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空军各个时期的飞机说明.pdf
3页我国空军各个时期的飞机说明我国空军最早大规模装备的是米格15 战机,中方代号歼米格-15 采用机头进气模式机身上方为水泡形座舱盖,内容弹射座椅气流在机头由进气道内的隔板分为左右两股机翼位于机身中部靠前,后掠角35 度,带 4 枚翼刀,翼下可挂两只副油箱或炸弹因此,米格 -15 是苏联第一种实用的后掠翼飞机,已初具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雏形机翼穿透机身,与进气道内的隔板总计将气流分为 4 股在机翼前缘放有一定量的铅,以降低机翼对扭曲刚性的需求飞机不装备雷达不,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后来有装备了我国自行制造的歼5 中国歼 -5 战斗机是中国沈飞工业公司制造的单座单发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主要用于昼间截击、空战,也具有对地攻击的能力歼-5 是仿制苏联的 Mig-17 歼击机,试制工作从1954 年 10 月开始, 1956 年 7 月 19 日原型机首次试飞成功当时歼 -5 被称为 56 式,直到 1964 年才改称歼 -5歼 -5 从 1956 年 9 月投入小批生产,到 1959 年 5 月停产,共生产767 架中国歼 -5 战斗机其改进型歼-5 甲机头装有雷达,可用于夜间截击,前机身加粗,机头上端有突出进气口前缘313 毫米的鲨鱼嘴状雷达罩,进气口内加装了半球型天线中锥。
这两个部位都采中国歼-5 战斗机用硬度较小的非金属材料制造, 涂蓝色油漆 由于装有简单的RP 型搜索瞄准雷达,使得歼 -5 甲获得了较原始机型强大的夜战能力发动机采用性能改进的涡喷-5 乙但歼 -5 甲的改进也有一定代价,如武器系统改成3 门 HP-23 23毫米航空机炮,备弹共300 发,比基型火力略有下降可外挂2枚 250 千克炸弹在歼 -5 的基础上还研制了双座型歼教-5,曾经是中国空军“ 八一 ” 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歼-5 是中国制造成功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这一成就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的航空工业跨入了喷气时代歼-5 的气动布局为机头进气、单台发动机,其机翼为后掠式中单翼,副翼的偏转角范围为± 18 度歼 -5 在服役期间屡建战功,仅1958年 7 月至 10 月便击落来犯的2 架 F-84G 和 6 架 F-86F ,目前歼 -5 已经退役后来我国又制造了歼六战机歼 6 战机为中国自主生产第一代超音速战机,从 1964 年首架交付使用, 1986 年停产,在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装备序列当中,它曾经是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 实战当中击落敌机最多的国产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
从 1964 年到 1968年,歼 6 战机共击落20 多架各型战机,而自己没有一架被击落2010 年 6 月 12 日,国产歼 6 飞机正式退出空军编制序列1953 年 5 月 25 日,美国空军在首次试飞中成功突破音障次年1 月 5 日,苏联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米格-19 的直系祖先SM-9/1 原型机首飞成功 从此, 各国空军开始纷纷向超音速时代迈进而当时的中国空军,主力仍然是朝鲜战争后期换装米格-15 比斯在超音速时代,这种亚音速战斗机的性能已显得落后,即使是进一步改进的米格-17 仍不足以满足空军的需要特别是在驻台湾的美国第13 航空队换装 F-100 后,对我夺取闽浙地区的战区制空权构成了极大威胁—— 1958 年金门炮战期间,其司令托马 .穆尔曼就声称:美国部署在台湾的飞机,“ 如果接到命令,可以用来跟中国共产党的飞机战斗 ” 歼七:歼 -7 型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装备规模最大的战斗机之一该机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飞行性能好、轻小灵活、 低成本、 高效率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技术特点,在中国海、空军战斗机装备系统中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歼-7 已于 2006 年停产歼-8 是我国在歼 -7,即米格 -21 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其研制是为满足我国高空作战要求,沈阳飞机设计所提出歼-8 的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
相比歼-7,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改善歼-8 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尽管最初歼 -8 被定位为全天候高空高速截击型号,将作为国土防空的主力,但由于交流电、 火控雷达进度跟不上,不得不先行装备直流电、测距器的白昼截击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歼 -8 白天型歼-8 白天型还可使用配套的照相侦察吊舱,外挂于机身中线下方内装两具KA-112A型长焦距照相机,可完成高空全景倾斜式可见光侦察摄影,与地面机动战术侦察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航空侦察系统覆盖范围纵向3.5 度,横向30 度,工作高度9200 到 15000 米携带 610 米的 EK3412 型胶片,分辨率为56 线对 /毫米,可摄影550 张歼-8I 歼击机(全天候型)的研制也历尽坎坷六0 一所于 1978 年 2 月发出歼 -8I 飞机全部生产图,由沈阳飞机公司(原沈阳飞机厂)试制 1980 年 5 月总装完成首架飞机6 月25 日原型机地面准备试车发生重大事故沈阳飞机公司赶工装配了全新的一架歼-8I,1982年 4 月 24 日首飞 10 月第二架歼 -8I 上天 1983 年 7 月完成全机静力破坏试验,85 年 7月 27 日,航定委正式批准歼-8I 设计定型。
装备后随着部分新系统的研制成功,所有歼-8 都改进为歼 -8I 型,又称歼 -8 全天候与白天型相比,主要改进有:安装歼雷-7 甲改( JL-7AG )型火控雷达、射瞄-8A 改瞄准具、火控计算机、 导弹随控装置等十一项电子设备;舱盖改为与歼-7II 相同的向后开设计座椅、氧气系统和组合仪表重新设计;武器系统改装23-Ⅲ型双管航炮、4 枚霹雳 -2 乙导弹、 4 组火箭后进一步加装了霹雳-5 乙导弹歼-8 和歼 -8I 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自行设计的歼击机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歼-8 和歼 -8I 装备了空军和海军,产量不大西方按其划分战机的方法,将歼-10 划分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认为它是中国第一种装备部队的国产第三代战机(实际作战性能已达到差不多3.5 代战机 —— 美国意义上的) 、第一种真正兼有空优/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国产战机当今世界,空军战机配置先进合理的国家,均采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国的“ 阵风 ” 和“ 幻影 ” 、瑞典的 “ 雷” 和“ 鹰狮 ” 、俄罗斯的苏 -27 和米格 -29 等其中美国F-15 加 F-16 的高低配置方案,也为中国所接受,歼-10 就扮演了低的角色,当然也或多或少地瞄准了F-16 的设计。
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数字线传三轴静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 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三个第三代战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工作艰巨 外界传闻比较集中的说法认为,这时中国从国外得到一些较重要的援助,以色列向中国提供了改进自F-16A 的“ 狮” 轻型战机的样机和技术资料,歼 -10 正是以色列战机“ 狮” 的中国翻版但事实上,歼-10 的方案确定(1984 年)与“ 狮” 是同一时间,歼-10 参考 “ 狮” 的说法并不属实事实上,歼-10 的很多技术来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设计的歼 -9 战斗机在歼十正式装备部队之前,我国还引进了苏27,并加以改进仿制中方代号歼 11 还为海航引进了苏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