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李白的情感世界【毕业论文绝对极品】.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9309555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8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李白的情感世界内容提要:伟大诗人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在唐代以及唐以后,都有着特殊的内涵 和特殊的魅力盛唐气象,孕育了这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批俗的人性智 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仔细品味诗人笔下那些充满奇思异想,奇情异彩的情 感世界,我们可以对诗性李白获得更丰富更有趣的理解,本文从这就从这四个方 面对李白的感情批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关键词:李白 爱国之情 山水之情 酒友之情 爱妻之情一、“盛唐风骚绝往昔,更添风华一谪仙”一李白的一生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 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二十多 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浮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 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许多地方四十多岁时,经推荐,被唐玄 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 君主时的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他,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生活 在草野间的人)”?①但是,此在长安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浪 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李白的诗歌创作于是趋于成熟,名篇叠出天宝三年(744 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两人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 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十六子)幕 府工作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中 途遇赦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李 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热爱祖国山河,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赞美 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无与 伦比的绝唱大鹏飞兮振八i中天摧兮力不济李白的爱国之情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 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 作于青年时代,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自己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 倾”的远大志向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 屡有失望之情,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始终激励着他努力奋飞 同样,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 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

      大鹏在李白的心里是一个带着 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展示了李白的爱国的壮志,济世的雄图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政治抱负诗人的命运必须和祖国的命运息 息相通,李白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和“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的政治抱负②他一生保持着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和不事权贵的傲岸品格,这样他 必然不为当权者所赏识,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就受到两次大蹭蹬,他报国立 功的志向终究没有实现前一次李片正值中年,由友人所荐,被唐玄宗召入京师, 供奉翰师李白一贯〃戏万乘如僚友,视倚列如草芥,〃他哪里愿做那些权贵大臣 和斗蹴皀之徒的御用文人,他毅然摆脱了豪华的宫廷生活,告别长安,浪迹天下 后一次,李白已到晚年,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无辜遭到囚系潯阳长流夜郎(今贵 州遵义附近)的处分李白的这一次不幸遭遇和庐山密切相关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春,李白偕同妻子宗氏由北往南,经安微宣城一 带,最后上了庐山这I]寸他已经五十开外,老人的心境更能领会五老峰传说的含 义,他更加喜爱五老峰了,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其富,俊伟诡特,鲜有 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五老峰东侧是九叠屏,山连山,相连十余里,绵 延如屏,又称屏风叠,李H就在这样一个僻静幽谷筑有“太白读书堂。

      “登山 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李白真是感谢大自然为他在人生长途跋涉中, 安排了这个短暂歇息的住所,他高兴地唱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诗人以五老为邻,以云松作伴,避居下来二)“大盗割鸿沟,如风扫落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始终不渝的爱 国情怀李白栖遁山林,他的爱国热情却丝毫没有冷却,他一直关注着动荡不安 的政局山村的长风曾给他送来远方的讯息,耳畔的松涛曾激起他心中的波澜 他一直深切怀念着备受战争苦难的北方人民当他得知安禄山攻陷东京洛阳,在 那里做起大燕皇帝时,极为愤慨,挥笔疾书:“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 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想起自己一生漂泊,不被赏识,当此国家存亡之秋, 自己仍然无所用力,悲凉之感油然而生但他对当时境遇并不廿心,他写诗策励 自己:“大盗割鸿沟,如风扫落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③他在积聚心中的 力量,等待着报效祖国的时机安禄山叛乱不久,唐玄宗就弃宫逃避到四川,途中下诏予第十六子永王李璞, 为山东南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和江陵郡大都督,委以军政大权, 保卫唐朝东南的广阔地域天宝十五年(公元758年),永王起兵东巡到潯阳,因 为钦慕李口的声名,他三次派人到庐山请李口去做僚佐。

      第三次的聘使是韦子春, 李口在《赠韦秘书子春>>诗中说:“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披云睹青天,门虱 话良图留候将绮季,出处未云殊绒安社稷,功成去五湖琼都”即指庐山 李白引用一个历史典故,故韦子春比作张良,把自己比作商山四皓中的绮里季, 为了保卫汉惠帝,是张良建议把深居商山的四皓请下山来的如今,韦子春又再 三声言永王之师以抗胡平乱为宗旨,所以李白觉的“辟书三至,人轻礼重,严期 迫切,难以I古I辞他盼望着能借此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这年十二月, 李白兴冲冲地离开庐山,踏上永王的楼船,自得阳东去金陵这时,他的激奋之 情喷洒在诗句中间:“永王正月东出师”,“云旗猎猎过得阳”,“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以东晋大破前秦苻坚百万众的宰臣谢安自喻,渴望辅佐永 王荡平荡乱,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然而,李白参加永王幕府的爱国之心,很快就在永王李陵和他哥哥肃宗李亨 两个王子的内战中受到难以承受的打击,突现在诗人征途面前是一场飞来横祸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永王和肃宗在丹阳干戈相见,永王兵败,军心涣散,死 的死,走的走,李白也一气逃到江西彭泽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 往柱,悲歌难重论这是他南奔途中留下的诗篇,此I]寸此地自身难保还念念不忘 “清中原”之志呢④!可是,附逆的罪名却已经如同阴影一般跟在他的身后。

      不久, 他便被肃宗囚于得阳狱中他在永王军中一共不过两三个月,却蒙受如此不白不 冤,不禁“万情结缉,忧从中催!”悲愤和痛苦折磨着位老人在狱中他写有《万 愤词投魏郎中>>: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狱户春而不草,独幽 怨而沉迷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穆陵关北悉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离开得阳的第二年,李片沿长江西行,向流放地夜郎走去到了夔州的白 帝城时,碰到大赦,白也在被赦之列,得以释放,这真是绝处逢生到达江陵后, 诗人心中热情的火苗一下子点着了,诗句从口中奔涌而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 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是脍灸人口的千古绝唱《 早发白帝城>>李白很快冋到了潯阳,又登上庐山,尔后返冋南昌家中三)“一醉累月轻王候”、强烈的叛逆性格,积聚了诗人了爱国爱民、忧国 忧民的情感李白自己对隐居庐山“仆卧香炉顶,餐露嗽瑶泉”的那段生活常在 心头怀念,在他晚年还希望再度上山隐居:“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不过这 个愿望最终并未实现当然,我们可以看到,他“将不可求之事求之”的真实目 的,是借以挥斥“人生在世不称意”的幽愤,是要永远辞去那个“使我不得开心 颜”的人间,只是把虚无缥缈的神仙无界当作没有权贵的批界来追求罢了⑤。

      李口从庐山回到家后,安史Z乱尚未平息,乱战频仍,李口纵冃河山,心绪焦 急,“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他还不顾六十二岁的高龄,参加太尉李光弼平 定叛乱的东征,但在半途因病餐回来了,第二年便病逝于当途李白到了晩年直 至离开人世之前,他的爱国热情还象人们在庐山含鄱口看到的朝霞那样燃烧着, 熊熊的燃烧着李白的性格“狂傲不羁”他愤世嫉俗,蔑视权贵,“一醉累月轻王候”、“天子 呼来不上船”特别是经历了二次放逐后的晚年,具有更加强烈的叛逆性格,这是 他强烈的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以及体验社稷苍生、探寻兴衰治乱政治热情的积聚 而形成了指点江山、叩问苍天的情感冲动三、“儒道释山水,出入亦关情”一一李白的山水之情李口自幼喜爱山水,有不少咏山水的佳句诗人融情于山水,真切地表达了 丰富的思想感情他在青年时代写的《大鹏赋》借大鹏的视力扫描祖国辽阔壮丽 的河山大鹏是李口的化身,他要实现他那伟大政治抱负,使祖国更加兴盛李 白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他那“视三山”、“观五湖”、“抚 四海”、“吞八荒”的魄力,既表现出他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又表现出 他对祖国辽阔疆土无比热爱的激情一是描山绘水,抒发炽热奔放的感情。

      李白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 及南北各地,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写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诗人大胆 地运用极度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手法,使这些山水的形象更具扣 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他笔下的大河,总是在读者的心中浩荡飞奔,狂泻不已这不仅突出了祖国 山川的雄奇壮丽,而且给人一种激励和鼓舞在《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喷涌而出的瀑布描绘得极为生动传神那高空直落, 势不可挡的流水,简直就是从天而降的银河!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写的是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诗人 的心中,楚江是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连天门山都被它冲开了!诗人豪情满怀, 登高远望,只见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茫茫九派,白波汹涌,浪高如雪山长江 景色写得意境高远,气象万干一切景语皆情语,以上诗句,情景交融,那奔腾 怒泻的河水就是诗人心中激荡的感情浪涛,充满着磅礴的气势和力量,展现了诗 人开阔的襟怀和昂扬的气势二是寓情于水,抒发怀乡思友之情以山水为形象,抒写绵绵不尽的怀乡思 友之情,也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色开元十三年(725)春,二十五岁的李白出蜀远游,船经荆门山一带,诗人观看 两岸的景色,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 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故乡的水啊,多么可亲可爱,你奔流万里是为游子 送行吗?诗人寓情于流水,流水即乡情至于思友,李白与杜甫的交谊当值一提《沙邱城下寄杜甫》之尾联,“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具体表现了李白对杜 甫的深切怀念: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FI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 行以汶水喻思君之情,创造了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天宝十二年,当诗 人听到好友晁衡溺死海上的传闻时,写悼诗《哭晁卿衡》,“明月不归沉碧海,白 云愁色满苍梧”如果说“明月”比喻晁衡的高洁品徳,那么"碧海”则象征着诗 人无限的哀思,愁深似海⑥语含悲悼痫切,这种感人肺腑的情谊,催人泪下三是幽思如水,抒发政治上失意的忧郁之情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诗歌一样,也 很有浪漫主义色彩他曾受诏入京,“仰天人笑出门去”,满以为到长安就可以“济 苍生…安社稷”然而在唐王朝政治日趋腐败的现实中,那是绝对行不通的,诗人的 政治抱负不能施展,心情十分苦闷,忧郁之情往往借流水倾泻而出天宝年间,诗人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 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诗人登台远眺,江水悠悠,思潮悠悠:当年凤凰翔集, 众鸟群附的盛事己随水逝去,唯有空台流水任人凭吊。

      在怀古的幽思中,抒发了政 治上失意的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