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制.doc
3页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制-----<<中国乳业》 》[2008-1-3][作者:]点击次数654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性疾病,一般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类同于隐性乳房炎症状轻微,常被人们所忽视,不仅严重影响患病牛的产奶量、乳品质,延长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而且易在牛群中传播流行,给奶牛业造成严重损失,同时牛奶品质发生变化,还会危及人类健康因此,积极预防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意义十分重大1 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概况及经济损失1.1 发病概况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奶牛联合会统计的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是 2%,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为 50%,当时我国几个大城市的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 20%-70%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是,有 60%以上的奶牛感染隐性乳房炎,有 30%-50%的乳区感染隐性乳房炎据王应安等调查,青海某奶牛养殖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乳头患病率和乳区患病率分别为 54.08%和 25.89%;杜志权等调查,乳头患病和乳区患病率分别为 61.03%和31.70%;据杨勇调查,奶牛患病率和乳区患病率分别为 70.39%和 38.49%以金等对内蒙古某奶牛养殖场 283 头泌乳牛、1078 个乳区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隐性乳房炎的乳头患病率和乳区患病率分别为 61.84%和 32.28%。
上述情况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范围广,而且呈上升趋势1.2 经济损失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产奶性能下降、替代品费用增加、原料奶丢弃、药费开支、兽医和劳动力费用增加等一般认为,在乳房炎引起的经济损失中,由产奶量降低引起的损失占 70%,由于患病被提前淘汰的占 14%,废弃乳汁占 7%,治疗及兽医费用占 8%在一个牛群中,大约 90%的乳房炎属于隐性乳房炎,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泌乳母牛年生产能力的 10%-11%据 NMC(美国国家乳房炎委员会)报道,隐性乳房炎每个感染的乳区,每泌乳期少产奶 636-773kg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头牛每年约185 美元,每年因此损失 10.8 亿美元隐性乳房炎不仅使产奶量减少,而且使乳品的品质下降,缬氨酸、蛋氨酸、异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 6 种必需氨基酸总量也由平均 2.238g/100ml(健康乳)降至1.759g/100ml,降低了 21%.此外,乳糖、酪蛋白、脂肪、Na、P、等有益成分的含量均降低或明显降低,热稳定性也有所下降2 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原因2.1 生物性因素在奶牛健康乳房上或乳房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寄居。
据 Watts 报道,可以从奶牛乳腺中分离出 137 种或亚种的微生物,其中许多种是正常菌群,不但不会引起乳房炎,而且还可以保护乳房迄今为止,已报道的能够引起乳房炎的致病菌有 80 多种,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接触性病原微生物,如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支原体等,这些微生物定植于乳腺并通过挤奶人员或挤奶机传播;另一类是环境性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沙雷氏菌等据韩学礼等(2006)报道,在患隐性乳腺炎奶牛的 241 个乳区中,分离出的病原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雷菌、巴氏杆菌、克雷伯氏菌、酵母菌、假单胞菌、棒状杆菌、放线菌、葡萄球菌厌氧亚种枸橼酸杆菌、沙门氏菌、奴卡菌、变形杆菌等 17 种在上述细菌中,经卡方检验,引起奶牛隐性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环菌、酵母菌、假单胞菌和棒状杆菌2.2 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饲养失宜,饲料单一,可引起奶牛前胃弛缓、消化不良和其它代谢疾病,并作为诱因引起乳房炎,这种情况占乳腺疾病的 30%管理秒妥,如乳房损伤是引起引乳房炎的最常见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手工挤奶时没有使用拳握式挤奶法或机器挤奶时真空压过高、频率过快或过慢、挤奶杯件有损伤等。
另外,挤奶时间过长、牛舍和运动场有尖锐异物、牛只自己踩伤或压伤等也可引起乳房损伤,继发乳房炎2.3 营养性因素营养与免疫力紧密相关,特别是产牧犊前、后的营养水平对母牛产后疾病的易感性具有重要影响产犊问题及其存在的代谢性疾病,如酸中毒、酮病、脂肪等有利于促进牛群乳房炎的发生和发展饲喂过量的氮或蛋白质是促发乳房炎的因素之一,饲料中脲的含量增多可使感染乳房的数量和敏感性增加 16%泌乳期开始的能量缺乏是免疫力降低的原因之一,如果这种短缺较为明显,牛奶成分则可能发生改变,如果脂肪蛋白比大于 1.5,母牛发生乳房炎的风险成倍增加干奶期日粮中矿物质不平衡也会增加乳房炎的风险,如产乳热或低血钙的母牛,产犊后 3 天内乳房炎风险增加 5.4 倍,乳房水肿的风险增加约 3 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维生素 E 和硒可以通过抗氧化保护乳腺的防卫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维生素 A、铜、锌等元素在预防乳房炎方面也有重要作用2.4 环境因素气候寒冷、气温突变、空气过湿或曝晒等都会使奶牛处于应激状态,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直接或间接影响乳房炎的发生奶牛在室内饲养,乳房受损伤的危险性加大,同时室内微生物相对集中,乳房被感染的机会增加。
散养牛舍系统的奶牛生活比较舒适,病原微生物在牛只间的传播程度低于拴系式牛舍,乳房受伤的机会也比较少,散养牛舍的发病率低于拴系式牛舍系统牛舍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过湿等是导致乳房炎发生率上升的因素;垫料在控制乳房炎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用垫料的奶牛比用垫料的奶牛乳房炎的感染水平高 2 倍奶牛乳房炎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发病率较高的母牛,其后代往往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此外,乳房结构和形态对乳房炎的发生也有较大影响,如盆碗型乳房的发病率低于圆型乳房,乳头管紧的奶牛发病率低3 隐性乳房炎的监测3.1 监测方法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方法很多,有病原微生物检查、乳中体细胞检查、乳汁 PH 值测定(BTB 法) 、电导值法等其中乳中体细胞检查(间接计数法)比较常用间接计数法即美国加州乳房炎试验(CMT 法)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检出率高,多为临床采用CMT 法诊断液的主要成分是烷基丙烯基磺酸钠(钾)盐它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使乳汁中的体细胞膨胀、变性,细胞间隙缩小,发生沉淀或凝块根据这一原理,以 CMT 诊断液为基础,兰州、杭州,北京等地的科研部门分别研究出了 LMT 法、HMT 法、BMT 法欧阳五庆等(1995)在比较各种诊断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国产表面活性剂组成多种配方进行了筛选,选定了 SMT—1 、 SMT—11 、SMT—111 3 种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并认为SMT 系列诊断液反应敏感,结果可靠。
3.2CMT 法操作步骤 将被检牛 4 个乳区的奶,分别挤在 4 个深 1.5cm、直径 5cm 的乳白色诊断盘的小室内,被检奶样各 2mL,然后再分别加 CMT 诊断液 2mL,平置诊断盘并呈同心圆旋转摇动,使奶样与试剂充分混合,10—31s 后,根据反应凝集物生成量的多少进行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