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
10页第一节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 三种形式: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一、 商品货币1、 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2、 实物货币是货币最原始的形式3、 金属货币是典型的足值货币可接受性强、价值稳定、价大量小、耐久性、均质性和可等分性4、 商品货币的基本特征(1) 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2) 在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时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等量交换二、 代用货币代用货币是代表实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在 流通领域中流通1、 代用货币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廉、更易于携带和运输、便于节省稀有金银2、 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融货币作为保证三、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的现代形态1、 信用货币的产生信用货币是金属货币制崩溃的结果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发行主体是银行,其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信用货币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可能发生贬值或升值。
2、 信用货币的形式(1) 流通中的现金一般用于日常零星交易,流转在银行体系之外流动性强、无收益2) 存款货币主要是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活期存款存款货币流动性比现金小,但有收益3、 信用货币的特征(1) 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完全脱离黄金2) 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如存款货币就是银行的债务3) 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由法律规定其法定货币地位;国家、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其提供信用(4) 信用货币的管理货币性质一国家可以通过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4、 信用货币的发展趋势货币流通的概念第二节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一、 货币流通的概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分为现金流通和存款流通二、 现金流通现金流通即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现金流通领域:与居民个人有关的货币收付和企业单位间的小额货币收支1、 现金投放的渠道(1) 工资及对个人的其他支出(2) 采购支出(3) 财政信贷支出(4) 行政管理费支出2、 现金归行的渠道(1) 商品销售收入:存入银行(2) 服务事业收入(3) 财政税收收入(4) 信用收入三、 存款货币流通存款货币流通是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具体表现为存款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基础上,通过在银 行存款账户上划转款项进行货币收付和行为。
1、 存款货币流通渠道(1) 商品价款的收付/结算(2) 劳务费用收付/结算(3) 财政收支结算(4) 信贷资金的发放和回收/银行信贷结算存款货币流通领域:通过银行转账结算的存款货币流通主要适用于大额商品交易或其他大额货币的收支2、 现金货币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是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统一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结果引起两种货币形式的货币量一现金货币量和存款货币量此增彼减四、 广义货币流通广义的货币流通既包括现金流通又包括存款货币流通无论是存款货币流通还是现金流通,一旦涉及到银行信贷的投放和回笼,必然引起广义货币流通量的增加或减少银行信用的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第三节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从货币流通角度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的需求在社会经济活动 中,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对货币形式持有总和一、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 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2、 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3、 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二、 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1. 费雪方程式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PTP=MV/T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三、 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一剑桥方程式剑桥方程式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Md=KpyMd为名义货币总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实际生产总量;p代表价格水平;K是 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2、剑桥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1) 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费雪侧重于商品交易对货币的需求;剑桥侧重的是资产职能的货币需 求2) 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的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则是从货币存量的角度研究货币的存量需求3) 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 宏观分析,剑桥方程是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剑桥方程式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1)交易动机(2) 预防动机(3) 投机动机2、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消费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投机性需求(1)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y的水平,与收入正相关2) 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有关,与利率负相关M= M1+ M2= L1(y)+ L2(r)=L(y,r)3、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货币需求范围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1) 承袭了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的结论一非常重视货币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2) 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某些观点,如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把货币看作受利率影 响的一种资产。
2、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及其意义Md/P=f(y,w,rm, rb, re,1/p.dp/ dt; u)Md/P表示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公式右边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1) y,w代表收入,其中y表示实际的恒久收入,即预期平均长期收入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 的比率,或得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弗里德曼将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非人 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比率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2) rm, rb, re,和(1/p).(dp/ dt)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统称机会成本变量rm代表货币 的预期收益率;rb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代表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1/p).(dp/ dt),代 表预期的物价变动率若其他条件不变,物价变动率越高,货币需求量就越小3) u反映人们对货币的主观偏好、风尚以及客观技术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变量第四节货币供给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货币供给指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行为一、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一)货币供给的概念货币供给是经济活动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过程,由此形成货币供应量,也叫货币流通量,流通 中的货币,货币存量。
货币供给量指在某一时点上由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提供的债务总量,包括存款等在内的广义货币二)货币供给的口径1、 货币供给的口径M0=流通中现金;M1=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3=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划分不同层次的货币的依据是流动性不同2、 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狭义货币即M0、M1,它们的流通性最强,是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的货币广义货币即M2、M3,是除现金、活期存款以外,将银行机构的各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一批易于变现的短期信用工具包括在内的货币形式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在现代信用制度下,决定一国货币供给的基本因素是国家财政收支与银行信贷收支1、 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1) 商业银行信贷收支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和调节器2) 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职能2、 中央银行信贷调控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中央银行不直接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它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中央银行信贷调控,影响商业银 行信贷能力来影响的。
1)央行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一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一货币供应量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一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一货币供应量增加2) 央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和收回贷款(包括再贴现)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一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一货币供应量增加央行对商业银行收回贷款一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一货币供应量减少(3) 央行通过调整,控制其黄金、外汇储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央行增加黄金、夕卜汇储备一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一货币供应量增加央行减少黄金、外汇储备一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一货币供应量减少(4 )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一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一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一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一货币供应量减少 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二) 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1、 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2、 不同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相同(1) 财政收支平衡对货币供应量无影响(2) 财政结余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财政结余一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一货币供应量减少(3) 国家财政赤字对货币供应的影响财政赤字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取决于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A、 向银行借款或透支一银行信贷资金运用规模扩大一货币供应量必然相应增加一导致通胀B、 发行国债弥补财政政策一国债购买人不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也不同居民、企业用闲置资金购买一货币供应量不变银行用信贷资金购买国债,或企业单位购买国债挤占了银行信贷资金一增加货币供应量第五节货币均衡一、 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一) 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总量上大体相等,结构比较合理Ms=Md1、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量上绝对地相等是不可能的2、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必然要在社会经济过程中表现出来一动态的平衡3、 货币均衡还要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结构上平衡二) 标志1、 物价水平变动率2、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3、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二、 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