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W.B.叶芝《拜占庭》赏析) 叶芝拜占庭范文.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泽玥15****2海阔
  • 文档编号:205220295
  • 上传时间:2021-10-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1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B.叶芝《拜占庭》赏析) 叶芝拜占庭   摘 要:W.B.叶芝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拜占庭》是他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拜占庭》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将对它的分析落实到了每一小节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解读了诗歌中存在的神秘主义和东西方文化意象交汇,以求达到对诗歌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W.B.叶芝;拜占庭;神秘主义;东西方文化意象交汇  作者简介:吴岚,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被艾略特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1]的 W.B.叶芝,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叶芝是爱尔兰人,他同爱尔兰民族解放运用和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特别是他创建的爱尔兰新戏剧的功绩,值得一书,但叶芝的创作主体是诗  以诗而论,叶芝的诗歌经历了几个阶段起初,他受前拉斐尔派和浪漫主义的影响,诗风朦胧甜美而略带忧郁,诗歌中充满了美丽的辞藻 在创作上的另外一个阶段中,他的代表作有《二次圣灵》、《塔堡》、《驶向拜占庭》、《拜占庭》等在长诗《塔堡》中,诗人以笃定神气的口吻展示了既得的成绩,并且在诗歌的最后表明了自己将继续提高并且磨炼诗艺的决心在《驶向拜占庭》中,诗人进一步确切地表达了决心锤炼诗艺,让艺术洗涤和净化灵魂并使灵魂永恒的信念。

      在三年后写的《拜占庭》一诗中,作者又继续了上述探索,生动的描绘了灵魂在超脱前的最后一次净化   在1930年4月30的日记当中,叶芝曾描述了《拜占庭》的主题《拜占庭》描述了拜占庭城在基督教第一千年终结时的场景诗歌中充满了鲜明又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意象:正在行路的干尸,无薪自然的火焰人类的灵魂在这里得到净化和升华人造的金鸟在不停地歌唱,在港口,许多正在恸哭的亡灵聚集在一起,火焰和海豚超度这些亡灵进入极乐世界  在第一段中,诗人描述了白昼退去夜色即将主宰大地的景象诗人描述了能代表拜占庭风格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它被诗人当做艺术的象征蔑视着这个充斥着无止境的欲望的人类世界  在第二段中,诗人描述了他眼中所见的幽灵世界以及获得最后净化前鬼魂飘荡、聚集的景象俗世的羁绊被放开后,灵魂得以脱离尘世,回归到不朽中生死轮回往复,死亡孕育着新生,新生源自于死亡  第三节中描述了象征永恒的金鸟对普通的鸟及人类的嘲笑诗人认为,所有的自然生物都会有生死,但是艺术却并不是自然之物,因此也超越了自然之物的生死在这里人工锻造的金鸟被用来象征超脱自然的艺术诗人赞叹其为尘世中的奇迹  第四节描绘了众多鬼魂经过艺术而得到净化的过程。

      无薪自然的炼狱圣火净化着一切被欲望蒙蔽的心灵在圣火中,鬼魂不断的舞蹈痛苦的火焰的洗礼和艺术的净化使得众鬼魂去除了俗世中带来的杂念,获得了永恒  在西方的传说中,海豚将在人往生后驮着灵魂去往极乐岛第五节中,众多驮着灵魂的海豚形成了一副壮丽的图画灵魂经过海豚的锤炼后即将得到永生灵魂变成了精灵,欢快的尽情地舞蹈着,将尘世的痛苦完全抛弃,并最终获得完全的净化诗人将拜占庭描述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作坊,想摆脱生之痛苦的灵魂们不断的簇拥来这里,洗涤自己的欲望,净化自己的心灵  要更好的理解这首诗,就不得不提叶芝的神秘主义叶芝摒弃父亲的理性主义之时正是他发展一种新语言的重要转折点,使他从一个实验诗人一跃而成为伟大的艺术家”[2] 叶芝的父亲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是叶芝自小就对宗教痴迷他曾经声称没有宗教他就活不下去但是因为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对于正统的基督教却始终存在着怀疑,并且一直在寻找着“宗教的证据”1884年,叶芝阅读了阿尔弗雷德・珀西・辛奈特所著《佛教密宗》一书这本书对叶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那时过后,叶芝对书中所描绘的神秘哲学和秘密法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摆脱了父亲的影响此后在伦敦居住期间,他参加了风靡一时的“异教运动”,进一步钻研了神秘主义哲学,心灵学以及秘密法师。

        在本诗中,叶芝运用了佛教和印度教中的“轮回”观念但是叶芝并非全盘接收“轮回”在这两种宗教中的意义在这两种宗教中,人要获得永恒的幸福,就必须摆脱轮回,放弃投生只有“无生”,人类才能摈弃痛苦诗歌中所孕育的“轮回”的涵义却是与他本来的涵义背道而驰的因此,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轮回”这个词语,但是却赋予了他自己独到的意义  在诗歌中,不仅一切场景的发生地拜占庭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内容中也融汇了东西方的思想和意象如上述分析所示,叶芝独到地运用了自己轮回的理念,认为灵魂只有不断的经受来自炼狱之火的洗涤,才能在转世之前得到净化,并因此达到永生运用这个理念,诗人在诗歌中具体详细的描绘了灵魂走向永恒之前的最后一次净化的场景在诗人所描述的灵魂的净化过程中,火焰和海豚成为了让灵魂超度的外在力量因此在诗歌当中,灵魂并不是通过自我修炼而达到净化的叶芝的这种观念结合了柏拉图和基督教的说法柏拉图声称,灵魂是永不消灭的,在经过不断的历练之后,灵魂可以不断完善达到完美的状态并且将最终成为一种介乎人与神之间的存在---“精灵”另外,诗歌中的炼狱是基督教中灵魂的过度场所它是基督教徒想象出来的一块供可能升上天堂但是又不够完美的灵魂洗涤罪恶的场所。

      也就是但丁笔下非基督教圣贤去往的场所正如轮回的理念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诗歌中的炼狱也是如此如上述所言,炼狱结合了柏拉图和基督教等的西方观念但是炼狱中的火焰却体现了日本能乐剧当中的场景诗歌中的炼狱之火既是传说中可涤除死魂灵身上之不洁的拜占廷街角的磷火,又是艺术之火这些意象契合了日本能乐剧中少女在想象中的罪恶之火中舞蹈的场景叶芝推崇艺术,他认为只有通过艺术,宇宙中的一切才能达到不朽艺术不仅是一切自然造物达到不朽的手段,艺术本身也是不朽自然造物都会稍纵即逝,变化无常,只有艺术才能完美纯粹并得以永存与不朽  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神秘主义,捕捉到对生命与艺术、肉体与灵魂关系的哲学思考轨迹他否定世俗世界,向往不朽的精神世界这首诗体现了叶芝追求艺术永恒的愿望他的诗歌中深邃的思想内涵、严谨的写作风格以及对人生充满哲学意味的沉思等在这两首诗歌中也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表现  注释:  [1]T. S. Eliot , On Poetry and Poets , New York : Farrar , Straus & Cudahy , 1957 , p. 380.  [2]费雷德里克・R ・卡尔著, 《现代与现代主义》 ,陈永国、傅景川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p.300 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