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备考诗词鉴赏.docx
16页2023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备考诗词鉴赏 题目:诉衷情近朝代:宋 作者:柳永 体裁:词 题材类别:羁旅诗 试题内容: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近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1)上阕中“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概括3分) (2)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3)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试题答案: 10.(1)【答案】营造了荒凉、凄清、寂寥的氛围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鉴赏评价) 【解析】词的上阕描写江南水乡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秋景,雨晴之后,天高气爽,登江楼远望,江水“ 澄明”, 远山苍翠,诗情画意 遥认断桥幽径”一句,再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遥认”两字用得相当确切,很适合具体的环境,因为久久地“伫立江楼 ”,眺望中渐渐辨认出较远的景物形象。
断桥、幽径、渔村、孤烟,它们在临近黄昏的江上秋色的背景中构成了秋色平远的画面这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的感受 (2)【答案】“秋光已尽”的迟暮之感,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评分建议:答对1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解析】暮山”、“向晚”、“残阳”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强调,突出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景响,即伤别情绪无际的离愁已使人如未饮先醉了如醉”表现情感的陷溺而不能自拔的状态,“愁无际”这是在现实中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客处异乡所生的怀人的伤别意绪的混合黯然情绪无法消除,唯有“尽日空凝睇”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 (3)【答案】①以抒情主人公“凝睇”的神态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②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与开头“伫立”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③“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空落和无奈之感 评分建议:答对两点,言之成理得4分;如答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等不得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解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鉴赏语言,要从句义、炼字、情感、结构等几方面入手尽日空凝睇” 对抒情主人公神态描写(句义),寄托对“故人”的思念(情感),尤其“空”字很传神,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空落和无奈之感(炼字),本句在结尾处,具有首尾呼应,总结全词,结构完整的作用(结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 (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答:(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愁苦的原因是“无侣”(或“单栖”)寂寞无人陪伴 (2) 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北宋)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③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危楼:高楼②黯黯:迷蒙不明③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 (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
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3)两点融合起来,并结合原词句进行了具体分析,视分析程度也可 七、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3~14题11分) 孤雁儿①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 黄升 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梅心惊破”句,是拟人法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着一“惊”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 B.《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大好,心中说不尽的郁闷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伤春的基调 C.“戏临小草书团扇”,这句摹写闺中佳人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临摹字贴、戏学草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
D.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 黄词用叙事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传给了读者 E.两首词都写到了“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黄词则用炉香渐消,天还未暮以突出永昼难消与心境之孤寂 14.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6分) 13.B C(B.“伤春”错,词人笔下之春为“春意盎然”之春,开篇奠定的是忧愁的基调 C.“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错,“戏临小草书团扇”应是主人公聊以自遣之举,抒发的是主人公的寂寞情怀 14.《孤雁儿》中含蓄地写出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1分):“梅心惊破”,《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个人悲欢已见笔底;词末三句写出寻寻觅觅之形及怅然若失之感,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借梅花寄托对亡夫的悼念之情(2分) 《鹧鸪天﹒暮春》主要是表达女主人公青春被禁锢的失落与寂寞(1分)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昼梦醒的无聊之状,表现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惜花心事下片进一层写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的失落心境(2分)。
1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挪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冯延巳《谒金门》以“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开头,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试比较两首词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①,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注]①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这首词用精炼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答: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留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 (2)词的下阕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有人评价说:“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述理由 答: 【附赏析】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意不过风吹落花而已,然仔细想来,“风住”,则在此之前曾是风狂雨骤之时,词人定被风雨锁在室内,其忧闷愁苦之情已可想而知(同时为下文“也拟泛轻舟”作伏笔)尘香”,则天已转晴,落花成泥,透露出对美好景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花已尽”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屋,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一句三折,顿挫有致日晚倦梳头”,日高方起,又无心情梳发这看似违背常理的细节描写,正好写出了作者在国痛家恨的环境压力下那种不待明言,难以排遣的凄惨内心。
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而“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欲语泪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词至此收缩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段落 “闻说双溪春尚好”,语气陡然而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似乎是微露一霎喜悦,心波叠起然“闻说”,只从傍人处听说而已,可见自己整日独处,无以为欢;照应了上片“风住”“日晚”两句尚”、“也拟”,说明词人萌动了游春解愁的念想但人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舟小,载不动那么多愁苦那么只有闭门负忧,独自销魂了上文“欲语泪先流”一句至此便点出缘由总起来看,整段下片,大意是说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天大之愁然作者却善于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吞吐盘旋,翻腾挪转,“一转一深,一深一妙”(刘熙载《艺概》),把自己在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意婉绝,回肠荡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