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宝典诗经:《周颂·思文》阅读.docx
4页国学宝典诗经:《周颂·思文》阅读 周颂中祭祀先王之作,大都篇幅简短《思文》篇幅之简短,恰恰反映当时政治之清明,国力之强盛,下面就和我一起来观赏下这首《周颂·思文》诗,欢迎阅读! 《周颂·思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注释 ⑴文:文德,即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功德后稷:周人始祖,姓姬氏,名弃,号后稷舜时为农官 ⑵克:能够配:配享,即一同受祭祀 ⑶立:通“粒”,米食此处用如动词,哺育的意思烝民:众民 ⑷极:极至,此指无量功德 ⑸贻:遗留来:小麦牟:大麦 ⑹率:用 ⑺陈:遍布常:常规,此指农政夏:中国 译文 追思先祖后稷的功德, 丝毫无愧于配享上天 哺育了我们亿万民众, 无比恩惠谁不铭刻心田? 留给我们优良麦种, 天命用以保证百族绵延 农耕不必分彼此疆界, 全国推广农政共建乐园 鉴赏 《维清》祭祀文王,只有短短五句;此篇祭祀后稷,也不过八句究其缘由,便是周朝历代先王的丰功伟绩,已家喻户晓,深化人心,无须赘述就此篇而论,后稷的传奇性经验和“诞降嘉种”、“是获是亩”赐民百谷的无量功德,在同属《诗经》的《生民》中便有详尽的叙述与颂扬。
《生民》即使未能创作于《思文》之前,而它的富有神话色调的内容则必定早就广泛流传于民间 周颂(包括《思文》)都是西周早期的作品,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周代先王的颂扬尤为热情周武王以“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在牧野伐灭“俾暴虐于百姓,以*宄于商邑”(《尚书·牧誓》)的纣王,建立起西周王朝,救万民于水火王室为光宗耀祖,百姓为感谢解放,这就造成了对新政权、自然也包括对新政权先王们热忱讴歌的盛况 或许正是基于上述缘由,历代众多学者形成了《思文》为周公所作的强有力的共识诗篇是盛朝的颂歌,作者是盛朝的大圣人,这一共识的形成也极自然《诗经》中的多篇作者都归之于周公,此处不具论,而《思文》一篇却未必如是 孔疏引用《国语》,说“周文公(即周公旦)之为颂曰‘思文’”,其实不确《国语·周语上》载芮良夫所说的一段话中,原文是:“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并未言是周公所作到了韦昭注中,才成为“言周公思有文德者后稷,其功乃能配于天”但是韦注本意只是说《思文》的内容乃反映周公所“思”,并非即指为周公所作,应当不难辨别看来,是孔疏将《国语》原文与注文误融为一体,牵涉周公,并认定《思文》出自周公之手。
这一误认,影响大而深远,以致成为后世诸多学者的共识,虽无伤大雅,总不免让人感到一丝缺憾说无伤大雅,是因为《思文》的确也体现了周公的思想周公辅佐文王、武王、成王三世,于强国、灭商、平乱,功勋卓著,而重农保民又是其一贯坚持的政治原则可见,就理解《思文》的意旨而言,的确可以、而且应当联系周公;但是,就此认定周公为作者,终究不行取要确认周公为《思文》的作者,还必需有早于或至少与《国语》同时的确凿证据,因为现有的确认不过是基于《国语》的不行靠的误认《诗经》中凡无确凿充分证据而定为周公所作者,均可作如是观 据《毛诗序》所言,《思文》是“后稷配天”的乐歌后稷之所以“克配于天”,在《生民》序中说得再明白不过:“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也后稷配天”的祭祀称为郊,即祭上帝于南郊的祭典古人祭天(亦即上帝)往往以先王配享,因为人王被视为天子,在配享中便实现了天人之间的沟通,王权乃天授进一步确认,于是原本空泛的祭天便有了巩固政权内容的详细落实,而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活动这种天人沟通的努力,今日看来虽然过于原始、刻板,但在古代,尤其是政治相对清明、经济发展顺当的时期,其统一思想、凝合人心的作用却不行低估。
试想,祭祀的程序随着乐歌(这里是《思文》)曲调缓缓进行(据王国维《说周颂》),简短的歌辞一再回环重复,气氛是何等庄重,人们会感觉置身于奇妙力气的限制之中,参加盛典的骄傲荣幸和肩负上天使命的虔诚在此间亲密融合 正因为如此,后稷开创农事、哺育万民的功德也是在上帝授意下完成的:“帝命率育从创作结构上看,“天”、“帝”之间是一种紧扣和呼应;就创作意旨而言,又是天人沟通印象的有意识加深在“人定胜天”观念形成之后,天人沟通、天人感应的思想仍旧绵延不绝,并且时时占据着正统地位,何况在其形成之前在《思文》产生的当时,天人沟通应当具有甚至不须要任何艺术手段(自然不是说《思文》毫无艺术性)就具有的剧烈的感染力气 西周当时已经是君临天下的政权,“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自然是这种权威的宣告,但又是秉承天命子育万民的一种怀柔昌盛的、向上的政权不会在立威的同时遗忘立德,西周政权也保持着这种明智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