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情过去了,也得到蒙方道歉.pdf
1页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名游客3月28日在蒙古国肯特省不儿罕山游览时,受到极端组织人员的人身攻击和侮辱,受辱视频和照片被上传到社交网站,引发中国国内以及蒙古国社会各界的关注事件中的中国游客在向新华社记者提供一份书面说明中说,他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去蒙古国事发当天,他和几名中国朋友和蒙古国朋友前往不儿罕山登山春游这名游客在同行的人中最早登上山顶,当时有大约30名蒙古国人坐在敖包前 “突然,一名蒙古国男青年指着我喊:这有中国人于是,七八个蒙古国小伙子围住我,把我推到,压住我跪在雪地上他们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说我是中国的内蒙古人与这名游客同行的朋友随后赶到,与对方解释并交涉,争吵结束就在他回到国内以为事态平息之后,他受辱的照片和视频被围观群众发送到了社交网站上,由此引发轩然大波这名游客说,自己没有想到这件事会被放到网上,希望这场风波尽早平息 “(在网上)看到自己的照片非常愤怒,也非常委屈,”他说,“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从没想到会碰到这样的事现在我非常苦恼,希望此事尽快消声灭迹 ”这名游客表示,自己不打算提出起诉 “有个人已经与我蒙古国朋友联系,要正式表示道歉事情过去了,也得到了蒙方的道歉 ……他们也没有对我身体上做出伤害。
”北京晨报主编/胡强劲 美编/马佳雯 校对/李世辉2 0 1 5年4月6日 星期一A16国际新闻蒙古国受辱中国游客自述经过 “事情过去了,也得到蒙方道歉”■提醒近日,中国游客在蒙古国受到一些极端人员人身攻击和侮辱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据了解,蒙古国警方已经掌握了涉事挑衅者的相关信息 事情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样的? 新华社驻乌兰巴托记者王宁联系到事件中的中国游客, 详细叙述事件经过蒙古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究竟如何?多名专家就此解读中国富商郝琳在法国收购酒庄后坠机身亡一事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零四个月,今年清明节前夕,法国司法部门公布调查结果:事故原因系飞行员操作失误,并非机械故障法国西南部利布尔讷市检察官克里斯托弗·阿盖4日告诉媒体记者,空难调查认定,郝琳等人乘坐的直升机“不存在技术或保养问题”,坠机由“飞行员失误”引发,主要原因是飞行高度过低他说,直升机起飞时已是冬日傍晚,夜幕降临,能见度有限就飞行员是否“酒驾”,阿盖说,飞行员喝了酒,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2013年12月20日傍晚,云南柏联集团总裁、香港居民郝琳参加完收购“大河城堡”的庆祝活动和新闻发布会后,前去视察这座酒庄,乘坐的直升机途中失事,坠入多尔多涅河。
郝琳及其12岁的儿子、金融顾问和酒庄前业主雅姆·格雷古瓦尔全部遇难出事直升机是格雷古瓦尔的私人直升机,据信由格雷古瓦尔亲自驾驶事故发生前一天,郝琳以3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买下这座占地 65公顷的波尔多酒庄他的妻子、柏联集团董事长刘湘云因“怕坐直升机”而没有登机,躲过一劫新华社记者 胡若愚事发 被逼跪在雪地上道歉 蒙古总统市长表态据新华社记者了解,蒙古国警方已经掌握了这件事中挑衅者的相关信息据中国驻蒙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消息,事件发生后,使馆高度关注,向对方外交部门和警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对方依法严惩肇事者,加大对中国公民的保护力度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长巴特乌勒本月 2日就这一事件正式道歉,并表示要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3日就这件事表态,肯定巴特乌勒的道歉新华社驻乌兰巴托记者王宁说,这件事在网络上成为热点后,绝大多数蒙古国网友对中国游客表示同情,强烈谴责挑衅者一名网友愤怒地说:“难道中国人曾强迫我们在长城下跪吗? ”法公布中国富商坠机原因对前往蒙古国的中方人员,中国使馆和专家提出一些建议中国使馆提醒,由于蒙古国治安状况欠佳,针对外国公民抢劫案件时有发生,在蒙中国公民应注意安全防范:选择治安状况良好的办公地点和小区居住,并安装可视和监控;不要在办公地点和住处存放大量现金和贵重财物;不要向不明身份之人显露财富和告知其商务情况;进出住处时,仔细观察楼梯内情况,特别是注意是否被跟踪或有人藏匿在住处死角,并提前准备好钥匙开门;不要为不熟悉的人开门,不要轻易让以送货、维修等各类人员进入家门;送朋友回家一定要确认朋友进入家门,一切安全后再离开。
专家表示,去蒙古国的中国游客应在出发前多了解当地习俗和法律,并记牢使领馆联系,遇到突发事件应第一时间联系王浩说,中国游客在蒙古国遇到安全问题不能忍气吞声,除了联系使领馆外还要懂得报警,留下笔录,以保护自身权益对于赴蒙投资的中国企业,专家提醒,要在投资前着重了解当地有关部门的招商引资流程和法律法规 “中国商务部网站上有中国企业赴蒙古国投资的专门投资指南,里面的介绍非常详尽实用,建议企业一定要读 ”新华国际王宁 朱东阳肇事 极端组织作案中国驻蒙古国使馆官员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起偶发事件,属于个案随着中蒙经贸人文交流的规模日益扩大,发生摩擦和碰撞也是难免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黄莹认为,受辱事件发生后,中蒙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妥善处理了事件不过,专家认为,这件事背后体现出的一些深层问题,也需要双方重视和应对据报道,挑衅中国游客的人来自蒙古国非政府团体“站立的蓝色蒙古”王宁介绍,据她了解,这一组织成立不久专家说,蒙古还有“白色纳粹十字”“泛蒙古运动”等几个极端组织这些组织声称要捍卫“民族血统的纯洁性”,宣扬极端言论,甚至有排华暴力行为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3日明确表示:“蒙古国应是负责、友善、开放的蒙古国,极端民族主义是有害的。
”记者王宁说,这些极端组织成员大多数是社会底层人士,包括没找到工作的年轻人等由于人数少、诉求偏激,他们在蒙古国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大多数蒙古国民众“并不买账”另外,不排除有些人是蒙古国当地利益团体和个人的“商业工具”,试图以极端言论和行为赶走中国企业 专家 个别政客蓄意作怪 北京大学蒙古研究中心教授王浩认为,这一事件反映出一些蒙古国民众的对华负面情绪她认为,这其中有三方面的原因 “个别蒙古国政客和媒体为捞取政治资本或赚取关注度,炒作‘中国威胁论’,助长和利用蒙古国部分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为自己加分 ”另外,近年来随着中蒙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赴蒙留学务工、投资开矿和旅游观光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部分蒙古国民众抱怨中国“抢走”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再加上一些中国人不了解当地语言和习俗,炫富、商业欺诈和破坏环境等不良行为被蒙古媒体频频曝光并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当地一些民众对中国的负面情绪此外,中蒙一些民众在历史和一些问题上的不同认知也成为部分蒙古国民众难解的“心结”王浩说:“一些蒙古国人有‘小国情结’,夹在大国之间难免有惴惴不安此外,部分中国网民和媒体对蒙表态也不够理智,甚至有不当言论 ”而黄莹提醒,赴蒙的中国人在与当地人交谈中要格外注意,避免使用“外蒙古”这种表述,“蒙古国民众对此非常敏感”。
专家以及中蒙双方人士多认为,中国和蒙古国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两国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中蒙经贸人文交流的规模日益扩大这一过程中,一些摩擦和碰撞的偶发事件难免会出现,但不会影响中蒙关系发展的大局专家说,大部分蒙古民众支持对华友好,支持同中国发展经贸等全方位关系 “尤其是蒙古国年轻人,思想非常开放我接触的几个来中国的蒙古国留学生,对中国的看法都比较友好,”黄莹说赴蒙注意事项蒙古国存在“站立的蓝色蒙古”、“白色纳粹十字”、“泛蒙古运动”等极端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