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含答案.doc
61页20诗歌鉴赏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冯延巳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情侣的相逢和追忆,忽今忽昔,将眼前和往昔的时间之线交错在一起B. 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C. 过片“蜡烛泪流羌笛怨”画面感极强,既承上片末句喜中含悲又启下片离别之痛D. 全词境华辞洁,语淡味浓,情至心苦,哀怨内敛,体现了冯延巳词作的基本特色2)请赏析下片的表现手法 答案:B解析: (1)B(2)①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通过“蜡烛泪流”“羌笛怨”“肠千断”,抒写主人公离别的伤痛;②通过细节描写,“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形象表达出主人公慌乱、矛盾的心理;③借用典故,“阳关三叠”巧引“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暗抒离别之苦 【解析】【分析】(1)B项,“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错误,此词上片的意思为:从前几度在凤楼上,共同欢歌饮宴。
今夕相逢,却胜过初识乍见低声私语以前的欢娱,她频频转面,双眉紧锁凝聚着的离恨,好似春天朦胧的远山其中,“几度凤楼同饮宴”,是追忆往昔的欢乐;“此夕相逢”突然拉回到今晚;“却胜当时见”,又立即将今天比回到过去;“低语前欢”,又拉回现在的情景2)通读下片,“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把它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眼见蜡烛流泪,耳听羌笛发出哀怨她偷偷地整理罗衣,欲唱却又心灰意懒此时只图一醉了事,不辞痛饮杯杯酒满,听唱那送别的《阳关曲》调,令人千秋肠断!”然后逐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如“蜡烛泪流”“羌笛怨”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主人公离别的伤痛之情;“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主人公心慌意乱,不忍离别的微妙矛盾的心境;“阳关”化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运用典故再次表达离别的伤痛;“肠千断”使用夸张的修辞,使主人公的离别之痛达到顶点故答案为:⑴B;⑵①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通过“蜡烛泪流”“羌笛怨”“肠千断”,抒写主人公离别的伤痛;②通过细节描写,“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形象表达出主人公慌乱、矛盾的心理;③借用典故,“阳关三叠”巧引“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暗抒离别之苦。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①唐·柳宗元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莳②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注释】作者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②莳:种植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作者跟随崔中丞应邀造访郊外居住的卢少尹一事B. 首联点明郊居之地是在湘江岸边,四周无邻,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C. 古代称甘草为国老,浊酒为贤人,此处既写药、樽照应,又暗示崔中丞的身份D. 尾联自然高妙,语意双关,“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2)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 (1)D(2)颈联描绘了一幅环境清幽的闲居画面清泉浅浅,回漩在石上,傍依着高高的柳树,而小路婉转在垂下的藤条间隔的绿竹中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诗意、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D项,“‘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错误五禽戏”,后汉名医华佗创造的一种强身运动,因动作模仿五种禽兽的姿态而得名听说你还善于作五禽之戏,难怪出门时鸥鸟都与你亲密无间这里是指胸中没有机心的自然无为状态领悟了某种道理后,就可以锻炼形体、修身养性为已任,忘却机心,胸中坦荡,这样就真正地融人大自然而不是“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 (2)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清泉萦回在浅浅的石滩上,高高的柳树也种植在周围;小路弯曲在青藤之间,时时有绿竹相衬写一路上的景色,泉、径、石、藤、高柳、绿筠,诸种景致都显示出一种田园雅趣,身处其中的诗人一行自然也觉得心清神爽,飘然尘外这两句也有提起下文的作用:在如此环境中归隐田园、忘却尘世,也应该是必然的选择吧结合标题“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及注释内容“此诗是作者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等分析可知,诗中极力描摹卢遵摆脱尘网后的欣悦生活,虽然其居所清冷寂寥,但可以心无挂碍、悠然自得。
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D; ⑵颈联描绘了一幅环境清幽的闲居画面清泉浅浅,回漩在石上,傍依着高高的柳树,而小路婉转在垂下的藤条间隔的绿竹中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诗意、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画面、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山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解析: (1)清雅优美,闲适愉悦(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③虚实相生写桃花时运用了以虚写实的烘托手法,通过流水残留的花香反衬桃花凋零的暮春之景 【解析】【分析】(1)第一问要求分析概括景色描写(暮春时节山间的景色)的特点概括景色描写的特点,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典型景物,如“”“流莺”、“燕飞”、“桃花”“涧水”等景物,概括出暮春时节,山间清雅优美的景色,表现了春天的活力第二问要求分析诗歌的情感,这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各意象构成的意境特点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注意清新诗意的写景语言,清雅优美的景色描写,可看出诗人内心的愉悦闲适之情 (2)本诗中“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描写桃花是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出种幽美、静寂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清雅优美,闲适愉悦 ⑵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③虚实相生写桃花时运用了以虚写实的烘托手法,通过流水残留的花香反衬桃花凋零的暮春之景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径保暹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古悲秋诗文非常之多,可本诗却借秋径赞美了秋天的清静和活力B. 诗人对秋径深处和峰顶下的层层岩洞,足可隐居的遐想,加深了意境C. 本诗由小及大、由细到粗地描写了大自然可爱的生物,语言颇见匠心D. 诗中“静极忽归僧”,与王维的《鸟鸣涧》描写环境,用了相同的技巧2)诗的首联写“闲行意有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C解析: (1)C(2)①“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
②“行”呼应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③“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 【解析】【分析】(1)C项,“由小及大、由细到粗”说法错误,因为首联先写一条小径,曲曲弯弯,路旁的杉树与绿竹,枝叶茂密,把路的上空遮盖,然后颈联用工笔的手法,细写路边松软的泥土,那一个个小小的洞穴,虫子钻过的痕迹宛在;一块块石板的断处缝边,长满了暗绿的青苔因此,本诗的写法是“由大及小、由粗到细”;故选C (2) “闲行意有凭”,从内容上,是说“我”乘闲来到这条小径,眼前的一切,都与我的心情相融,化成一块;从结构上,“行”字呼应了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从效果上讲,“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题干要求回答作用,可以把内容部分省略 故答案为:⑴C; ⑵①“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②“行”呼应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③“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诗句作用,要理解诗句含义,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译文】 一条小径,曲曲弯弯,路旁的杉树与绿竹,枝叶茂密,把路的上空遮盖我乘闲来到这里,眼前的一切,都与我的心情相融,化成一块 刚下过一阵小雨,迎面吹来的风儿,带着丝丝凉意;万籁寂静,忽然远远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原来是山中寺庙的僧人归来 我细细地品味着四周的一切,路边松软的泥土,那一个个小小的洞穴,虫子钻过的痕迹宛在;一块块石板的断处缝边,长满了暗绿的青苔 望着远方,我想到那小径深处,那高峰下层层岩洞,一定有高士隐居在苍烟暮霭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南湖早春①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