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专题辅导八中考热点题型分析.doc
12页加水分装两支试管白色沉淀↓①白色沉淀↓②+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硝酸银溶液过滤化学专题八中考热点题型分析中考热点题型分类例析1、物质推断题物质推断题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能巩固所学知识,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得到了出题者的青睐,成为化学中考题中的传统保留试题做好物质推断题的关键为:1、打好基础,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2、抓好本质,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比如:几种常见气体、常见酸碱盐) ;3、抓住突破口,特别是把握物质的特征、类别,如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现象特征;化学反应的条件;物质的类别;题目提供的特殊信息;物质的转化关系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的明显条件及隐含条件,抓住其中的关键( 如:物理特征、化学特征 )作为突破口推出其中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然后据该物质与其它物质的反应及变化情况推出其它要求的物质,最后利用求出的物质进行检验,看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例 1: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钙、硝酸钠、碳酸钾,为了鉴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上述对白色固体的实验过程,该白色固体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可能含有 。
分析:对某些框图式推断题,如果善于抓住反应的最终生成物作为思维的起点,再根据题意反向逆推,得出结论从①可知滤液一定有硫酸根离子;从②知气体是二氧化碳,白色沉淀②中只含碳酸银而无氯化银,滤液中一定有碳酸根离子,无氯离子,进一步推知白色固体一定含硫酸钠和碳酸钾,而无氯化钙;加水有白色沉淀推知白色固体一定存在碳酸钙,硝酸钠是可能存在的物质答案:硫酸钠、碳酸钾和碳酸钙;氯化钙;硝酸钠2、实验评价、设计题实验评价、设计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现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特别是评价试题的出现,使化学实验命题中批判思想得到更新和升华它已经成为近两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随着新课标观念的深入人心,实验评价、设计题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白色固体澄清滤液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②加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生成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评价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测定、制取、检验、除杂等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论上要科学合理;操作上要安全、简便易行、现象明显;经济上要节约试剂、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环保不给环境造成污染其解题思路为:实验原理→所需药品、仪器→整体规划实验基本步骤→分段设计(包括每个细节) ,首尾相应例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案,其操作如下:①集气瓶中加 入少量水,把余下部分五等分;②在导管 A 处先用止 水夹夹住,再向燃烧匙里放入少许红磷(过量) ,点 燃后迅速放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③待点着的红 磷自行熄灭后,振荡集气瓶,使瓶内温度降到室温; ④打开止水夹 A 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
回答问题: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集气瓶中要加入少量水的原因是 ;③红磷燃烧时,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的目的是 ;④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21%,其原因可能是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测量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②红磷应过量,所用的可燃物燃烧不产生气体答案;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打开止水夹时,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流入集气瓶的水约占原空气体积的 1/5② 红磷燃烧时放出热,使集气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振荡瓶内的水后可使瓶内温度降低③防止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出来④[1] 瓶内的氧气未消耗完,一是因红磷不足二是因点燃红磷后插入瓶中的燃烧匙未伸到瓶底[2]塞子未塞紧,使装置漏气,导致外界空气进入瓶中,进而造成进入瓶内的水减少[3] 未等瓶内气体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例 3、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图, 用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请改正装置图中的错误: ; ; ;2)在给 CuO 加热前,要先通入一 氧化碳,目的是: 。
3)实验进行时,在 A 处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 4)C 处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 5)本实验设计中,在 B 处所采取的措施的目的是 ,其优点是 分析及答案:(1)酒精灯内的酒精过多,应选熄灭,倒出一些酒精使它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然后再点燃;从 A 进入 C 的导气管管口应伸入 C 中的液面以下;从 C引出气体的导管应从水面上提起使其刚过胶塞即可;(2)将 A 中的空气排出,防止通A入 CO 后引起炸裂;(3)黑色粉末变红;CuO 已被 CO 还原成 Cu;(4)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CO 被 CuO 氧化成 CO2;(5)防止尾气中未反应的 CO 污染空气;不用另行点燃随时有少量 CO 放出即燃烧,尾气处理彻底3、开放性题开放性题是近年来中考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类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归纳概括能力,是全面考查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理想题型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考点深,成为近年来的中考热点常见的开放性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题设开放型:给定结论和部分条件,去探索附加条件的可能性;2、结论开放型:给定条件探索结论的多样性;3、实验设计型:依据题目提供的条件,采用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多现象观察;多方法鉴别;多角度论证;多功能探索;多因素分析;多方案设计) 。
解开放性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此类题目的特点之一是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多元性、模糊性,要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此类题目的特点之二是情境新颖,思维开放,内涵丰富因此要学会探寻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一装置多用或多装置一用例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湿法冶金的国家,最早发明黑火药的国家,还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按以下要求填空(1)---(3)项,并以此为例,再填出(4)---(6)项化学之最:(1)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3)天然物质中最硬的物质是 ;(4) ;(5) ;(6) ;分析:此题首先提出(1)---(3)项具体要求,让同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整理,然后提出要求让同学们自己去发散想象,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内容答案:(1)原子(2)氧(3)金刚石(4)最轻的气体是氢气(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例 5、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试验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在实验基地种了 40 棵白菜,长势一样茂盛然后给第一块地的白菜浇收集到的酸雨,第二块地的白菜浇同样体积的河水三天后,发现第一块地里的白菜叶片发黄、枯萎,第二块地里的白菜长得仍很茂盛请回答下列问题:(1)称为酸雨的水溶液的 PH 值范围是( )A、PH ﹤ 7 B、PH﹤56 C、PH﹤1 D、PH ﹤0(2)下列气体过量排放,不会形成酸雨的是( )A、CO 2 B、SO 2 C、NO 2 D、HCl(3)试验中白菜为什么要种在相邻的两块地里?(4)为什么试验中第二块地上的白菜要浇河水?答案:(1)B(2)A(3)选择两块相邻的白菜地作对比试验,比较的是酸雨和正常雨水对白菜生长的不同影响,而不必考虑土壤、光照、地域、风向等因素的影响4)如果第二块地上不浇河水,那么第一块地上的白菜三天后的生长情况,不能严格地说明是由于浇了酸雨的结果,同样第二块地上的白菜也可能因缺水等其它因素而生长不良,造成试验结果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所以进行对比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相关因子的干扰4、信息给予题信息给予题是根据题中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使考生经过短时间临场阅读、结合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由于此类题情境新,知识活,能力要求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成为中考试题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该类试题将成为今后命题的主要方向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为:题干(信息部分)+若干简短问题(问题部分) 题干是向学生提供解题信息题干可以是文字描述、数据或图示等信息,内容全面,往往看起来是我们未曾学过的知识,有一种“未曾相识”但又有一点“似曾相识”的朦胧感觉,题干的作用具有隐蔽性、启发性和迁移性;问题部分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能否解答问题,关键取决于能够从题干中获取多少信息以及运用获取得的信息能否快速地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问题往往以连环式、渐进式、并行式或综合式的结构关系形成系列,构成对主题信息的比较完整的研究和运用信息给予题的一般特点:1、高起点、低落点:此类题目的命题范围并没有超越课程标准,但所选某些内容确实超越了教材,这部分在题目中则以“新情景”的形式告诉学生,初看起来给人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但细细品味,又似曾相识,看似超标,实则扣本,能力要求高,但落到具体的知识点并不高;2、情景新、知识活:创设情景的题材一般不会太深奥,知识浅显易懂,考生能够接受但考生必须对新情景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知识迁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迅速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对症下药,才能“手到病除” ;3、即学即用:由于创设的情景新,知识内容新,要求考生现学现用,即时解决问题。
信息给予题的一般法:阅读理解发现信息→提炼信息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联想迁移→类比推理解答问题例6、某化工厂以食盐、水为主要原料,可生产多种化工产品:(1)以食盐和水为反应物,经过电解获得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将氯气溶于水,有一部分氯气跟水发生以下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写出氯气通入消石灰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第一问题干提供的信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为食盐和水,生成物为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条件是电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较容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二问题中的信息是氯气与水的反应,产物是两种酸,再联系已学过的酸具有的通性,迁移到本题中来,将次氯酸比作盐酸,按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依葫芦画飘”创造性地解决此类问题答案:(2)2Cl 2+2Ca(OH)2=Ca(ClO)2+2H2O+CaCl25、探究性题探究性试题是近两年来刚出现的试题,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的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是今后中考命题的大趋势。
探究性试题的特点:1、探究性试题要求学生具有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2、探究性试题是在新的情景中,将真实的实验事实作为探究的基础需要学生用科学研究方式,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测或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案进行验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能进一步发展和应用3、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探索性探究性试题的一般解法为:理解提出的问题→猜与假设(实验验证、收集信息、分析讨论、推理判断)→反思与评价→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例 7: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同学们为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做了以下三种推测:第一种:可能是盐酸中的氢离子使紫色石蕊变红第二种: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使紫色石蕊变红第三种:可能是盐酸中的水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1)你以为该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