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ocx
6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撰稿者:天秀中学 李素香一.中考例题1. (2004年中考题)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A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B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C生产关系影响并决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 (2002年中考题)阅读下列文字,分别写出所包含的基本观点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金属工具,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劳动成为生产 发展的趋势,生产资料也相应地转归个体家庭私有,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 私有制在社会上确立起来,这表明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已不在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立,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3. (2005年中考题)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请简要说明二・知识结构体系(一)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生产力二-二 二A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的含义P5厂劳动者一一人在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因素P117生产力的三要素5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对象生产关系的含义P6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内容)(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P117(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 相适应。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表现为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会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 原始社会:P5 —► P5、6原始社会后期几种社会现象的排列:生产力的发展一私有制 一-阶级——►国家(2) 奴隶社会:P9 ― P10(3) 封建社会:P12 —► P13(4) 资本主义社会:P20---30 生产力飞速发展(5)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促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 阻碍促进作用:封建社会:P12资本主义社会:P23 P29社会主义社会:(改革)P73 P79阻碍作用:奴隶社会后期:P11封建社会后期:P15(三)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P117判断社会制度进步与否的标准:生产关系是否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P118(四) 、生产力、劳动者、科学技术的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和应用, 主要观点:P128、106、人才强国战略主要观点:P128、P117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随着生产经验 的积累、劳动技能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明科 总要使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P23因此,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因素。
P117 J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23(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2、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关系(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 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3)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现阶段生产「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生产力J 生产工4 总体上落后 卜力水平较低劳动对象——人均资源短缺 /环境总体恶化 ’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P118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18世纪中期至19世 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至 20世纪40年代20世纪40年代至今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 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原子 能的发明和运用影 响生产力第一次飞跃突飞猛进地发展高速发展生产关 系资本主义制度最终 确立资本主义进入帝国 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进行了局部调整启示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革新,劳动对象的拓展都要 依靠科技,同时又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 一种新的制度要得到巩固和确立,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④ 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 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⑤ 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为实现民族振兴而 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 强国。
三. 能力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时所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其劳动对象也是非常有限;原始人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这一切说明( )A.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B.原始人平均分配消费品C.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十分贫乏 D.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2. 下列社会现象的出现符合历史顺序的是( )A. 生产力的发展一国家一私有制产生一阶级B. 阶级一生产力的发展一私有制产生一国家C. 私有制产生一生产力的发展一国家一阶级D. 生产力的发展一私有制产生一阶级一国家3.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作为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因为A. 生产关系要不断的发生变化B. 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C.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4.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的重要变革,经济体制创新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把这两种变革紧密结合起来,把这两方面都搞好,我国经济就会持续、快速、健康发 展这是因为(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应相互适应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反作用D.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二) 多项选择题:1.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1年起,每年5月的第三周作为“科技活动周”;2004年2月20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将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 给刘东生、王永志。
党和国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一切工作的中心C.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D.必须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学进步 的轨道上来2.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下体现人才强国战略的事例有( )A. 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B. 国务院决定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增加了对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公 民、组织授予国家科技奖励特别奖C. 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 中国科学院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在今年启动“爱因斯坦讲席教授”、“关爱人 才行动”等多项人才计划三) 材料题:1. 材料一: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国家每年留 出一定的移民名额专门用于引进外国高级人才,同时用重金收买人才材料二:2003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早在2002年12月上旬,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广东省人事厅 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1) 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 根据问题一的结论,谈一谈你对自己努力成才的思考。
2. 材料一:《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 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材料二:2005年10月29日,中共广东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广 东省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自主创 新能力是我省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抢占高新技术及其 产业化的制高点,争当自主创新排头兵1) 科技创新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有何重要意义?2) 试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分析说明我国和我省为什么如此重视科技创新?3) 青少年怎样增强创新能力?四. 本专题的重点知识和易混淆知识识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完整表述易混淆知识:1.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与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 展归根到底是由什么决定;2.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与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五. 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A 2D 3C 4A二、 项选择题:1ACD 2ABCD三、 材料题:1.1) 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 争。
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2)做世纪需要的人才正确选择成才的目标选择成才的目标即要符合社会发展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利 益,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把自己培养成才的规划2.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确决定性因素.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的确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 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关乎 中华民族兴衰的成败.2)第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产 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可从刻苦学习,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勇于质疑;培养创新 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来答中考题例答案:1ABD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表现为当生产关系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时候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会阻 碍生产力的发展。
3、 1)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 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生产关系的 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就会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 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