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德州市吨粮市总结.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5677773
  • 上传时间:2017-09-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德州市粮食生产情况汇报德州市农业局(2009 年 10 月 18 日)德州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位于黄河下游北岸,总人口564.2 万,其中农业人口 403.6 万现辖一区两市八县和经济、运河两个省级开发区德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属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土壤以壤土和沙壤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粮、棉、瓜菜、林果等多种作物生长全市耕地面积840 万亩,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和各类蔬菜,是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扶持粮食发展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业基础投入,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持续增加,连创历史新高自 2004 年以来连续六年持续增长、连续六年全省第一2007 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一、粮食生产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多措并举,克服了冬春重大旱灾、夏秋阴雨连绵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再获历史性丰收全市小麦、玉米种植面积 1345.3 万亩,总产达到 713.2 万吨,比上年增加 86.7 万吨,两季单产合计 1061.4 公斤,历史上首次实现“ 吨粮 ”种植面 积 、平均单产、粮食总产 均创全市历史记录,总产占全省六分之一,单产、总产均列全省第一位。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685.8 万亩,总产 343.9 万吨,平均亩产 501.4 公斤;玉米2种植面积 659.5 万亩,总产 369.3 万吨,平均亩产 560 公斤高产创建成效显著,带动了全市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经省农业厅专家组实打验收,全市小麦“十百万” 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 684.44 公斤、664.87 公斤、623.75 公斤,玉米“十百千万”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 940.81 公斤、819.32 公斤、734.50 公斤、637.90 公斤,产量水平均达到或超过计划指标临邑县翟家乡十亩小麦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 716.61 公斤,齐河县焦庙镇十亩玉米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 1011.3 公斤,为全市最高在粮食总量增加的同时,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到总面积的 90%以上依托夏津发达、中粮鲁德、宁津天雁、齐河鲁齐、乐陵浩天等面粉加工企业,全市规划建设了 400 万亩专用小麦生产基地,面粉加工企业发展到 100 多家,年加工面粉能力突破 500 万吨,已成为江北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之一依托德州扒鸡、光明乳业、双汇、金锣等畜禽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了 300 万亩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全市每年饲料用粮达 200 万吨以上。

      据调查,全年粮食转化增值可促进农民人均增收一百元以上近几年我市粮食连续丰收,得益于上级政策扶持有力,得益于没有特大自然灾害影响,得益于各级工作到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六个强化 ”:(一 )强 化 领 导 ,始 终 把 粮 食 生 产 放 在 突 出 位 置 来 抓 德州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坚持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3领导靠上抓、具体负责市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并与县市区政府签订责任书,将粮食生产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年度综合考核,严格兑现奖惩,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在粮食生产上,全市确立了“稳定面 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 的指导思想,坚持“三条底线”不动摇,即:全市基本农田稳定在 80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确保 1000 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确保 80亿斤以上全市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确立了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主导作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 1200 万亩左右2009 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吨粮市建设的意见》,把建设“吨粮市”摆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吨粮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工作中,实行行政领导包片和专家包点制度,确保各项增产措施落到实处二)强化政策落实,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给粮食生产注入强大动力,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过程中,一系列惠农措施如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政策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4 年以来,我市累计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资金 5.28 亿元,良种补贴 2.94 亿元,农资综合补贴 12.57 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 1.16 亿元其中 2009 年,全市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性资金共计 7.11 亿元,每亩粮田4仅中央投入就达 110 多元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促进了多年撂荒农田的开垦复种和种粮投入的不断增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据统计,2009 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比 2004 年增加了 306 万亩,增长 28.9%种植面积的恢复增长,为全市粮食持续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三 )强 化 科 技 ,大 力 推 广 良 种 良 法 配 套 各级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把选育优质专用新品种和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作为重点来抓,有力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几年来,充分发挥德州市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站和民营育种机构的作用,试验展示新品种 300 多个,筛选适合我市种植推广的新品种 55 个。

      通过国家、省审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玉米新品种 5 个,其中小麦良星 99 新品种已成为全省优质小麦第二大主推品种,占全市种植面积的 30.2%全市良种推广应用率达到 100%,为我市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加强沃土工程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在全市大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土杂肥、商品有机肥等培肥地力技术,每年累计推广面积 1800 多万亩次,80%以上的粮田成为了高产稳产田针对气候变化因素,近两年又总结经验,重点推行了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双晚” 生产技术 措施,全市小麦播期由常年的 10 月 1-7 日推迟到 10 月 8-15 日既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又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冬前旺长大力推进病虫害综合防治,全年粮食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累计达 1400 万亩次,防治率达95.6%5小麦重点推广宽幅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全市平均播量由常年的 15 公斤/亩降至 10 公斤/亩左右,节约用种的同时,避免了播量过大造成后期倒伏的现象;重点推广氮肥底施与追施后移技术,由原来的氮肥全部底施或底施 70%、追施30%,改为底施 50%、追施 50%或底施 30%、追施 70%;重点推广了早春麦田分类管理技术,对三类麦田肥水管理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返青期和拔节后期二次;对一、二类麦田促控结合,春季追肥在拔节中后期进行。

      玉米重点推广了 “一增四改” 技术一是选用耐密型高产品种全市重点加大了郑单 958、浚单 20等耐密型高产品种的推广力度,面积达到 580 万亩左右,占播种面积的 85%以上;二是合理增加玉米种植密度,通过开展高产创建,带动全市玉米平均种植密度由 4000 多株增加到 4300 株以上;三是改变播种方式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直播技术,扩大秸秆还田面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四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在施肥上改过去“一炮轰 ”为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分期施用,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在玉米拔节前用完四)强化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实施“百乡千村万户农民培训工程”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市级培训到县级和重点乡镇,县级培训到乡镇和重点村,乡镇培训到村级和重点农户,达到万亩区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创新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机制,6建立了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使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特别是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各级专家和农技人员,包村包片、进村入户开展指导,做好墒情、苗情、病虫草情普查和会商,逐县逐乡逐村开展技术讲座,将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标准化生产等实用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实现了“村村 办班、户户受训” ,“一家一张明白纸、一户一个明白人”。

      据统计 ,全年各级农业部门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1220 期,累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 13.8 万人次通过指导培训,优良的高产品种和先进的实用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五)强化高产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把高产创建作为带动粮食稳定发展的根本措施,把高产创建纳入县市区年终考核全市 11 个县市区全部安排了小麦和玉米“十百千万” 示范田,总面积达到 32 万亩狠抓了“突出五个重点,做好三个结合,抓好四个落实” 突出五个重点,即:突出展示推广优新品种、突出集成推广高产技术、突出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突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突出推进机械化生产做好三个结合,即:高产创建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高产创建与惠农政策结合,高产创建与农业项目结合抓好四个落实,即:区域落实、责任落实、技术落实、服务落实近两年实践证明,高产创建集成先进实用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是带动粮食大面积增产的助推器在示范方带动下,全市粮食实现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六)强化设施保障,夯实增产基础各级不断加大投入,加7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市田间井渠桥涵配套,形成了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农田近 400 万亩,为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 1170 万千瓦,耕、播、耙、收等主要环节均实现了机械化, “日耕百万亩田、日收百万亩粮”成为现实去年冬季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 13 亿元,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增灌溉面积 41.02 万亩,实现引黄 12.5 亿立方米,比上年度同期多引 4 亿多立方米抗旱期间,累计出动抗旱人员 90 万人(次),动用机电井 6 万余眼、泵站 356 处、机动设备 32 万台(套),实现了大旱之年高产丰收二、下一步工作重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 “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 ”我市作 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粮食生产形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认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粮食生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再增产的难度增加,但同时具备更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高产创建示范充分展示了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国家、省出台了强有力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增产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现代农业项目的实施,为粮食增产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农业科技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技术装备进一步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生产技能明显提升,为粮食大田增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基于上述认识,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实现“ 吨粮市 ”的基础上,以“发展品质农业、建设农业强8市” 为 目标 ,大力实 施“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通过选用主导品种和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大幅度提高示范区内小麦、玉米单产,确保吨粮市地位不动摇,确保粮食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的开发建设:即 22 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12 个万亩核心示范区、180 万亩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区粮食亩产分别达到 2800 斤、2500 斤、2300 斤其中,临邑等10 个粮食产能大县、20 个农业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和德城区、开发区各 1 个市级示范方、22 万亩小麦、玉米两季亩产量达到2800 斤(小麦亩产 1200 斤、玉米亩产 1600 斤);临邑、陵县、齐河、禹城、平原、乐陵 6 个现代农业项目县市、12 个核心示范区、12 万亩小麦、玉米两季亩产量达到 2500 斤(小麦亩产 1100 斤、玉米亩产 1400 斤);6 个现代农业县市 180 万亩项目区小麦、玉米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