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章RNA的生物合成.ppt
82页第 一 章 RNA的生物合成Ø转录的基本特点 Ø转录的条件 Ø原核生物的转录Ø真核生物的转录ØRNA转录产物的加工 ØRNA的复制Ø RNA生物合成的两种方式ü DNA指导的RNA合成,生物体内的主要合成方式ü RNA指导的RNA合成(RNA复制),常见于病毒ü RNA前体(RNA precursor):转录产生初级转录 本,需经加工为成熟的RNA后才具有生物学活性Ø 不对称转录(asymmetric transcription):转录 时只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进行转录,将遗 传信息由DNA传递给RNA的现象第一节 转录的基本特点ü RNA分子只有一条链可转录,模板链并不总是在同 一单链上ü 每个基因的转录都受到相对独立的控制 ü 模板链(template strand)及无意链(antisense strand):指导RNA合成的DNA链,又称为负链(-链 )ü 编码链(coding strand)及有意链(sense strand) :不作为转录模板的另一条DNA链,又称为正链(+ 链)ü 有意链与反意链并非固定不变Ø 转录的连续性ü RNA转录合成时,以DNA作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 化下,从头连续合成一段RNA链(不需要引物),各 条RNA链之间无需再进行连接。
ü 单顺反子:合成的RNA中只含一个基因的遗传信息ü 多顺反子:合成的RNA中含有几个基因的遗传信息Ø 转录的单向性:RNA转录合成时,只能向一个方向进 行聚合,所依赖的模板DNA链的方向为3’→5’,而 RNA链的合成方向为5’→3’Ø 转录不需要引物Ø 有特定的起点和终点ü 启动子(promotor) :RNA聚合酶特异识别、结合和 开始转录的一段DNA序列ü 终止子(terminator):提供转录停止信号的DNA序 列,在DNA模板的特异位点处终止RNA的合成ü 转录单位(transcript):DNA链上从启动子到终 止子为止的一段DNA序列;一个转录单位可以包括一 个基因,也可以包括几个基因ü 转录起点(startpoint):与新生RNA链第一个核 苷酸相对应的DNA链上的碱基,此点通常用+1表示;ü 上游(upstream):转录起点前面(5’末端)的 序列,用负数表示;ü 下游(downstream):转录起点后面(3’末端) 的序列,用 正数表示阻遏蛋白Lac I P2 OLacZLacYLacAP1RNA聚合酶阻遏蛋白和 乳糖复合物乳糖或IPTG转录Lac I P2 OLacZLacYLacAP1ü 操纵子(operon):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功能单位 ,结构上包括四个功能区:多顺反子(结构基因区 )、启动子、操作子、终止子和调节基因。
第二节 转录的条件一、底物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即ATP,GTP,CTP 和 UTPNMP)n + NTP (NMP)n+1 + PPi二、模板转录反应需要DNA作为模板,且不同的RNA聚合酶对 DNA两股链以及不同的DNA段落都有一定的选择性三、RNA聚合酶Ø RNA聚合酶的特点ü 可启动RNA的合成,不需引物;ü 只以一条DNA链或其一段DNA为模板;ü 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A与U,G与C配对;ü 合成方向:5’ →3’;ü 合成是连续进行的;ü 无校读功能;ü 需要Mg2+或Mn2+离子ü 可与多种调节转录的蛋白因子相互作用Ø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ü 每个细胞中约有3000个RNA聚合酶分子;ü 组成:全酶由α2、β、β’、、σ 5种亚基组 成,椭圆球形,可结合约60个核苷酸;ü σ因子与其它部分的结合不紧密,它易于与 α2β’β 分离;ü 核心酶:没有σ亚基的酶,只催化RNA链的延长, 对转录的起始无作用;全酶 = 核心酶(α2ββ’ )+ σ因子ü 各亚基的功能α:参与全酶和启动子的牢固结合;β :聚合作用的催化位点,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σ:识别启动子,起始转录;β’:酶的装配、与启动子上游元件和活化因子结 合;:?ü RNA聚合酶的作用u识别启动子:主要依赖于亚基,亚基只参与 转录的起始,并决定转录的方向。
u与DNA结合并使之解旋、解链,另外还具有重新 使DNA螺旋化作用u催化RNA聚合反应,负责三种RNA合成u核心酶通过与不同的亚基结合,识别不同的启 动子Ø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ü 三种RNA聚合酶:Ⅰ、Ⅱ、Ⅲü 每个酶分子有两个大亚基,还有10个以下的小亚基 ü RNA聚合酶Ⅰ:位于核仁中,活性最显著,负责转录 rRNA基因ü RNA聚合酶Ⅱ:位于核浆中,负责hnRNA(mRNA的前 体)的合成,其活性可被低浓度的α-鹅膏蕈碱所迅 速抑制ü RNA聚合酶Ⅲ:负责合成tRNA和许多小的核内RNAs, 其活性可被高浓度的α-鹅膏蕈碱所迅速抑制Ø 噬菌体RNA聚合酶ü 仅由一条多肽链组成;ü 合成速度很快,在37℃时可达约200核苷酸/秒;ü 噬菌体RNA聚合酶只能识别噬菌体本身所具有的启动 子,不能识别其他启动子Ø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RNA聚合酶ü 和细胞核中的酶完全不同,分子较小ü 类似于噬菌体RNA聚合酶抑制剂靶酶抑制作用利福霉素细菌的全酶与σ亚基结合,阻止起始链霉溶菌素细菌的核心酶与β亚基结合,阻止延长放线菌素D真核RNA聚合酶Ⅰ与DNA结合,阻止延长α-鹅膏蕈碱真核RNA聚合酶Ⅱ与RNA聚合酶Ⅱ结合Ø 常用的转录抑制剂四、启动子和转录因子 Ø 原核生物启动子ü 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转录起始是关键,基因能否表达 决定于在特定启动子的起始过程。
ü 不同启动子对RNA聚合酶的亲和力各不同,对转录起 始频率(基因表达的程度)有重要的调控作用RNA聚合酶 与启动子的 结合模式图ü 启动子的共同顺序:启动子的关键部位,在RNA合成 开始位点的上游大约10bp和35bp处有两个共同的顺序 (-10和-35序列)-35区:T85T83G81A61C69A52 (-35bp,-35序列)-10区:T89A89T50A65A65T100 (-10bp,-10序列)u-35序列:RNA聚合酶全酶的识别位点,对全酶有很 高的亲和性,提供RNA聚合酶识别的信号u-10序列:又称TATA盒,是RNA聚合酶全酶的紧密结 合位点,有助于DNA局部双链的解开,决定着双链解 开的速度和转录的方向 u两者共同决定了启动子的强度,也调控了转录的 速度和RNA分子数ü 上游顺序:起始位点上游50到150bp之间的顺序; 是某些RNA聚合酶的激活蛋白”( CAP-cAMP复合物 )的结合部位,也是拓扑异构酶的结合部位,这有 利于转录起始的超螺旋状态的产生ü 上游顺序所引起的DNA结构的微细变化可能在双螺 旋上被传导到相当远的距离,影响到-10和-35区的 DNA结构细节。
结合位点TTGACATATAAT起始位点-10~18b--5~8bp--35序列-10序列CAP-cAMPØ 真核生物启动子ü 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都有各自的启动子ü RNA聚合酶Ⅰ启动子:又称rRNA基因启动子或Ⅰ型启 动子u不同真核生物Ⅰ型启动子序列有较大的差异,缺乏 保守性,目前发现有两个区域是转录必需的u核心启动子: -40至+5序列,决定转录起始的精确 位置u上游控制元件(upstream control element,UCE) : -165至-40序列,影响转录的频率ü RNA聚合酶Ⅱ启动子:又称蛋白质基因启动子或Ⅱ型 启动子u有四个区域对转录起始起着调控作用,是真核基因 转录不可缺少的序列u转录起始位点两侧序列:起始位点两侧的若干个嘧 啶核苷酸序列对启动子的强度,以及确定起始位点方 面都是必要的uTATA盒(核心序列):位于-25至-30bp左右,基本 上由AT组成,极少数启动子中有GCbp;起作用是决定 转录的起点和转录的效率其共有序列: T85A97T93A85(A63/T37)A83(A50/T37)u上游启动子区:真核Ⅱ型启动子上游具有的多种 调控元件CAAT盒:转录起始位点上游70-80bp处的CAAT顺序。
GC盒:位于CAAT盒邻近,共同顺序:GGGCGGu远端调控区:在真核生物中,有些基因的启动子 远上游区域(-100bp以上)可大大增强启动子的活 性u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与基因 转录调控有关的DNA序列,如启动子和增强子u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 UPE)或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 activating sequence,UAS):TATA区上游的保守序列u增强子(enhancer):增强真核生物启动子活性 的DNA顺序长约100~200bp,其核心组件常为8~ 12bp,可以单拷贝或多拷贝串联形式存在ü 增强子的特点u增强效应明显;u可以远距离调控,可位于基因的上游或下游; u增强作用与其序列方向无关;u有组织和细胞特异性;u无基因专一性;受外部信号调控ü RNA聚合酶Ⅲ启动子u一般位于转录起点的上游u在由RNA聚合酶Ⅲ转录的5SRNA基因中,其启动子 位于转录单位之中,在转录起点的下游50个碱基以 后,约在+55到+80之间故称为下游启动子或内部 启动子u在tRNA基因中启动子分为两段,均在基因内部; A段在+8和+30之间,B段在+51和+72之间;两段必 须同时存在,否则不能起始。
Ø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识别并作 用于顺式作用元件的蛋白质因子,如转录因子Ø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RNA聚合 酶在进行转录时所需要的一些辅助蛋白质因子ü 通用转录因子:它们与RNA聚合酶Ⅱ共同组成转录起 始复合物,转录才能在正确的位置上开始,如TFⅡD 、TFⅡA、TFⅡF、TFⅡE、TFⅡH 等ü 组织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和可诱导性转录因子:这 些TF是在特异的组织细胞或是受到一些类固醇激素、 生长因子或其它刺激后,开始表达某些特异蛋白质分 子时,才需要的一类转录因子,如:热激因子 Ø 原核生物终止子:在终止位点之前均有一个回文序 列,RNA可形成发夹结构四、终止子和终止因子 ü 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简单终止子)和依赖ρ因 子的终止子ü 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 DNA模板链中有约6个一串连A, 转录为RNA 3’端的寡聚UØ 真核生物终止子:真核生物转录的终止信号和机制 了解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RNA在转录后很快 进行加工,难确定原初的3’-端Ø 加尾信号:DNA上AATAAA + 富含G.T序列Ø 终止因子(terminator factors):协助RNA聚合酶 识别终止信号的辅助因子(蛋白质)。
ü ρ因子:六聚体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为50kD该蛋白因子能识别终止信号,并能与RNA紧密结合,导致 RNA的释放ü nusA蛋白:分子量69kD的酸性蛋白,它能与RNA及 RNA聚合酶相结合,在终止部位使两者被释放五、抗终止Ø 又称通读,RNA聚合酶越过终止子继续转录的现象 ,通读是由于终止子被特异性的因子抑制产生的Ø 抗终止因子:引起抗终止作用的蛋白质第三节 原核生物的转录一、转录的起始Ø 识别ü 全酶与DNA分子随机结合,形成松弛复合物;ü σ因子在DNA双链上寻找启动子:σ因子识别启动 子的-35区,促使形成封闭复合物(双螺旋形式) , 并滑动到-10区;Ø 起始ü RNA聚合酶全酶促使局部双链解开,“关闭”复合体 转变为“开放”复合体(双螺旋解旋,两条链分开, 形成“转录空泡”) ;ü 催化ATP或GTP与另外 一个三磷酸核苷聚合, 形成第一个 3',5'-磷酸二酯键Ø 延长 ü σ因子从全酶上脱离,核心酶继续沿DNA链移动,连 续聚合RNA ; ü DNA的解链和重复螺旋化Ø 转录的终止ü 依赖ρ因子的终止:新 生RNA上有ρ因子的识别 位点它与聚合酶-DN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