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免疫15道大题.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44937128
  • 上传时间:2024-0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4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ﻩﻩ免疫15道大题(遗失一种)1.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达到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意义:(1)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更趋合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增长淋巴细胞与抗原和APC接触的机会,有助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    (3)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种有机整体,将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淋巴细胞和其她免疫细胞,有助于动员多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等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2.试比较TD-AG和TI-AG的特点            TD-AG      TI-AG 构造特点   复杂,含多种表位  含单一表位  表位构成      B细胞和T细胞表位   反复B细胞表位  T细胞辅助    必需      无需  MHC限制       有          无  激活的B细胞     B2         B1  免疫应答类型    体液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抗体类型     IgM、IgG、IgA       IgM 免疫记忆        有         无3.试述抗体的构造及其功能 抗体的基本构造:由两条完全相似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似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呈“Y”形的单体。

       功能:辨认抗原,激活补体,结合Fc受体,穿过胎盘与黏膜4.补体激活有哪三条途径?各自的生物学意义如何?  补体的激活有:典型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三种 典型途径: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才干发挥作用,并抵御相似病原体再感染抗体  旁路途径:无需抗体存在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抗体产生之前的感染初期或初次感染即可发挥作用  凝集素途径:对典型途径和旁路途径具有交叉增进作用,无需抗体参与即可激活补体,可在感染初期或初次感染中发挥作用5.简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及生理学功能 细胞因子为小分子蛋白质(8-30KD),可溶性,高效性,在较低浓度即可发挥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范畴小,绝大多数为近距离发挥作用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网络性  功能:调控免疫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分化和在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诱导细胞凋亡6.简述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基本概念  白细胞分化抗原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为不同谱系,各个细胞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体现的细胞表面分子。

      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辨认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CD) 黏附分子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互相结合的分子7.比较HLA-I类和II类分子在构造分布与抗原肽互相作用等方面的特点 HLA抗原类别    构造    组织分布     I类     α链45KD     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II类       α链38KD     APC,活化        β链28KD      的T细胞  I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两端封闭,接纳的抗原肽长度有限,为8-10个氨基酸残基 II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两端开放,进入槽内的抗原肽长度变化较大,为13-17个氨基酸残基,甚至更长8.试述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辨认与结合抗原  B细胞共受体:能增进BCR对抗原的辨认及细胞分化 共刺激分子:B细胞活化增殖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 CD20:可调节钙离子跨膜流动,从而调控B细胞的增殖分化9.试述B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B1细胞:无需Th细胞辅助,不发生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低亲和力IgM能与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结合,也能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

      B2细胞:最后分化为抗体形成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行使免疫功能初次免疫应答后保存下来的部分高亲和力细胞分化为记忆B细胞,当再次感染时B细胞迅速分化为浆细胞10.T细胞表面有哪些重要分子?其功能是什么? TCR-CD3:能特异性辨认APC或靶细胞表面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CD3:转导TCR辨认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  CD4,CD8:分别与MHC-II类和MHC-I类分子的结合,可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之间的互相作用并辅助TCR辨认抗原 共刺激分子:为T(或B)细胞完全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的细胞表面分子及其配体11.专职性APC涉及哪三类细胞?这三类APC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的重要异同点是什么? 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单核/巨噬细胞和B细胞与DC不同,它们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效应T细胞或记忆T细胞,同步自身被T细胞激活发挥更强的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可以通过胞饮,吞噬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等摄取抗原物质,其吞噬和清除病原微生物能力很强 B细胞重要以BCR辨认,浓集和内化抗原,亦可通过胞饮作用摄取抗原,接受T细胞提供的第二信号而完全活化,并在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下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发挥体液免疫效应。

      12.简述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及其生物学意义 APC将PMHCII提呈给T细胞,TCR特异性辨认结合在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导致CD3与共受体(CD4或CD8)的胞质段互相作用,激活与胞质段尾部相连的蛋白酪氨酸激酶,使CD3胞质区ITAM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启动激酶活化的信号转导分子级联反映,最后通过激活转录因子引起多种膜分子和细胞活化有关基因的激活和转录,使T细胞初步活化,T细胞与APC表面多对共刺激分子互相作用产生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导致T细胞完全活化,活化T细胞中一系列信号诱导细胞体现多种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活化的APC也产生细胞因子,增进T细胞的增殖分化,如缺少共刺激信号,第一信号非但不能有效激活特异性T细胞,反而会导致T细胞失活13.体液免疫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有何特点  体液免疫初次应答B细胞产生的抗体数量少,亲和力低,再次免疫时,潜伏期短,大概为初次应答潜伏期的一半,血清抗体浓度增长快,迅速达到平台期,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再次应答产生高亲和的抗体IgG,初次为低亲和的IgM14.简述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的分布特性和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NKT细胞在胸腺或胚肝分化发育,重要分布于骨髓、肝脏、胸腺,在淋巴结、脾脏和外周血也有少量存在。

      NKT细胞可直接辨认靶细胞表面CD1提呈的磷脂和糖脂类抗原,并迅速活化产生应答 γδ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重要分布于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和皮下组织,是皮肤黏膜局部参与初期抗感染、抗肿瘤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γδT细胞不辨认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可直接辨认某些病毒蛋白或抗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 B1细胞重要分布于胸膜腔,腹膜腔和肠道固有层中,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CD5+,mIgM+B细胞,B1细胞表面BCR缺少多样性,可直接辨认某些病原体或变性自身成分所共有的抗原表位分子迅速活化应答15.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映?其发病机制如何?简述防治措施和原理  属于I型超敏反映 发病机制:变应原与结合在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并交联,使细胞释放活性物质,引起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黏膜腺体分泌增强  防治原则:(1)查明变应原,避免接触     (2)脱敏治疗      (3)药物防治   (4)免疫生物疗法 名词解释1.黏膜有关淋巴组织: 亦称黏膜免疫系统,重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2.抗原表位: 又称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构造与功能单位3.抗体:  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重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4.单克隆抗体:  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长处是构造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少或无血清交叉反映、制备成本低5.攻膜复合物:  补体溶细胞生物学效应的效应复合体,为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6.白细胞介素: 初期发现细胞因子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调节作用,故称白细胞介素(IL)7.干扰素:  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功能而得名IFN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不同,分为I型和II型干扰素8.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重要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为不同谱系、各个细胞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体现的细胞表面分子9.分化群:  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辨认的同一种分化抗原为同一种分化群(CD)10.重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一组决定移植组织与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有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11.连锁不平衡:  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步出目前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随机浮现的几率12.B1细胞: 约占B细胞总数的5%-10%,重要定居于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黏膜固有层中,在个体发育胚胎期即产生,具有自我更新能力13.TCR-CD3复合物: TCR/CD3复合体中的两个多态型亚单位(TCRαβ或TCRγδ)重要功能是辨认结合MHC分子的抗原,而胞浆区非常短;CD3分子的重要功能是参与TCR/CD3复合体的装配和稳定以及信号转导14.共刺激分子:  T(或B)细胞完全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的细胞表面分子及其配体15.树突状细胞:  一类成熟时具有许多树突样突起的、可以辨认、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初始T细胞活化增殖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16.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APC将PMHCII提呈给T细胞,TCR特异性辨认结合在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导致CD3与共受体(CD4或CD8)的胞质段互相作用,激活与胞质段尾部相连的蛋白酪氨酸激酶,使CD3胞质区ITAM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启动激酶活化的信号转导分子级联反映,最后通过激活转录因子引起多种膜分子和细胞活化有关基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