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解问答题..doc
12页第一部分 神经系统1、 简述神经系统的区分;1、 按位置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2、 按分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①其周围部分别称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都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②内脏运动神经根据功能的不同还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 试述脊髓的位置、外形及其内部结构;1、 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年人一般平齐第一腰椎下缘,新生儿平第三腰椎;2、 外形:①呈前后略扁的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颈膨大和腰骶膨大两个膨大;②下端缩小呈圆锥形,称为脊髓圆锥;③圆锥的下端延为细长的终丝,止于尾骨后面的骨膜;④脊椎表面有6条纵沟,前面有较深的前正中裂,后面有较浅的后正中沟,在这两者的两侧分别有成对的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⑤在前后外侧沟,分别有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出入,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⑥腰骶尾段的前后根至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降,围绕在终丝周围,称为马尾;3、 内部结构:脊髓由周围的白质和深层的灰质构成A灰质在横切面呈H形;①其中间横行的部分称为灰质连合,中央有中央管;②两侧部灰质的前端扩大,称为前角,含有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后端狭长部分称为后角,含有多极中间神经元的胞体;前后角之间的部分称为中间带;③在胸1~腰3节段,中间带向外侧突出,称为侧角,含有交感神经元的胞体;在骶2~4节段,中间带的外侧部含有副交感神经元的胞体;④前后侧角在脊柱的内部上、下连接成柱状,分别称为前柱、后柱和侧柱;B①白质以脊髓表面的裂沟为界可以分为三个索:前正中裂和前外侧沟之间的前索、前后外侧沟之间的外侧索、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的后索;②各索主要由上下行的纤维束构成,主要的长纤维束有位于前索内的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外侧索内的脊髓丘脑侧束和皮质脊髓侧束,以及位于后索内的薄束和楔束;3、 简述脊神经各纤维成分的分布和功能;脊神经的纤维成分主要有以下四种:1、 躯体感觉纤维:①分布:皮肤和运动系;②功能:将皮肤的浅感觉冲动和运动系的深感觉冲动传入中枢;2、 内脏感觉纤维:①分布:心血管、胸腹腔内脏和腺体;②功能:将以上的感觉传入中枢;3、 躯体运动纤维:①分布:骨骼肌;②功能:支配其运动;4、 内脏运动纤维:①分布:心血管、胸腹腔内脏和腺体;②功能: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活动,控制腺体的分泌;4、 试述臂丛的组成,主要分支名称、来源及分布范围;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
其主要分支有:1、 尺神经:发自内侧束①肌支:支配前臂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 侧半,以及手肌内侧大部分;②皮支:分布于手掌尺侧1/3区和尺侧一个半指掌面的皮肤,手背尺侧1/2区及尺侧二个半指背面的皮肤;2、 正中神经:发自内侧束和外侧束①肌支:支配除了尺神经支配肌以外的前臂肌前群和手肌;②皮支:分布于手掌桡侧2/3区及桡侧三个半指掌面和背面末两节的皮肤;3、 桡神经:发自后束①肌支:(本干在臂部发出的肌支)支配肱三头肌;②浅支:分布于手背桡侧1/2区和桡侧两个半指近节背面的皮肤;③深支:支配前臂所有的伸肌;4、 肌皮神经:发自外侧束①支配肱二头肌;②末梢分布于前臂外侧的皮肤;5、 腋神经:发自后束支配三角肌;5、 简述坐骨神经的走行位置、分支和分布;1、 走行位置:①坐骨神经发自骶丛,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大肌深面,经过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至大腿后面,多数在腘窝上角附近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二终支;②胫神经沿腘窝中线向下,在小腿三头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行,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成足底内、外侧神经;③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侧向外下方行,绕腓骨颈至小腿前面,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走行于小腿肌外侧群内,腓深神经在小腿肌前群之间伴颈前动脉下行,直至足背;2、 分支分布:①本干在大腿后面发出肌支,支配大腿肌后群;②胫神经:分布于小腿肌后群和足底肌,以及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③腓总神经:腓浅神经支配小腿肌外侧群,并分布于小腿前外侧面下部和足背、趾背的皮肤;腓深神经支配小腿肌前群和足背肌,还分布于第1、2趾毗邻侧背面皮肤;6、 简述骶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的名称;1、 组成: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5腰神经前支和全部骶、尾神经前支组成;2、 分支:坐骨神经、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和阴部神经;7、 简述躯体运动中枢的部位和特点;1、 部位:位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2、 特点:①对骨骼肌的支配是交叉性的,即支配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但是头面部多数肌除外,由双侧皮质支配;②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它与身体各部位的关系像一个头在下脚在上的倒置人形,但是头面部的投影依然是正立的;8、 试述内囊的位置和分部;如果左侧内囊全部损害可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试用传导路的知识加以说明;1、 位置和分部:内囊位于大脑的深部,在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在大脑半球的水平面上呈“><”形,可分为内囊前支、内囊膝、内囊后肢三部分;2、 左侧内囊全部损害,会出现“三偏症状”①偏瘫:因为锥体束在内囊高度集中,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分别通过内囊后肢和内囊膝,损伤后将导致右侧的上下肢肌、面下部表情肌和舌肌瘫痪,而左侧不受影响;②偏盲:由于损害了视辐射,左眼颞侧半视网膜和右眼鼻侧半视网膜的冲动传入受阻,导致双眼右侧视野偏盲;③右侧身体所有深浅感觉障碍,是由于损伤了内囊后肢的丘脑顶叶束,它们传导来自对侧身体的浅深感觉冲动;9、 简述脑神经的顺序和名称;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蜗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XI副神经 XII舌下神经10、 脑神经按纤维性质可分为哪几类?每类包括哪些神经?脑神经按纤维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感觉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②运动神经: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③混合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11、 脑神经中哪几对含有副交感纤维,它们的神经节是什么?节后纤维分布到何处?脑神经中有四对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1、 动眼神经:①神经节:睫状神经节,在眼眶内;②节后纤维分布: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2、 面神经:①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下颌神经节;②节后纤维分布:前者分布到泪腺和鼻腔粘膜腺,后者分布至下颌下腺和舌下腺;3、 舌咽神经:①神经节:耳神经节;②节后纤维分布:腮腺;4、 迷走神经:①神经节:是所支配器官旁或器官壁内的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②节后纤维分布:分布到相应器官,包括咽、喉的腺体,胸腔内的脏器和腺体,腹腔内的实质性器官,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和腺体;12、 简述眼球外肌的神经支配;眼球外肌共有7块,分别由以下几对脑神经支配:①动眼神经: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②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③展神经:支配外直肌;13、 分布到舌的脑神经及功能;支配舌的脑神经有下列四对:①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的一分支,叫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的粘膜乳头,受理一般感觉;②面神经的内脏感觉纤维:分布到舌前2/3的粘膜乳头,管理味觉;③舌咽神经的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后1/3的粘膜,管理一般感觉和味觉;④舌下神经:分布于舌肌,管理舌肌的运动;14、 简述三叉神经三个分支的名称及各自的分布范围;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分别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①眼神经分布于泪腺,眼球,部分鼻腔粘膜,上睑、鼻背和额部的皮肤;②上颌神经分布于上颌牙齿和牙龈,上颌窦和鼻腔的粘膜,以及睑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③下颌神经分布于下颌牙齿和牙龈,颊和舌前2/3的粘膜以及耳颞区和口唇以下的面部皮肤,并支配咀嚼肌的运动;15、 简述迷走神经的各种纤维成分及分布概况;迷走神经由四种纤维成分组成:①内脏运动副交感纤维:分布于胸腹部内脏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②躯体运动纤维:支配咽喉肌的运动;③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颈、胸、腹内脏;④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耳廓背侧和外耳道的皮肤;16、 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的全部途径如何?分述视神经、视交叉中间部和视束损伤时,视力和瞳孔对光反射的症状如何?1、 视觉传导路: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将感光后产生的冲动传至双极细胞,再传至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组成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至视交叉(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纤维相互交叉,颞侧半纤维不交叉),经过视交叉后组成视束,视束绕过大脑脚,多数纤维终于外侧膝状体,由外侧膝状体发出轴突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枕叶距状沟上、下的皮质;2、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的小部分纤维→顶盖前区灰质核换神经元→两侧动眼神经副核→节前纤维→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两侧瞳孔括约肌;3、 神经损伤后以上反射的症状:①视神经损伤:引起患眼全盲,光照患眼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健眼存在;②视交叉中间部损伤:引起双眼视野颞侧偏盲,瞳孔对光的反射不受影响;③视束受伤,引起双眼视野对侧半偏盲(同侧偏盲),瞳孔对光的反射不受影响;17、 躯干、四肢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途径如何?①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②脊神经的躯体感觉纤维→脊神经节细胞→脊神经后根→在脊髓内上升1~2个节段,止于后角细胞→③发出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外侧索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交叉到对侧前索组成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④两束向上经延髓、脑桥和中脑,止于背侧丘脑细胞→⑤发出纤维参与丘脑顶叶束→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18、 针刺合谷穴,痛感如何传导大脑皮质?合谷处皮肤的痛觉感受器→桡神经浅支→桡神经的躯体感觉纤维→臂丛→第5~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的脊神经节细胞→后根→进入脊髓第5~8颈节和第1胸节→上升1~2节后止于背侧丘脑细胞→丘脑顶叶束→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中部;19、 针刺涌泉穴,患者感到疼痛,试详细分析其传导路径;患者由于疼痛引起的趾跎屈,请列举此反射的通路;1、 传导路径:涌泉穴处皮肤的痛觉感受器→胫神经、坐骨神经的躯体感觉纤维→骶丛的脊神经节细胞→后根→进入脊髓腰骶节→上升1~2节段后止于后角细胞→交叉至对侧外侧索进入脊髓丘脑侧束→经脑干止于背侧丘脑细胞→丘脑顶叶束→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2、 反射通路:(上行传导路同上)→通过中间神经元联络中央前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皮质脊髓侧束→经内囊后肢、中脑大脑脚、脑桥至延髓形成椎体→在椎体下部交叉至对侧外侧索的皮质脊髓侧束→脊髓腰骶节前角细胞→前根→腰骶神经前支→骶丛→坐骨神经、胫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砪长屈肌、趾长屈肌;二十、患者感觉到医生在用听诊器于心尖搏动处检查,试述此感觉的具体传导途径;心尖处胸壁皮肤的触觉感受器→左侧第5肋间神经→左侧第5胸神经节细胞→后根→上升至第3或第4胸节,止于左侧第3或第4胸节后角细胞→纤维交叉至右侧的脊髓丘脑前束→上行经脑干止于右侧的背侧丘脑细胞→丘脑顶叶束(右侧)→经右侧内囊后肢投射到右侧大脑半球的中央后回的中部;二十一、试述李某作右手握拳动作的运动传导路;左侧大脑半球的中央前回中部→左侧皮质脊髓束→经左侧内囊后肢、左侧中脑大脑脚、脑桥左侧至延髓左侧椎体→交叉至右侧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