们虽然是残缺的,但却是真品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介绍 篇4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 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了 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 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
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天安门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介绍 篇5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
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好了各位,今天我们的碑林博物馆之行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参观,谢谢!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介绍 篇6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
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
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