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参与模板.docx
7页1 公众参与1.1 公众参与的目的公众参与的目的是使工程被公众充分了解和认可,发挥工程四周单位、人群的乐观性,并在工程未开工前做必要的、合理的修改,以到达充分提高本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目的公众参与是环境评价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完善决策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有助于加深对工程潜在影响的了解,有助于确定减缓污染的措施,有助于更广泛地取得工程所在区域内及四周地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1.2 公众参与调查本次公众参与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方法》的有关要求进展,承受网上公示、张贴公告、发放公众参与调查问卷的方式进展调查,充分收集公众意见1.2.1 网上公示状况网上公示在 xxxxxxxxx 网的网站上进展,具体见附件 xx其中第一次公示在XXXXX 年XX 月XX 日进展,公示内容主要有工程概况、环评主要工作内容等;其次次公告在报告书得出环评初步结论后于 xxxx 年 xx 月 xx 日进展,公布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相关内容两次公示时间均为10 个工作日从公告公布至收集意见的截止日期,两次公告均未收到公众以 、信件或电子邮件等任何形式发回的反响意见1.2.2 张贴公告状况本次环评在网上公布公示信息的同时,也在工程周边敏感点和企业张贴了工程的公众参与公示信息,从公告张贴至收集意见的截止日期,两次公告均未收到公众以 、信件或电子邮件等任何形式发回的反响意见。
1.2.3 公众参与调查表状况1.2.3.1 调查范围在得出环评初步结论后,课题组对工程影响评价范围内的主要公众进展了 现场调查,调查组人员首先向被调查对象具体地介绍该工程的根本状况,包括工程规模以及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再由被调查人自愿填写公众意 见调查表,或口头发表看法并由调查人记录备案,最终通过整理、汇总进展分 析现场调查的时间为 xxxx 年 xxx 月本次参与调查的搬迁人群共,见表 13.2-1, 参与调查的 xxxx 市各部门代表共 xxxx 人,详见表 13.2-2;规划周边敏感点公众参与 xxxx 人,调查对象居住地状况见表 13.2-3调查发放 xxx 份公众参与调查表,回收 xxxx 份,其中有效问卷 xxx 份序号12调查地点xxx 村xxx 村被调查人数xxxx表 13.2-1 涉及搬迁人群公众参与调查表 13.2-2公众参与调查对象状况表〔部门代表〕序号1参与调查部门 被调查人数23456表 13.2-3周边敏感点公众参与调查对象状况表〔居住地状况〕序号1居住地相对本工程方位 与本工程距离〔m〕 被调查人数23456781.2.3.2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被调查者中包含多个职业,其中工人 (农民)最多,占 XXX%,未填职业的公众占 XXX%。
年龄构造方面,以 25-34 岁之间和 55 岁以上的人群居多,分别占总被调查人数的 25.89%和 26.79%,其次是 45-54 岁的人群,占总人数的 19.64%,25 岁以下的年轻人较少,只有 8.04%,这反响出当地常住人口的年龄构造还是比较合理的文化程度方面,被调查人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文化 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大学学历的人员分别占总人数的 13.39%、25.00%、20.54% 、32.14%和 8.93%被调查者有关信息见表 13.2-4 及附件 10工程内容表 13.2-4男公众参与调查对象状况一览表性别女人数5638比例59.6%40.4%职业内容职员农民工人干部教师其他人数446632331比例3.57%41.07%5.36%19.64%2.68%27.68%工程年龄内容25 以下25-3435-4445-5455 以上人数929222230比例8.04%25.89%19.64%19.64%26.79%工程内容小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大专大学及以上人数1528233610比例13.39%25.00%20.54%32.14%8.93%1.2.3.3 公众参与调查表意见统计公众参与调查表统计状况见表 13.2-5。
问题答案答复人数所占比例〔%〕表 13.2-5 公众参与调查问卷结果统计表问题 答案 答复人数所占比例〔%〕1、您从何渠道了解“XXXXX 工程”的?A、网络 17查C、电视64.92D、报纸64.92E、其他途径2016.39A 、比较好4842.86B、一般6457.14C、比较差00.00A、空气污染6024.69B、地表水污染5522.63C、地下水污染229.05D、噪声污染5020.58E、固废污染2911.93F、生态破坏2711.11A、担忧3531.25B、不担忧7768.75A、空气污染7727.60B、地表水污染5218.64C、地下水污染248.60D、噪声污染4917.56E、固体废弃物4616.49F、生态破坏3111.11A、空气污染7525.34B、地表水污染5819.59C、地下水污染279.12D、噪声污染5317.91E、固体废弃物4314.53F、生态破坏4013.51A、有利影响6255.36B、不利影响为主1513.39C、没有影响3531.25A、当地经济的进展8065.57B、环境保护措施2822.95C、个人就业时机1411.48D、其他00.00A、合理10694.64B、不合理65.36A、支持10694.64B、不支持65.36B、公众参与公告和调 7313.9359.842、您认为目前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如何?3、您认为当地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方面?〔可多项选择〕4、您是否担忧工程的建设会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5、您认为工程的建设会造成哪主要方面的环境问题?〔可多项选择〕6、您认为工程应加大哪方面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可多项选择〕7、工程的建设对您的工作、就业和生活是会带来何种影响?8、您最关注工程建设的哪个方面?9、对本工程实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您认为是否合理?10、您是否支持“XXXXXX 工程”的实施?问卷调查的公众中, 59.84%公众是通过公众参与公告和调查进展了解本工程的根本状况,13.93%的公众通过网络了解,4.92%和 4.92%的公众是通过电视和报纸了解,还有 16.39%公众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
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所处的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有一部份人觉得环境质量一般,没有公众觉得所处环境质量较差,说明当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这和本环评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是全都的对于当地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大局部公众认为主要存在大气环境污染、地表水环境污染、噪声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本工程的环境影响, 31.25%的公众表示担忧工程实施会造成环境影响,68.75%的公众表示不担忧,大局部公众主要担忧空气污染和噪声影响对于工程的污染治理方面,公众认为应加大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和地表水影响治理措施力度,分别为 25.34%和 19.59%,还有 17.91%、14.53%、13.51%和9.12%的公众分别认为应加强噪声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固体废物治理措施、生态 保护措施、地下水保护措施的力度大局部公众认为本工程的实施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就业会有有利影响, 占 55.36%,31.25%的公众表示没有影响,只有 13.39%的公众表示是不利影响对于工程的实施,公众主要关心的是工程实施对当地经济进展的影响,占65.57%,还有一局部公众关注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占 22.95%,还有11.48%的公众关注个人就业问题对于工程实行的环保措施, 94.64%的公众认为合理, 5.36%的公众认为不合理。
基于公众对广西 XXXXX 工程的了解, 93.6%的公众表示支持本工程的实施,有 6 个公众表示反对,占 5.36%1.2.4 公众意见和建议依据公众意见调查问卷答案统计,归纳公众以下几个主要意见:(1) 对目前环境质量现状的看法:被调查者均表示对目前的居住环境满足或比较满足2) 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当地有肯定的工业根底,就业时机也较多,当地居民都可以体会到工业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实质性的改善,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本工程的建设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进一步进展,给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提高3) 对于本工程开发建设之后环境影响的担忧:公众最关注的是大气污染问题,一局部群众对地表水环境污染和噪声影响表示担忧,还有一局部人对生态影响、地下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问表示担忧4) 综合意见: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没有调查者对本工程的建设表示反对1.2.5 反对意见回访状况本次公众参与调查,持反对意见的公众均为涉及搬迁人群,本次环评于 XXX年 XX 月对反对意见的公众进展了 回访,回访状况见表 13.2-6表 13.2-6 涉及搬迁人群公众参与调查序号 调查地 调查人姓名点1 XX 村2 XX 村3 XX 村联系 回访状况 处理状况不答复担忧有毒,不情愿搬迁, 要求政府就搬迁问题进一4 XX 村步沟通要求合理的土地补偿,要求能得到等质量的耕地告知业主,业主表示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对搬迁户进展合理的补偿,并5 XX 村6 XX 村看搬迁是否合理来确定是 针对补偿问题与搬否同意工程的实施,要求 迁户进一步沟通协搬迁补偿到位,搬迁地理 商;本次环评XX 承受位置合理,并期望将搬迁 公众反对意见。
地安排在大路边有利于出行看搬迁是否合理,补偿是否到位同时 XXX 村村民反映,XXX 土地平坦时没有做好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和爆破的防护措施,导致泥土流到屋内,墙体消灭裂痕,针对场地平坦的噪声和水土流失问题,业主表示将加强环境治理和监理工作,避开再次消灭类似现象1.3 小结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说明, 94.64%的公众表示支持本工程的建设, 5.36%的公众表示反对,经过回访,持反对意见的公众均为涉及搬迁的群众,他们表示担忧有毒,不情愿搬迁,同时也要看搬迁位置是否合理,补偿是否到位,才觉得是否同意工程的实施,同时要求政府就搬迁问题进一步沟通公众要求在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投产运行后,应重视环境保护,落实各项环保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