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语法研究史.ppt
9页对汉语语法研究史分期的意见,徐昕意,邵敬敏,(1)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期(1898-1936)马建忠《马氏文通》、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2)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1936-1949)王力《中国文法学初探》 (3)汉语语法学的描写时期(1949-1976) 赵元任《北京口语语法》 (4)汉语语法学的创新时期(1976-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 语法学史,,《马氏文通》的发表,汉语语言学独立发展阶段,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进行研究的阶段,,,宋元以前,还没有成熟的语法著作,刘勰《文心雕龙》,,宋元以后,以虚词和句读研究为中心,宋陈骙《文则》——汉语语法学开山之作,,,史前期,成熟期,,马建忠《马氏文通》--引进了西方的语法框架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草创期,,发掘汉语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汉语的语法体系,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探索期,《春秋公羊传》,刘知几《史通》,元·卢以纬《助语辞》,明·《对类》,酝酿期,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把虚词分为三类:“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劄zhá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
”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提出“置言有位”,“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强调了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的重要性成熟期,中国的传统语法以虚词和句读研究为中心,这一时期已有了相当成熟的著作如陈骙的《文则》、卢以纬的《助语辞》、明朝的《对类》等 其中陈骙的《文则》可以看作是传统汉语语法学的开山之作,邵敬敏也认为,“《文则》是我国古代最早一部专门谈语法修辞的专著……它比《马氏文通》早了700多年,在当时颇有影响,在汉语语法学史上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传统汉语语法研究的最高成就是清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和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这两部书虽然不像我们看惯的语法书,但《经传释词》的“描写性”和《古书疑义举例》的“规范性”,与我们熟悉的某些语法的原则并无二致草创期,1、《马氏文通》首创了“字”(即词,如名词)“词”(即语,如主语)等语法分析单位,这为解析语言结构提供了方便 2、建构语法框架时, 充分注意汉语的特点 ( 1) 设立了助字这一字类 ( 2) 发现汉语“介字”与西方介词的区别。
( 3) 指出古汉语中的无主句 3、 运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法共时比较、历时比较和中外比较 4、马建忠提出的另一“词无定类”的说法,马氏的本意是重视语法与修辞的结合,重词的功能蕴含义多于词汇意义,也是因此才有了“词类的假借“一说马建忠用此来解释词类在文中的转换现象马氏文通》对中国语法学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也打断了汉语语法研究的自然发展进程由于《 马氏文通》做的是比拟西文规矩以建立汉语语法系统的工作,因而难免对汉语特点有所忽视,导致了模仿倾向的产生,这对汉语语法研究是很不利的四十年代:,探索期,,其成果是中国语法学史上的三大巨著——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1944)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1944) 高明凯《汉语语法论》(1948),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苏联语言学,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2.,,句法,形态,陆宗达、俞敏《现代汉语语法》,句法,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3.,八九十年代:,多元化的格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后乔姆斯基的语义语法、,1.,以叶斯柏森、房德里耶斯等欧洲语言学家的语言理论为指导。
洋为中用,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