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临河区第十中学教师侯美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案.doc
14页附件1 2017年自治区新课程有效教学录像课评比活动参赛教师报名表姓 名侯美仙性别女年龄5313947802599最后学历大学本科民族汉录像课名称古诗文鉴赏工作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十中讲课年段初二主要荣誉校级优秀工作者校级“美的”教师(本人填写)教学业绩该同志工作认真负责, 在备批改中兢兢业业.热爱学生,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所带班级成绩突出学风良好,并且能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师生和家长中的口碑极佳.(学校填写)校长签字 高淑英 学校盖章评选结果 内蒙古教研室印章附件2 2017年自治区新课程有效教学录像课评比活动学校报送作品汇总表学校名称巴彦淖尔市临河十中 学段初中校长高淑英活动负责人王俊伟13019583140电子邮箱928901269@.com报送作品个数3学段学科教师姓名录像课名称初三语文高雪梅说明文阅读训练的技巧与方法初三数学韩芳垂直于弦的直径初三政治董文丽一带一路专项复习初二语文侯美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附件4 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设 计 者:侯美仙单 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十中 授课年级:八年级章节名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时1课标要求1、新课标注重语文学习的三个维度,强调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2、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突出语言材料的人文性内容与学情分析内容分析本课描绘的是杜甫49岁时经历一次风雨袭击、赖以遮风避雨的茅屋被吹破的情景,诗人推己及人,想到的是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的百姓的艰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教学重点1、朗读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2、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学情分析学生对古诗文鉴赏的基本能力不够,对答题的技巧和思路不是太明白,并且语言组织能力较弱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理解诗的内容 2、培养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1. 准备好笔记本2. 预习有关古诗文的知识点教学策略学案导学法教学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落实目标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古诗文鉴赏的要点,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环节一(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预习检测(一):读准字音(二):作者及作品知识两学生上黑板板演,下边同学做好笔记了解考查内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环节二(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朗读环节 教师范读学生个别示范读集体朗读学生朗读并且做好节拍划分掌握朗读节奏环节三(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分节赏析诗歌的内容及技巧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掌握重点词语分析重点句子的含义环节四(拓展延伸)你能说出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句或诗歌吗? 《春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环节五(教师小结)由杜甫迁移到爱国诗歌及诗人学生做笔记;屈原 白居易 范仲淹陆游 顾炎武 谭嗣同积累素材环节六(达标检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风怒号( ) (2)高者挂罥( ) (3)沉塘坳( ) (4)倚杖 ( ) (5)俄顷 ( ) (6)布衾 ( ) (7)大庇 ( ) (8)突兀 ( ) 2、解释加点的词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卷我屋上三重茅( ) (3)忍能对面为盗贼( ) (4)归来倚杖自叹息( ) (5)俄顷风定云墨色( ) (6)秋天漠漠向昏黑( ) 3、默写填空。
(1)茅飞渡江洒江郊, , (2) ,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 ,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4、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6、重点问题探究 (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7、把你积累的有关杜甫的情况写在下面6分) 8、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9、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2分) 板书设计 现实 秋风卷茅 惨 自己 (心情苦痛) 群童抱茅 悲(无可奈何) 秋宵屋漏(忧思不绝) 哀理想 广厦千万间 愿 天下寒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巴彦淖尔市临河十中侯美仙2017/5/2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设计人: 侯美仙 审核人:王俊伟班 级:八年级五班 组名:语文组 时间:2017.5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理解诗的内容 2、培养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1、朗读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2、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教法学法: 诵读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导入新课 把茅屋图片、杜甫头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屏幕显示出来 伴随解说词:这几间茅草屋,虽然简陋,却牵系一个诗人的家庭冷暖;这个诗人是谁?(杜甫)我们曾学过《杜甫诗三首》,引出课题 三: 自学感悟感知美1、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丧 乱 广 厦 见 此 屋2、.简介作者及背景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1982年,杜甫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先由学生介绍,互相补充,老师再重点强调)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
可事实远非如此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3、 “歌行体”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