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砌体及抹灰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11页砌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 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1现 象:砌体水平灰缝饱满度低于 80%,竖缝出现瞎缝砖在砌筑前未浇水湿润,干砖上墙,或铺灰 长度过长,致使砂浆与砖粘结不良原因分析(1) 低强度等级的砂浆,如使用水泥砂浆,因水泥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 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不饱满2) 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且与砖的粘结力下降,而干砖表面的粉屑又起 了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用铺浆法砌筑,有时因铺浆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 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预防措施(1) 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2) 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用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 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3) 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 mm,当施工气 温超过30°C时,不得超过500 mm4) 煤矸石砌块严禁浇水,砌块含水率应控制在 15%以内,并进行干砌二) 墙体留槎形式不符合规定,接槎不严1. 现 象:砌筑时不按规定规范执行,随意留直槎,且多留阴槎,槎口部位用砖渣填砌,留槎部位接槎 砂浆不严,灰缝不顺直,使墙体拉结性能严重削弱。
2原因分析(1) 操作人员对留槎形式与抗震性能的关系缺乏认识,习惯于留直槎,认为留斜槎费事,技术 要求高,不如留直槎方便,而且多数留阴槎2) 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槎过多由于重视不够,留直槎时,漏放拉结筋.(3) 后砌 120mm 墙留置的阳槎不正不直,接槎时由于咬槎深度较大,使接槎砖上部灰缝 不易塞严3. 预防措施(1) 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 以增强墙体的整体性.纵横墙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砌筑2) 当留斜槎确有困难时,应留引出墙面120mm的直槎,并按规定设拉结筋,使咬槎砖缝便 于接砌,以保证接槎质量,增强墙体的整体性三) 砌体裂缝防治措施1现象与原因:由于填充墙体不均匀下沉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常使填充墙表面、墙体与框架梁交接处产生一 些不同性质的裂缝对于墙体因墙体下沉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必须高度重视,一旦裂缝 出现,有可能导致墙体的倒塌破坏,后果相当严重预控措施(1) 底层窗台在窗台标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厚度不小于80mm,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08mm,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房屋两端顶 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500mm的配筋砌体,或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
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 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钢筋砼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 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3) 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4) 钢筋砼阳台栏板、扶手钢筋必须与结构墙体有可靠拉结措施,拉结筋必须予埋;金属 栏杆、扶手,必须与结构墙体有可靠的锚固措施.(5) 门垛或窗间墙小于 360mm 时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6)内外墙体与砼柱、梁交接处,用1mm厚钢板网搭接宽度2200mm(网眼尺寸不小于10mm X 10mm);抹灰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 宽度不应小于150m 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7) 采用专用砂浆8)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和混合粉9) 砌体应灰缝饱满密实、组砌方法正确、接槎规范、拉接筋敷设符合要求(砌体质量控 制等级为 B 级)10) 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严禁在砌筑现场加水二次拌制11) 填充墙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待前次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一日砌筑高度不 宜大于1。
8 m.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30〜80mm的空隙,至少间隔10天后 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12)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 30d 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 20d13)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14) 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 20mmX20mm 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取出木条浇 水湿润,干燥后再用 1:3 膨胀水泥砂浆嵌实15) 当门窗洞口上至梁底距离小于 200mm 时,门窗过梁应与结构梁整浇16) 上料口、过人洞封堵时,顶端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填实17) 严禁在承重砌体上开凿横槽;严禁在已砌筑完成的门垛、窗间墙上开凿线管槽和接线 盒孔洞;如设计上有布置的,必须在砌筑时预埋或留置孔槽在砌体上开槽时应采用机械切 割;管道埋设完毕后,回填应采用适当材料,填封密实牢固,抹灰层应设置金属网18) 配电箱预留洞上的过梁,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不得事后打凿.消防箱、配 电箱、开关箱等背面的抹灰层应采用防止开裂的措施19) 冬期施工的外墙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 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外加剂法,且宜将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的强度等级提 高一级.围护外墙不宜冬期施工,如因特殊情况,应有相应保温措施。
b. 拌合砂浆应采用两步投料法,水温不得超过80°C( —般40°C为宜),砂浆出罐温度不 得超过40C,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C拌制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冰块和大于10mm的冻结块;砌筑时不准随意往砂浆内加热水, 砂浆应随拌随用,不应积存,以免冻结降低砌体强度砖在砌筑前,应清除冰霜,遇水浸泡后受冻的砖不能使用;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 泥拌制;石灰膏应防止受冻,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拌制砂浆用的砂,不得含 有冰块c. 砌体工程施工时,砂浆稠度应适当加大,一般可控制在约10—12mm;视气温和日照情况, 砌体用砖块可少量浇水湿润,浇水不宜过多,且随浇随用,砖表面不得有游离水在气温低 于、等于0C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但必须增大砂浆稠度砌筑时应注意砌体与砂浆的 挤揉.d 冬期施工中,应调整作息时间,砌筑在日出后两小时进行,日落前两小时休工,每日砌筑高 度不宜超过1.2m,做好覆盖保温工作.e. 冬期施工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加不少于1组与砌体同条件养 护的试块,测试检验砂浆强度f. 外墙面施工操作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Co抹灰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抹灰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是:施工仍以手工操作为主,湿作 业多,质量不稳定。
目前室内外抹灰普遍存在开裂、空鼓、脱壳和罩面灰粗糙、起泡、阴阳 角不垂直方正,外墙面污染等质量问题现将这些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护措施介绍如下:一、 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1、 现象 墙面抹灰后,过一段时间往往在门窗框与墙面交接处,木基层与砖石、混凝土基层相交处,基层平整偏差较大的部位,以及墙裙、踢脚板上口等处出现空鼓、裂缝情况.2、 原因分析(1) 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2) 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使用不当3) 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层过厚,干缩率较大4) 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距离过大或木砖松动,经开关振动,在门窗框 处产生空鼓、裂缝3、 预防措施(1) 抹灰前的基层处理是确保抹灰质量的关键之一,必须认真做好;1) 混凝土、砖石基层表面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 1:3 水泥砂浆补平;表面太 光滑的基层要凿毛,或用 1:1 水泥砂浆掺 10%的 107 胶先薄薄抹一层(厚约 3 毫米),24 小时后再进行抹灰,基层表面砂浆残渣污垢、隔离剂、油漆等,均应事先清除干净2) 墙面脚手孔洞应堵塞严密;水暖、通风管道通过的墙洞和剔墙管槽,必须用 1:3 水 泥砂浆堵严抹平。
3) 不同基层材料如木基层与砖面、混凝土基层相接处,应铺钉金属网,搭接宽度应从 相接处起,两边不小于10毫米2) 抹灰前墙面应先浇水.砖墙基层一般浇水两遍,砖面渗水深度约8~10 毫米,即可达 到抹灰要求.加气混凝土表面孔隙率大,但该材料毛细管为封闭性和半封闭性,阻碍了水分 渗透速度,它同砖墙相比,吸水速度约慢3~4 倍;因此,应提前两天进行浇水,每天两遍以 上,使渗水深度达到8〜10毫米混凝土墙体吸水率低,抹灰前浇水可以少一些如果各层 抹灰相隔时间较长,或抹上的砂浆已干掉,则抹上一层砂浆的应将底层浇水湿润,避免刚抹 的砂浆中的水分被底层吸走,产生空鼓.此外,基层墙面浇水程度,还与施工季节,气候和室 内外操作环境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3) 抹灰用的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 和易性良好的砂浆能涂抹成均匀的薄层,而且与底层粘结牢固,便于操作和能保证工程 质量砂浆的和易性的好坏取决于砂浆的稠度(沉入度)和保水性能抹灰用砂浆稠度一般 应控制如下:底层抹灰砂浆为10~12 厘米; 中层抹灰砂浆为7〜8 厘米;面层抹灰砂浆为10厘米砂浆的保水性能是指在搅拌、运输、使用过程中,砂浆中的水与胶结材料及骨料分离快 慢的性能,保水性不好的砂浆容易离析,如果涂抹在多孔基层表面上,砂浆中的水分很快会 被基层吸走,发生脱水现象,变的比较稠不好操作。
砂浆中胶结材料越多,则保水性能越好 水泥砂浆保水性较差时可掺入石灰膏,粉煤灰、加气剂或塑化剂,以提高其保水性.为了保证砂浆与基层粘结牢固,抹灰砂浆应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抹灰时可在砂浆中掺 入乳胶、107胶等材料4)抹灰用的原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5) 底层砂浆与中层砂浆的配合比应基本相同中层砂浆标号不能高于底层,底层砂 浆不能高于基层墙体,以免在凝结过程中产生较强的收缩应力,破坏强度较低的基层(或抹 灰底层),产生空鼓、裂缝、脱壳等质量问题加气混凝土表面的抗压强度约30~50kg/c川,加气混凝土墙体底层抹灰使用的砂浆标号 不宜过高,一般应选用1:3石灰砂浆或1:1:6等标号较底的混合砂浆为宜.(6) 当基层墙体平整和垂直偏差较大,局部抹灰厚度较厚时,一般每次抹灰厚度应控 制在8~10毫米为宜.中层抹灰必须分若干次抹平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待前一层抹灰层凝固后,再涂抹后一层;石灰砂浆应待前一层发 白后(7〜8成干),再涂抹后一层以防止已抹的砂浆内部产生松动,或几层湿砂浆合在一 起,造成收缩率过大,产生空鼓、裂缝7)门窗框塞缝应作为一道工序专人负责先将水泥砂浆用小溜子将缝塞实塞严,待 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水泥砂浆找平。
门窗框安装应采用有效措施,以保证与墙体联结牢固,抹灰后不致在门窗框边发生裂缝、 空鼓问题1) 当12厘米厚的砖墙,预埋木砖容易松动,可采用12X12X24厘米预制混凝土块(中 加木砖)的方法;24厘米厚的砖墙,中间立口,木砖应与砖的尺寸同宽;靠一面立口时,应将木 砖去掉一个斜岔2) 气混凝土砌块隔墙与门框联结采用后立口时,先将墙体钻深10厘米、直径35毫米 的孔眼,再以相同尺寸的圆木沾107胶水泥浆,打入孔洞内,表面露出约10毫米代木砖用门口高度在2米以内时,每侧设三处,安装时先在门框上预先钻出钉眼,然后用木螺丝 与加气混凝土块中预埋圆木钉牢,门框塞缝用粘结砂浆勾抹严实,粘结砂浆配合比(重量比) 为水泥:细纱:107胶水=1:1:02:0.3采用先立口方法时,砌块和门框外侧均抹粘结砂浆5毫米,挤压塞实,同时校正墙面垂 直平整,随即在门框每侧钉4英寸钉子各三个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