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专业采风调研报告.docx
6页山西采风调研报告班 级:室内 1512学 号: 指导教师:报告日期:2023 年 9 月 28 日采风调研报告考察时间:2023 年 9 月 21 日——2023 年 9 月27 日考察地点:山西省〔五台山、大同、平遥、太原〕 考察方式:参观、拍摄前言:我们带着专业学习的目的,在山西省为期一周的专业考察,我们此行考察的对象是山西省五台山、大同、平遥古城以及省会太原的各个名胜古迹和博物院、醋文化园的建筑以及景观设计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文l 第一站: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对于五台山,我从小就从很多人口中耳闻了很屡次,所以,对于五台山,我已向往已久, 心中特别期盼能亲自登上它,现在最终要实现了,心中特别兴奋五台山,又称凉快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我国四 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国内首屈一指,名扬天下.五 台山的五座主峰,高度都在海拔 3000 米上下.五 台山顶气概宏大,顶天立地.五座台顶环围的腹 地台怀,寺庙林立,殿宇层叠,楼阁峥嵘,佛塔 并寺.这里,高山以古寺作幽雅的饰品,古寺凭 高 山 添 雄 浑 的 气韵.关于五台山还有这样的 一个传奇,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特别恶 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炎热难 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
文殊菩萨碰 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患病苦难,打算转变这 里的气候.初秋,五台山已经透着冬日的一丝丝 凉意,牛驴骡马在台顶牧游,还有麻雀在亭塔楼 阁上空飞行.台怀腹地各具风采的寺庙建筑,置 于郁郁青青的五座 台顶下,如同大翡翠盘里聚着的宝珠.黄昏,站在台怀寺主庙集群区,有时见台北顶鸿门云 遮雾障,向山底压来,有时又见孤雾飞升.特别消灭在似雨非雨的天气里,真是"山色空蒙 雨亦奇",游动的雾将牌楼的殿堂托起,红围墙在白雾中假设隐假设现.此刻美,就在那假设有假设 无之中了.五台山雄伟高大的山峰,多姿多彩的古建筑群和那布满佛地风情的秀丽的画卷, 古往今来,不知吸引着多少文人墨客高僧来此巡游赏识和弘扬佛法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 另一标志,是佛教寺院的大规模兴建和僧侣人数的增加在唐代,五台山见诸记载的佛寺就 有七十余所,其规模都格外雄伟五台山有浩如烟海的佛像,数量多达 30000 余尊,不仅有佛、菩萨、罗汉、胁侍、供给人、护法神,而且还有儒教、道教、地方宗教、帝王将相、僧侣居士等这里的佛像分为八种类型:泥塑,金属,石刻,木雕,烧瓷,脱纱,刺绣,画像l 其次站: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名扬中外,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边,石窟依山开凿,东西延绵一公里。
现存主要 地窖四十五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余尊,为我国规模最 大的 古代石窟之一,1861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记载,云冈石窟距今已经有一 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云冈石窟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 容丰富,雕刻精巧,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传奇石窟 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 观音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古朴风格,形式多样的仿木 构建筑屋;?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熟的佛传浮雕;有构 图繁富,秀丽精巧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 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进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 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健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 制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 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但是今日了解和争论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沟通和人民友好往 来的实物佐证.云冈石窟的造像气概雄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 5 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依据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概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美著称于世,显示出简洁多变、华美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典范和“瘦骨 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表达和 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进展的历 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型风格在云冈 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穿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话”的开头第三站:晋祠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 25 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巡游胜地1961 年 3 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 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 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 建南北朝天保年间〔550-559 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 筑池塘”唐贞观二十年〔646 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 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
太平兴国九年〔984 年〕依 山枕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 年〕 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其母邑姜亦供奉于正殿之中熙宁晋祠 年间〔1068——1077 年〕封邑姜为“顕灵昭济圣母”,遂有 圣母殿之称,后来唐叔虞祠堂迁于北侧,形成今日格局游晋祠,可按中、北、 南三局部进展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 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的母亲邑姜建筑构造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 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 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 余米,每层四周有门, 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晋祠〔jin ci〕在太原市西南 25 公里悬翁山下,晋水发源处。
北宋天圣年间,追封唐叔虞为汾王,并为大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大的圣母殿,殿内有43 尊宋代彩塑,殿前鱼沼飞梁为国内所仅见殿内两侧犯难老、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 17℃ 左右,清亮见底祠内贞观宝翰厅有唐太宗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晋祠内还有著 名的周柏、唐槐, 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唐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气勃勃,郁郁苍苍,与常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巧的宋塑42 个侍女像、圣母像誉为“晋祠三绝”l 第四站: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 1756 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 6 个大院,内套 20 个小院,213 间房屋,建筑面积 4175 平方米,三面临街, 四周是高达 10 余米 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 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居民建筑风格 的古宅乔家大院陈展优 5000 多件珍 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 主的民族风俗: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 岁季季节、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 还设立有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 等的陈设乔家大院是一座 雄伟壮丽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表达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赏识、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l 第五站: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 827 年~公元前 782 年〕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表达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 300 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 4000 座,街道商铺都表达历史原貌,被称作争论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2023 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2023 年 7 月 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点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 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精彩范例,在中国 历史的进展中,为人们呈现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 社会、经济及宗教进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 由纵横穿插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连接处,南到大南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把握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穿的主街。
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创立于道光四年(公元 1824 年),遗址占地 2324 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 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 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先后有介休、太谷、 祁县相竞效仿东大街,东起下东门 〔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 笔直贯穿的主街北大街,北起北门 〔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八小街和七十二条 蚰蜒巷,名称各有由来, 有的得名于四周的建筑 或醒目标志,例如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 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 有的得名于祠庙,例如文庙街、城隍庙街、罗汉庙 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真武庙街、五道庙街等; 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例如赵举人街、雷家院街、 宋梦槐巷、阎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 家巷、马家巷等;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 城中之城,类似于古代城 市中的坊,四周的四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例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 、葫芦肚巷等。
第六站:醋文化园山西醋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远在夏商时代的殷高祖武丁为聘请一位才子做他的宰相就有“假设作酒醴,尔 惟曲蘖;假设作和羹,尔惟盐梅”之说其意是,假 假设做甜酒,就用那关键的曲和蘖;假设做羹汤,就用 那必不行少的盐和醋(在古代梅亦称酸“梅”,醋也) 这位“人才”,当时就隐居在山西平陆县境内的一个 名为“圣人洞”的地方可见早在公元前 12 世纪 以前山西人就学会了酿醋并懂得用“梅”调和食物 了 另在《竹书纪年》记载我国上古有一种植物 叫作“真荚”,这种植物月朔生一荚,然后每日生一 荚,至月望停顿望后13 减一荚,至月末减完,刚 好三十日这种植物不仅可用来计时,且味酸,是 用来酿醋的最早原料萁荚生长于晋阳,即今山西 太原这也是晋醋发端极早的一个明证 山西水 硬,促进消化醋是必不行少的,所以醋与人的生活 息息相关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