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刍议.docx
5页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刍议改革开放已经3 0多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一方面是伴随着一 系列经济体制变革,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 社会利益结构也随之分化,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作 为诉求表达主体,人们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表达和政治参 与的要求逐步提高,从而具备了理性的、合法的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能力 这些都要求党和政府逐渐的完善我国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为各利益主体提 供充分的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从而使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能够通过正 当的、规范的渠道进入公共决策过程中,供决策者参考和借鉴这对于我们 整合社会力量,建设“和谐社会”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与社会稳定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什么 是利益呢?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论和谐社会利益均衡的法律控 制》一文中是这样给利益下的定义:“利益指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经济利益 利益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动人心弦的现象之一”而和谐、社会是否允许利益 的存在呢?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呢?笔者认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一 个利益多元的社会,不同的利益交互作用:和而不同,活而不乱。
因此要确 保社会的稳定,最基础性工作就是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根据社会学的观点, 一个稳定的社会运行机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动力机制,一个是平衡 机制①动力机制,为社会的运动、发展、变化提供和传输着能量;平衡机 制,则维护和保持着社会各阶层及各种力量之间的协调、稳定、平衡如果 社会中各阶层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诉求,便会为社会正常运转提供源源不断 的动力,反之,社会不仅会丧失生机,而且会出现失衡危机要维护社会稳 定,就要建立和完善利益诉求机制,让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能够充分表达, 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和内容二、利益诉求表达产生的矛盾成因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稳定的社会,但这种稳定不可能是那种绝对的、一潭 死水式的稳定,而只能是相对的、包含着社会变动的、有一定矛盾和冲突的那 样一种当前的稳定状况则源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 利益冲突只是当前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狭窄抑或被剥夺,导致利益矛盾与冲 突不断激化分析其产生原因,大体有如下几点:一是传统理念与文化对言论自由等权利意识的束缚一方面民主意识淡 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国家可以说中国公民相对 西方国家的公民来说缺乏民主意,比较习惯听从命令,而不习惯表达自己的 意愿。
正如任进在《中国完善和发展表达自由保障机制的展望》一文中所说: “有关言论自由的保护相当落后即使在今天,封建专制主义在表达自由方 面的遗毒还未完全肃清/另一方面,诉求意识不强在我国通常情况下,当 人民有利益矛盾时,他们常是能忍则忍,实在不能在忍受了,首先想到的也 不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而是或寄希望于官员的体察民情,或通过非 正常途径解决再加上我国传统的“官本位”文化极大地压抑了人民群众利 益诉求的积极性,人民群众的诉求意识比较淡漠正如约翰•斯图尔特•密 尔总结的那样:“每个人,或任一个人,当他有能力并且习惯于维护自己的权利 和利益时,他的这些权利和利益才不会被人忽视二是官僚主义和政府的腐败引发信任危机代表政府的公务人员的行为 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而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官僚主义一直是影 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顽疾有人在工作中是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 处就办事,或者乱办事,有人是对人民群众态度冷淡,不问群众的痛痒,对 群众中的疾苦漠然置之,从根本上忘记了宗旨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 众,漠视人民的疾苦,对群众的合理要求冷硬横推而近几年越来越多,越 来越严重的腐败问题,也逐渐的在侵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度。
因此造成 了群众不愿相信、不敢相信政府和由他们制定的法律、制度使得一些本来 应通过也可以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问题却放弃法律这个有利武器使得上访 的数量不断上升,组织性、表达方式的偏激性甚至个别人出现了仇视社会, 反社会的思想,造成了一系列如校园伤害案等暴力事件三是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或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一方面在 我国的传统政治体制内,过分重视阶级问题,因此党过分强调利益的阶级对 立,忽视人民内部利益多元的存在事实,利益诉求靠的是单线性的自上而下 传播,在此模式下,虽然很少出现分歧,但却缺乏开放和活力,使公众利益 不能充分表达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机制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相互交织与影响,目前人民群众的利 益诉求表达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诉求渠道不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有批评、监督政府、提出各种建议的权利;人 大“代言人”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没有起到应有的代表作用二是诉 求作用较弱工会、妇联、共青团、各种学会、协会、新闻媒体虽然在利益 诉求中发挥了一些作用,但它们主要是起到了一种沟通信息和反映情况的“桥 梁”作用,强度、力度均不够。
三是诉求制度缺失关于人民群众诉求的法律 法规极不完善,相关的具体制度也严重缺失,原有的法律制度既无法解决不断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无法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公众利益诉求的方式在 合法性、公开性和透明性上还明显不足三、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路径选择中共中央党校严书翰教授认为:“采取措施夯实群众基础,关心人民群 众的利益表达,拓宽和疏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 然要求,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社会稳定因素的一个重要途径”建 立和完善人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有效途径,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应当从以 下几方面入手“(一)提高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主观意识我国宪法虽然规定了言论自由等权利,但是传统理念与文化对言论自由 等权利意识的束缚,使得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充分重视和利用言论自由权的氛 围因此应当积极的引导人民群众逐渐的树立民主意识,充分发挥公民的言 论自由的权利同时要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法律途径解 决利益纠纷因为法律的功能在于调节、调和与调整各种错综复杂和冲突的 利益法律作为社会利益的调节器,是达致利益均衡的有力保障二)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沟通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当前, 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带来巨大的社会活力,也凸显各 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各个部门在工作中必须重视沟通、善于 沟通,通过沟通求同存异,通过沟通达到和谐搭建沟通平台可以采取各种 形式,如面对面交流、信访接待、媒体对话、举行听证会等等,对那些群众 要求解决的切身利益问题,凡是应该解决又可能解决的应及时予以解决,限 于条件一时解决不了的应把真实情况告诉群众、求得群众谅解,以最大限度 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三)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首先,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 义务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 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基层民主, 完善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 会自治功能,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 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障公民权利的自由②。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人民 利益诉求表达引导机制群众所要求的利益,偶尔会出现不合理的请情况 还有可能会侵害他人的权利,反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应引导群众合理、合 法地实施利益诉求行使权利的同时不要侵犯他们的权利,要承担一定的义 务同时在处理利益纠纷时,应更多的采用调节、讨论、服务、合作、激励 等容易沟通的、较温和的方法,避免矛盾激化最后,应借鉴西方公民利益 诉求表达解决机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利益诉求解决机 制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里我们应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 介组织和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 求,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具体来说,我们要建立人民代表大会、 专家委员会与社会组织三者共同参与利益诉求的公众参与模式三者要分工 合作,各司其职,协调好各种利益冲突四)发挥大众媒体利益诉求表达的作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快、传播 直接、影响广泛等特点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它们在人民群众利 益诉求表达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监督、利益诉求表达的重要 渠道尤其是随着互连网的快速发展,大众媒体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上有其 他表达渠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说:“在经济全球化、信息 网络化的今天,现代传媒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力量,一种能够影响社会 的'软权力’,具有其他力量所无法望其项背的魔力,没有人能回避这种力量 通过媒体作出的利益诉求表达,不必通过社会组织或群体的中介而可直接抵 达决策层,避免了信息失真,使群众利益要求能接近决策核心,实现自主利 益的有效表达,而且很容易为党和政府所注意和重视因此,我们在规范现 有各种利益表达方式和渠道的同时,更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广播、电 视、网络、报刊等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平台,例如开 辟诸如“网络论坛”、“民情邮箱”等,充分发挥媒体收集信息、引导舆论 和社会监督的职能参考资料:① 引自网络,《“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多元的利益诉求机制》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政干部读本》,红旗出版社,2011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